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本书为列文森最重要的著作,也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代表作。在饱含思辨的流畅叙述中,作者从哲学思想、官僚制度、政治文化、社会心理和理想人格等层面,生动分析了儒家文化的精神特质以
……
[ 展开全部 ]
及儒家社会与政治的本质特征,重点论述了儒家文化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角色与命运,洞见迭出。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命题,如传统与现代、历史与价值、保守与激进、东方与西方、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等,在本书之后的众多甚至是任何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著作中,都可见到对这些问题或明或暗的回应。而列文森的价值早已超出了著作本身,他的思考与写作方式,他提出问题的角度,至今仍启发着一代又一代学人。
[ 收起 ]
作者:约瑟夫·列文森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38.00元
ISBN:7563383700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已有
条评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代译序 列文森与《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第一卷 思想继承性问题
第一部分 中国近代早期思想文化的状况
第一章 清初经验论的破产
第二章 明和清初社会中的文人理想:来自绘画的证据
第二部分 近代突变中的中国文化:思想选择的张力
第三章 选择中的折衷主义
第四章 体与用
第五章 “今文经”学派与传统教义
第六章 反动与革命:近代古文经学
第七章 民族主义在传统自我否认中的作用
第八章 普遍效用的强调:对传统的维护
第九章 普遍效用的强调:对传统的攻击
第十章 共产主义
第十一章 西方列强与中国革命:文化变革中的政治变革
结语 新词汇还是新语言
第二卷 君主制衰亡问题
第一部分 残余的启示:儒教与君主制的终结
第一章 君主制神话的破灭
第二部分 张力与活力
第二章 儒教与君主制的基本对立
第三章 儒家官僚人格的演变
第四章 儒教内部的基本矛盾
第五章 儒教与君主制:对暴政的制约
第三部分 张力链条的断裂
第六章 儒教作用:官僚对社会革命无动于衷
第七章 对官僚的思想抨击
第八章 太平天国对儒家天命观的批判
第四部分 残余的启示:儒教与君主制的终结Ⅱ
第九章 时代错误的铸成
结语 日本和中国君主制的神秘性
第三卷 历史意义问题
第一部分 退出历史
第一章 廖平小传:儒教与历史的分离
第二章 围绕井田制的争论
第二部分 走入历史
第三章 中国共产主义者与历史研究
第四章 孔子在共产主义中国的地位
第三部分 历史的意义
第五章 理论与历史
结束语
注释
译后记
再版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代译序 列文森与《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第一卷 思想继承性问题
第一部分 中国近代早期思想文化的状况
第一章 清初经验论的破产
第二章 明和清初社会中的文人理想:来自绘画的证据
第二部分 近代突变中的中国文化:思想选择的张力
第三章 选择中的折衷主义
第四章 体与用
第五章 “今文经”学派与传统教义
第六章 反动与革命:近代古文经学
第七章 民族主义在传统自我否认中的作用
第八章 普遍效用的强调:对传统的维护
第九章 普遍效用的强调:对传统的攻击
第十章 共产主义
第十一章 西方列强与中国革命:文化变革中的政治变革
结语 新词汇还是新语言
第二卷 君主制衰亡问题
第一部分 残余的启示:儒教与君主制的终结
第一章 君主制神话的破灭
第二部分 张力与活力
第二章 儒教与君主制的基本对立
第三章 儒家官僚人格的演变
第四章 儒教内部的基本矛盾
第五章 儒教与君主制:对暴政的制约
第三部分 张力链条的断裂
第六章 儒教作用:官僚对社会革命无动于衷
第七章 对官僚的思想抨击
第八章 太平天国对儒家天命观的批判
第四部分 残余的启示:儒教与君主制的终结Ⅱ
第九章 时代错误的铸成
结语 日本和中国君主制的神秘性
第三卷 历史意义问题
第一部分 退出历史
第一章 廖平小传:儒教与历史的分离
第二章 围绕井田制的争论
第二部分 走入历史
第三章 中国共产主义者与历史研究
第四章 孔子在共产主义中国的地位
第三部分 历史的意义
第五章 理论与历史
结束语
注释
译后记
再版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登录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