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条评价
-
读书有什么用
读书有什么用?每每读到最后会问起这个问题。够无聊,也说不透,一千个人心里也许会有一千个答案。说有用,说没用,说无用是为大用,还是《庄子》说的处乎有用无用之间?
现在朱熹开始奋起拍砖了!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偏为稻粱谋?贪色爱财,今人一切向钱看在当时上不了读书人的台面。士农工商的阶级社会,读书第一为做官。
但朱熹说,“今人读书,只要科举用,已第则为杂文用,其高者则为古文用,皆做外面看”。这些都是做给外面人看的,读书要为己。当然不可否认,朱熹自己也做官。
第一,读书能修身养性。“读书一事,可以摄伏心之助。”朱熹要求读书专一,“此非特为读书之方,抑亦存心养性之要法也”。“及早脚踏实地,如此做去,良心自然不放,践履自然纯熟,非但读书一事耳。”
第二,读书能培恒笃志。有一天,听学生谈从书中学到的道理,朱熹说,如果你们只是“恁地说过去,则不济事。”学生周良说: ……[ 展开全部 ] -
打底书该读到什么程度
打底书的层次要高于一般经典的概念,是指安身立命之书。朱夫子虽然没说出“打底书”三个字,但已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为他的“打底书”——他大半辈子都在撰写和反复修改四书的注释。用他自己的话说,对《论语》《孟子》“自三十岁便下工夫”,六十七八岁还“改犹未了”;在71岁临死前一天(一说前三天),朱熹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的注。
今天有谁还会一辈子就钻研几本书?不要说几本书,就是一本书你能翻破(古人的说法是读破万卷书、韦编三绝)那就是你的安身立命之书。这也和卡尔维诺对“经典”的另外几条定义暗合:“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个名称,它用于形容任何一本表现整个宇宙的书,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
可见会读书的古今中外高手是相通的,卡尔维诺“护身符”的说法令人 ……[ 展开全部 ] -
专一
有书,有很多书,有很多书存世,才会有版本目录学,才会有教读书法的书——生而有涯而学海无涯,才会有指点迷津的需求,才会想怎样读书选书才能实现最优化、价值最大化(虽然这价值也可拿来讨论,比如有人认为书中有颜如玉、黄金屋,但也有人认为无用也是一种价值。读书本身也可说是功利的,即使不从中寻求功利也是一种功利——因为你是在同样的时间段里选择了读书而非其他事)。
以前写过一篇谈读书的文章,认为读任何书都要有自己的打底书,这是出于个人的阅读体悟。近日读《朱子读书法》,方知朱熹夫子早已论过。这是一本教人不要读很多书、一生就该反复读几本书的书。这不要说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就是朱熹的时代也显得不合时宜,但几百年后的学术大家钱穆、徐复观却都对朱熹的读书法推崇备至。真是非读书种子,不能产生共鸣。
《朱子读书法》本是朱门弟子辅广所辑,又有后学增广补定(我所看版本为【南宋】张洪、齐(“熙”字去“巳”)编, ……[ 展开全部 ]
登录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