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上下)

《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南怀瑾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定价:42.00
  • ISBN:7309032438
学而第一
  • 东方未明
    2018-08-13 21:39:29 摘录
    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
    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
    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
    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东方未明
    2018-08-13 21:10:14 摘录
    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章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月
    2018-06-29 15:56:53 摘录
    敬事而信”,这是很难的。“敬事”,对一件事认真做为“敬事”,一项职务宁可不接受,既接受了就要认真去做,现在就有许多地方许多人不敬其事的。至于“而信”是使下面的人绝对信服。争取下面的“信”,如何得到“信”,就要敬其事,说了的话一定要兑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月
    2018-06-29 15:47:53 摘录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月
    2018-06-29 15:36:56 摘录
    看得到,那个小丑表演的角色,动作一出来,就表示“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鲜矣仁”,我经常也跟同学们讲,做领导人第一个修养是容忍。有的人不一定像小丑那样的“巧言令色”,但每个人都喜欢戴高帽子,人若能真正修养到戴高帽子感觉不舒服,而人家骂我,也和平常一样,这太不容易。所以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和大家的缺点,待人的时候,不一定看到表面化的“巧言令色”。大家经验中体会到,当你在上面指挥时,觉得那种味道很好;但是这中间很陷人、很迷人,那就要警惕自己你说素来不要名、不要钱,只讲学问,就有人来跟你谈学问。要注意,“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他那个学问是拿来作工具的,所以除了要懂“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个道理以外,相反的,我们作学问要踏实,不能“巧言令色”。
    容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4
  • 月
    2018-06-29 15:34:06 摘录
    因此,大家要知道学问的根本是什么呢?“君子务本”。文学好,知识渊博,那是枝节的,学问之道在自己做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内心的修养。所以“本立而道生”,学问的根本,在培养这个孝悌,孝悌不是教条。换句话说,培养人性光辉的爱,“至爱”、“至情”的这一面,所谓“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他说这个是“人”的本。至于什么是“仁”,下面有一专篇,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它。

    这个“仁”,就是孔子做学问的最高目的。
    本立而道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月
    2018-06-28 11:24:28 摘录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以现代观念来讲,意思是人类的语言不能表达全部想要表达的思想。现在有一门新兴的课程—语意学,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声音完全相同的一句话,在录音机中播出,和面对面加上表情动作的说出,即使同一个听的人,也会有两种不同的体会与感觉。所以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能完全表达意志与思想。而把语言变成文字,文字变成书,对思想而言,是更隔一层了。 不要打电话☎️。多见面沟通,带上你的微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月
    2018-06-28 11:20:39 摘录
    任何一个人做了一辈子人,包括你的太太、儿女、父母在内,不一定是你的知己,所以人能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一个人哪怕轰轰烈烈做一辈子,不见得能得一知己
    你不要怕没有人知道,慢慢就有人知道,这人在远方,这个远不一定是空间地区的远。孔子的学问,是五百年以后,到汉武帝的时候才兴起来,才大大的抬头。董仲舒弘扬孔学,司马迁撰《史记》,非常赞扬孔子,这个时间隔得有多远!这五百年来是非常寂寞的,这样就懂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了。

    谁来了解你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
    “不愠”这个问题很重要。“怨天尤人”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
    015
    南怀瑾选集(第一卷
    忙,或者如何如何,这是一般人的心理。严重的连对天都怨,而“愠”
    就包括了“怨天尤人”。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君子才够得上做学问,够得上学习人生之道,拿现代的新观念来讲,就是讲究人生哲学的开始
    再说,连贯这三句话的意义来说明读书做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这三句话的重点,在于中间一句的“不亦乐乎”。
    我们现在不妨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作为参考:“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有此胸襟,有此气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不然,知识愈多,地位愈高,既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那便成为“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了。
    爱与罪
    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有此胸襟,有此气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