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条评价
-
理想主义的童年始终难以长大,却在崩塌的昨日世界中永葆青春。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人难以忘却的十年,是美国最活跃、最动荡、最多事、最混乱的十年,那时在美国曾出现这样一个年轻群体:他们蔑视传统,废弃道德,有意识地远离主流社会,以一种不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叛逆,他们以自由为宗旨,追求极致的平等,并从心底呼唤爱与和平,却也无处不体现着堕落、放荡、颓废的价值观,并以此形成一种反文化运动,其恶名更甚“垮掉的一代”。而嬉皮士这个词,正是用来形容这群年轻的波西米亚主义者。这些年轻的嬉皮士以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穿超短裙,吸毒品,听摇滚乐,跳摇摆舞,同性恋,群居村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这场运动持续了不长不短的十年,并在美国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时至今日,看似早已崩塌的嬉皮文化,仍不断撒发着其浓重自由狂野的气息。
《世外桃源》这本书 ……[ 展开全部 ] -
阅读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它可以带着你在时间的维度里任意穿梭。
譬如,我读《世外桃源》这本书是花了一夜的时间,然而经历的却是一代人从生到死的离合悲欢。
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被其黄绿相间的封面吸引,在搜索这本书的相关信息时,无意间看到封面设计者的一条微博,他说封面取自梵高的《橄榄树》。
梵高画中那些虬曲苍劲橄榄树,几乎没有一棵是平直的,似乎一直在的在挣脱土地的束缚,它们努力让扭动着身体,在挣扎,打破陈规崇尚自由!而这些意象,恰好像极了书中的人。
这本书描绘的是一群身份各异的嬉皮士,他们聚集到一个废弃的大房子里,建立了一个叫做“阿卡迪亚”的乌托邦公社,他们兼容并包,愿意接纳一切投奔之人,尽管对方可能是肉体或精神上的乞讨者,他们来者不拒。
关于美国的60、70年代,关于用流浪生活来表达自我与反战的嬉皮士群体,关于他们精神世界,已经太多的描绘和轮廓。《世外桃源》这本书,除了用真切的视角来还 ……[ 展开全部 ]
登录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