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殡葬人手记
【编辑推荐】 ◎本书曾获美国芝加哥讲坛中心奖(非虚构类)和美国图书奖,并于1997年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名单。同名纪录片(The Undertaking)获2008年艾
……
[ 展开全部 ]
美奖。 ◎HBO电视剧《六尺之下》制作人倾力推荐,诗人殡葬师林奇透过殡葬业来讲述一座美国小镇的生死更迭与世事变迁,也折射出现代人的迷惘与缺失。 ◎本书译者张宗子老师是散文名家,他的译文忠实再现了原书优美、感人又不乏调侃的行文风格。 —————————————— 【内容简介】 ◆在一个为某种力量所主宰的世界,并非所有结局都美满,每句话都是吉祥的祝福。但每一次死亡总有一些补救;每一次丧失,总有一个写着我们姓名的复活节;每一次悲伤,总有爱作为安慰。——托马斯•林奇 像所有诗人一样,托马斯•林奇以死亡为主题,但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密歇根小镇的殡 仪馆从业者,受雇埋葬和焚烧死者。工作之中,他始终敏锐地聆听着透过死亡传达的爱和悲伤的话语。 在这本书里,有在墓畔挥杆的高尔夫球手,有美食家兼疑病症患者,有情人,有自杀,有残酷的、不幸的死亡,也有更多并非残酷和不幸的、令人动容的故事。有的葬礼令人欢欣,有的婚礼却催人泪下。 《殡葬人手记》中充满了见证者和当事者的双重声音。林奇站在生死之间,带着愤怒,带着惊讶,带着畏惧,带着平静,试图一瞥我们所有人终会懂得的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传达了死者对生者的告诫。 —————————————— 【媒体及名人推荐】 ◆卡夫卡曾说,一本书应当是劈开人类内心冰山的利斧。《殡葬人手记》就是如此。 ——吉姆·哈里森(Jim Harrison),美国作家 ◆林奇的作品肃穆、坦率,不乏黑色幽默,而又略带感伤……一部詹姆斯·乔伊斯将乐于称之为“葬礼喜剧”的书。 ——约翰·兰彻斯特(John Lanchester),英国作家 ◆制作《六尺之下》的灵感不能归功于我,这个关于家庭殡仪馆的故事首先是HBO的Carolyn Strauss提醒我的。……当我做前期研究时,我发现《殡葬人手记》和 《动与静的身体》对我的帮助最大,这两本书都是托马斯·林奇写的。这些关于殡葬师生活的散文帮助我找到了这部电视剧的基调。 ——阿兰·鲍尔(Alan Ball),《六尺之下》制作人 ◆真实、有力,富有伦理上的秩序和美学的透澈。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林奇生动的文字所具有的张力只属于这样的写作:它们告诉我们在社会的秘密角落发生了什么——在心灵的秘密角落发生了什么。 ——《今日美国》(USA TODAY) ◆最积极乐观的书之一……在人性的微光中不乏调侃和坦率。 ——《国家》杂志(The Nation)
[ 收起 ]
作者:[美]托马斯.林奇
出版社:三辉图书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定价:39.00元
ISBN:7513559783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已有
条评价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译序
序
生死如梦
格莱斯顿的名言
发明抽水马桶的人
基督的右手
道成了肉身
高尔夫墓场
寻梦的人
诗人和食客斯威尼
万圣节之夜
艾迪大叔的公司
杰茜卡、“新闻猎犬”和棺材
在冬天上路
致谢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译序
序
生死如梦
格莱斯顿的名言
发明抽水马桶的人
基督的右手
道成了肉身
高尔夫墓场
寻梦的人
诗人和食客斯威尼
万圣节之夜
艾迪大叔的公司
杰茜卡、“新闻猎犬”和棺材
在冬天上路
致谢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登录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