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李笑来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定价:32.00元
  • ISBN:712108709
前言
  • 我会发热
    2019-04-25 10:00:56 摘录
    办事拖拉的人其实并非不做事,他们做事,甚至做很多事;他们也并非“不努力”,他们花很长时间去做事——只不过他们花费很多时间只做很多非常容易的事情。

    因此他们没有效率——实际上,准确地讲,他们总是完成不了任务。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每一个任务都是“系统工程”,即,每个任务其实总是由许多需要不同技能的任务组成。最终只有那些全面掌握这些(而不是某一个)技能的人才能够完成任务。
    这样来看,办事拖拉实际上是“学习能力欠佳”的最终表现。克服办事拖拉的毛病,应该从全面正视任务开始。找到了症结所在,就有办法找到对策。
    拖拉的原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小桔灯
    2019-01-22 16:51:00 摘录
    人类要是不会阅读,不会记录,不会表达,不会思考,会是什么样子呢?下面这个故事流传颇广: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挂着一串香蕉。实验人员准备了开水,一旦有猴子碰香蕉,马上就会有滚烫的开水浇向那只猴子。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被开水烫,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同样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不再试图去拿香蕉。然后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换走,换进去一只新猴子。这只新猴子看到香蕉,当然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还没等科学家浇水,其他四只猴子就对那新来的猴子一顿暴打。新猴子挨了几次打之后,也不再试图去拿香蕉了——怕再挨打。此后,实验人员再把另一只猴子换走,换进去另外一只新猴子。这只新猴子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切如前,等待它的是其他四只猴子的一顿暴打。于是,这只新来的猴子也不敢碰香蕉了。最好玩的是,上次挨打的猴子,这次出手最重。(其他的猴子也许出于爱护,这只猴子肯定是出于报复),因为它并没有被开水浇过。最终,笼子里最初的五只猴子都被换走了。现在的这五只猴子并不知道开水的存在,它们只知道一件事情——谁要敢碰那串香蕉,上去就是一顿暴打。(它们的行为与爱护无关,全都是出于报复!)?这个故事据说可以说明传统是如何形成的。事实上,这个实验只能部分说明某些荒谬的传统是如何形成的。很多今天看起来没什么道理的传统,当初确实曾经正确或者曾经最接近正确。这个故事真正可以让我们看到的是,对于知识的正确传播来讲,语言和文字以及逻辑思维有多么的重要。暂时不讨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让我们继续联想:如果,猴子们可以讲话,那么就不用动手打了。如果,猴子们会写字,无论换多少次,换多少只,新来的猴子都不用挨打——更不会无辜地被打。如果,猴子们能完整地使用逻辑,或许它们最终会想出办法躲开开水并吃掉香蕉,并且甚至可能会因此对那些做实验的人心存鄙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李森森先森
    2018-01-10 20:43:01 摘录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做事的话,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人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会暴露缺点。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并不自知的重要原因—–人们正在做的往往是别人让他们做的事儿。在任何一个部门或团队里,上司做的事情全部是显性的,所有下属或者成员都可见的;而下属和成员之间往往并不相互非常清楚对方正在做什么。于是,下属们更容易“共同”地看到上司的缺点。钱钟书先生有个很有趣的描述:“猴子要爬到树上,我们才看得见它的红屁股”。可是,换个角度来看的话,树下的猴子们之所以没有看到或者看不到身边的猴子们的红屁股,只不过是因为它们都蹲在地上。
    在带领团队时,我深有感悟。自己在做决定时,出了很多错误,被下属看在眼里,就像金总的很多问题,被我看在眼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李森森先森
    2018-01-10 20:35:23 摘录
    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人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却又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那个版本之中。改变自己,就意味着属于自己的那个版本的世界将会随之而变,其中也包括时间的属性。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和行动,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都必然因此焕然一新。
    找到问题的根源,就真的有了希望。
    开启心智,转变思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戈摇
    2017-08-08 22:57:38 摘录
    很多人就是这样,坚持拒绝思考,然后用天下最累的方式生活而不自知。大哲学家罗素曾观察到这个现象,他为之奇怪并慨叹,“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然后戏谑道,“实际上,他们确实死得很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戈摇
    2017-08-08 22:14:16 摘录
    然而,对一个挣扎着发展自己心智的人来讲,“选择性输入”就是一个可怕的敌人。对抗“选择性输入”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我们最好的记录工具一一纸和笔一一有条件的话,最好固定一段时间来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支持的、反对的、无所谓的论点和观点记录下来。对无法理解的,写下自己当时的疑惑;对支持的,记录几个理由或者一个有着这样良好记录习惯的人会获得他人无法拥有的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反刍”。这种“反刍”能力是我们避免成为“选择性输入”受害者的重要保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戈摇
    2017-08-03 22:25:29 摘录
    很多人做事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未想过要给自己执行任务时的表现设计一个验收机制。最基本的验收机制是针对最终结果的,部分有经验的人因为在做事之前总是更关注步骤,并会按照需求将任务拆分成若干子任务,所以,他们甚至会为每一个步骤设计相应的验收机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戈摇
    2017-08-03 22:10:42 摘录
    走向成功的过程,就好比项目的起点是南极,而终点在北极,无论最初往哪个方向走,只要中途不改变方向,早晚会到达终点,但是如果中途改变过方向,更极端的--经常改变方向,就怎样都无法到达终点,甚至可能返回起点。所以开始行动之前,要先判断列表所代表的任务是否现实,如果确实觉得自己能够也应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着手去做,而且一定要执行到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ω✪低吟
    2017-07-14 21:14:27 摘录
    自己总认为比别人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ω✪低吟
    2017-07-09 19:32:09 摘录
    第一次看到这种说法,仔细想想确实比较符合正态分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ω✪低吟
    2017-07-07 21:11:49 摘录
    我们知道,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恐惧,所有的恐惧其实都源自于我们害怕未知。于是,恐惧是永恒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202/505
    未知才会恐惧,恐惧果然是永恒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被烧死的火
    2017-07-05 12:59:41 摘录
    人们倾向于只看到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黄又又
    2017-06-12 16:37:51 摘录
    心智的不成熟,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如何才能心智成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叶落知秋
    2017-06-08 23:09:09 摘录
    “记录时间开销”真的是要付出很大的毅力去持之以恒,很佩服作者不断尝试和寻找新的有效方法去抗拒人性里的“惰性”,大多数犯的错误就是轻易原谅了自己的“懒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