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 (第三册)

【《文明之光》系列荣获由中宣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选的2014“中国好书”奖】 吴军博士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了有意思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吴军"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定价:59
  • ISBN:711537709
第二节 英雄史诗般的古典主义音乐
  • 魏可可
    2016-10-08 14:12:24 摘录
    贝多芬一生的₩品在数量上只有巴赫、海顿或者莫扎特的一半左右,因为他每一部作品的创作时间都特别长,但是他的作品几乎每一件都是精ı了口而且两百年来都在被不断地上演。相比另外两位古典主义大师海顿和莫扎特,贝多芬作品的风格跨度也非常之大。海顿和莫扎特是完完全全的古典主义者,作品都是隽秀典雅,如和风细雨,不过正如我在前面讲到的,这些阳春白雪的音乐未必是为生活而奋斗的年轻人有闲暇欣赏的。贝多芬则不同,他既有典雅的《第四交响曲》、庄重的《第五交响曲》和宏大的《第九(合唱)交响曲》,也有非常华丽动听的《第五钢琴(皇帝)协奏曲》,更有适合年轻人送给情侣的《致爱丽丝》和两首非常浪漫的罗曼斯-《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和《G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魏可可
    2016-10-08 14:03:50 摘录
    到了中年以后,贝多芬的创作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个时期他最优秀的作品当属《第五钢琴(皇帝)协奏曲》,这首献给奥地利鲁道夫公爵的作品,一首演就获得空前的成功,它被称为。有史以来最独一无二、最天马行空、最传神,亦是最难演奏的协奏曲之一。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它,那就是“华丽”。这期间,他还创作了第七和第八两倍交响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魏可可
    2016-10-08 14:01:48 摘录
    贝多芬从30多罗后,耳聋日益严重,同一二时期,奥地利和法国战争不断,维也纳政治动荡,他把自己和命运抗争的心情写在《第五交响曲》这首不朽的作品中,贝多芬在解释第二乐章一开始剧烈的主旋律时说那是“命运的敲门声”,因此这部交响曲在东亚又被称为《命运交响曲》(在欧美没有这个称呼)。《第五交响曲》体现了他一生与命运搏斗的精神,其实这是另一部英雄交响曲,它描绘了人民力量和反动势力斗争,并且通过斗争夺取胜利的过程。全曲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并且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贝多芬的恋情虽然没有结果,但是美好的爱情还是给了他创作的动力,贝多芬一生热爱大自然,他经常到你就郊外野游,他俩说:“我在灌木、大树、草坪和岩石间行走的时候,是多么快乐啊!”为此他决定写一首交响曲,讴歌大自然,诞生了《第六(田园)交响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魏可可
    2016-10-08 13:48:46 摘录
    罗曼·罗一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也有类似的描写两人静静地坐着,不敢呼吸,生怕呼吸声把爱情吓跑。
    就在这一年,贝多芬放下了已经创作了很长时间的《第五交响曲》,投人到《第四交响曲》的创作中,并且一气呵成,很快完成了这部被罗曼·罗兰誉为“一朵精纯的花,蕴藏着他一生比较平静的日子的香味"的交响曲。除了这部交响曲,贝多芬还为特蕾莎创作了很多其他作品包括被俾斯麦和列宁誉为"最美妙的音乐”的《热情奏鸣曲》和大家所熟知的《致爱丽丝》。遗憾的是,贝多芬和特蕾莎·伯仑施维克的爱情最终没有产生结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魏可可
    2016-10-08 13:46:02 摘录
    《英雄交响曲》一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快板,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情景,人民在英雄的带领下为自由而冲锋陷阵,场面非常宏大。第二乐章为慢板(非常慢的柔板),一就是著名的《葬礼进行曲》,描写英雄在大革命中牺牲,人们为他送葬,罗曼罗兰称之为“全人类抬着英雄的棺柩”,这个18分钟乐章极为沉重而哀伤,充满艺术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贝多芬音乐所特有的。第三乐章为节奏非常快的诙谐曲,法国著名作曲家柏辽兹认为是勇士在他们英雄的墓前祭奠的舞蹈。第四乐章为快板,对应第一乐章宏大的场面,奔放而剧烈的旋律和柔美平静的旋律交替出现,音乐浙渐变得越来越强烈,直至二个强有力的壮丽的高潮。最后,整个交响曲暴风雨般的开头重现,全曲在快速而强烈的高潮中结束,表现出英雄的精神永存。《第三(英雄)交响曲》的完成,不仅标志着贝多芬自己风格的形成,也标志着古典音乐从莫扎特的那种崇尚明晰、匀称的结构形式到凸显主观感情的过渡。从近代到现代艺术(包括音乐和绘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彰显个性的过程,这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是一致的。
    贝多芬在创作《第四交响曲》时正在谈恋爱,因此这首交响曲中充满了平和的春天气息,与其他的交响曲差别较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魏可可
    2016-10-08 13:29:51 摘录
    贝多芬在不到20岁"时就试图创作自己的第一部交响曲,但是直到他30岁这一年(1800年)才最终完成,而且在作品中依然能看到莫扎特毹身影。不过,他两年后创作的《第二交响曲》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英雄主义的倾向非常明显,并且为接下来的《第三交响曲》奠定了基础。又过了两年,贝多芬完成了世界交响曲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作品55号)。受到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贝多芬早在1789年时就有创作一部英雄史诗般的交响曲的想法。1801年他觉察到自己的耳聋,贝多芬开始和命运抗争,他甚至想过自杀,但是按照他自己的话讲“我的艺术把我拉回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创作《第三3响曲》,既是对英雄的歌颂,也是表达了其内心的奋斗历程。这部伟大的作品完成于1804年初,贝多芬原本打算将它献给拿破仑,但是后来幺听说拿破仑称帝了,非常气愤,便将拿破仑的名字划掉,改为“纪念一位英雄”,这部交响曲也就因此得名。《英雄交响曲》规模宏大,结合了诗意和力量,极具独创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魏可可
    2016-10-08 13:25:18 摘录
    相对而言,莫扎特的音乐总是充满了欢乐和宁静,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春光秋色,实在是一种享受。即使有些风雨,也是“斜风细雨不须归"那种意境。但是那些要为生活和生计打拼的年轻人,很难有这个心情和心态来欣赏莫扎特的音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魏可可
    2016-10-08 13:21:32 摘录
    到了晚年,他的技巧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他对生活的感悟也变得非常深刻,海顿晚年创₩的12首《伦敦交响曲》堪称精品。由于他在英国生活了很长时间,并且他最出名的作品也是在英国写成的,因此很多人误以为他是英国人。
    海顿最大的贡献在于确定了交响乐的形式,即由四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快板-慢板-诙谐曲或者小步舞曲一快板。直到今天大部分交响乐依然沿用这个传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魏可可
    2016-10-08 13:19:04 摘录
    古典主义音乐和古典音乐不能混为一谈。古典主义是特指欧洲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文化和艺术思潮,因此并非所有的古典音乐和绘画都被称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时期正是资产阶级取代贵族统治欧洲的时期,那时的音乐和艺术是以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和人性解放为背景创作的。
    古典牛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主义讲究理性、秩序与和谐,这些特点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以及达维特的绘画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在古典主义的音乐中,不会有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的音乐中那种“不和谐"的旋律,而在古典主义的绘画中也不会有印象派那种模糊而朦胧的表现手法。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题材从赞美上帝变成了讴歌人类的英雄,在形式上,其最高成就体现在交响乐的成熟。
    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生于奥地利的海顿不仅是古典主义时期第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也是交响乐之父,他不仅确定了交响乐的形式,而且一生创作了108首交响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