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自律
-
希尔德·布鲁茨博士在她的《心理学研究》前言部分解释了一般人寻求心理治疗的原因:“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感觉自己不能够‘应付’或者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大多数患者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不去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他们感到乏力,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这似乎也是现在很多人焦虑的原因。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前面已经说过,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问题降临时,势必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尽可能早地面对问题,意味着把满足感向后推迟,放弃暂时的安逸或是程度较轻的痛苦,去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这才是对待问题和痛苦最明智的办法。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而现在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次+1
-
人格失调症患者不仅会为孩子树立反面的榜样,自己的婚姻、交友和事业也会受到影响。他们不肯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导致人生问题重重。前面说过,如果不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就会永远存在。人格失调症患者完全背离了这种做法,他们不由自主地把责任推给配偶、孩子、朋友、父母和上司,或是推给学校、政府、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社会制度、时代潮流等等,而不去努力解决问题,因而问题始终存在。他们推卸责任时,可能会感到痛快,但心智却无法成熟,常常成为社会的负担。这让人想起上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的句话:“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其实,这句话是对所有人说的。中国现在很多人都患有人格失调症,逃避问题,推卸责任。自己的生活问题重重,同时又给社会造成了很多问题。 大多数心智不成熟的人,就成了武志红笔下的“巨婴”。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自律本身就是件挺痛苦的事。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