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小逻辑
黑格尔的《小逻辑》是构成他的《哲学全书》的一个主要环节,本来是印发给学生的讲义性质。是黑格尔于最后十余年内的心血。它的好处在于把握住全系统的轮廓和重点,材料分配均匀,文字
……
[ 展开全部 ]
简奥紧凑,而义蕴深厚。初看似颇难解,及细加咀嚼,愈觉意味无穷,启发人深思。他的学生在他逝世后编订全集时,再附加以学生笔记作为附释,于是使得这书又有了明白晓畅、亲切感人的特点。尤其是关于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及概念的推论等,都是《大逻辑》所没有或极少见的,特别值得重视。
[ 收起 ]
作者:(德)黑格尔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定价:17.10
ISBN:7100005582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导言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
太一
2019-07-10 19:05:17 摘录
只要就人作为自然的人,就人的行为作为自然的人的行为来说,他所有的一切活动,都是他所不应有的。精神却正与自然相反,精神应是自由的,它是通过自己本身而成为它自己所应该那样。自然对人来说只是人应当加以改造的出发点。与这个有深刻意义的教会信条原始罪恶说正相反对的,便是近代启蒙时期兴起的一个学说,即认人性是善的,因此人应忠于他的本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9-07-10 18:31:13 摘录
认为思维的形式是最高的形式,认为思维的形式可以把握绝对真理的本来面目,是一般哲学通有的信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9-07-10 18:30:40 摘录
在刚才所解释的意义下,把真理认作自身的符合,构成逻辑学的真正兴趣。因为在通常意识里,关于思维规定的真理问题就完全不会发生。因此,逻辑学的职务也可以说是在于考察思维规定把握真理的能力和限度。这问题于是归结到这里:什么是无限事物的形式,什么是有限事物的形式,在通常意识里,我们对于有限的思维形式从来没有怀疑过,而是听任其无条件地通行有效。但按照有限的规定去思维和行动,就是导致一切幻觉和错误后果的来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9-07-10 18:16:28 摘录
说到这里,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我们对于真理应该如何理解。通常我们总是认为我们的表象与一个对象相符合叫做真理。这说法预先假定有一个对象,我们的表象应与这对象相符合。但反之,从哲学的意义来看,概括地抽象地讲来,真理就是思想的内容与其自身的符合。所以这与刚才所说的真理的意义,完全是另一种看法。但同时,即在平常习用的言语中,已经可以部分地寻得着较深的(哲学的)意义的真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9-07-09 18:15:25 摘录
物理学也可教我们从自然中认识到共性或本质。物理学与自然哲学的区别,只在于自然哲学能使我们在自然事物里意识到概念的真正形式。——由此可见逻辑学是使一切科学生气蓬勃的精神,逻辑学中的思维规定是一些纯粹的精神力量。这些思维规定就是事物内在的核心,但是它们同时又是我们常常挂在口边上的名词,因此又显得是异常熟知的东西。但是这类熟知的东西往往又是我们最无所知的东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9-07-09 18:14:34 摘录
譬如,我们试取推论来说(不是指旧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法,而是指真正的推论),我们可以看见推论是这样的一个规定,即特殊是普遍与个别这两个极端结合起来的中项。这种推论的形式,就是一切事物的普遍形式。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将普遍与个别结合起来的特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9-07-09 09:22:14 摘录
我们的表象表现出两种情况;或者内容虽是一个经过思考的内容,而形式却未经过思考,或者正与此相反,形式虽属于思想,而内容则与思想不相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9-07-08 16:29:37 摘录
任何事物莫不有一长住的内在的本性和一外在的定在。万物生死,兴灭;其本性,其共性即其类,而类是不可以单纯当作各物共同之点来理解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9-07-05 19:10:26 摘录
反之,据近来的看法,主观信念本身,单就其仅为主观形式的信念而言,不管其内容如何,已经就是好的,这样便没有评判它的真伪的标准。——前面我们曾说过,“人心的使命即在于认识真理”,这是人类的一个旧信念,这话还包含有一层道理,即任何对象,外在的自然和内心的本性,举凡一切事物,其自身的真相,必然是思维所思的那样,所以思维即在于揭示出对象的真理。哲学的任务只在于使人类自古以来所相信于思维的性质,能得到显明的自觉而已。所以,哲学并无新的发明,我们这里通过我们的反思作用所提出的说法,已经是人人所直接固有的信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9-07-05 18:59:30 摘录
当我们这样规定普遍时,我们便发现普遍与它的对方形成对立。它的对方就是单纯直接的、外在的和个别的东西,与间接的、内在的和普遍的东西相对立。须知普遍作为普遍并不是存在于外面的。类作为类是不能被知觉的,星球运动的规律并不是写在天上的。所以普遍是人所不见不闻,而只是对精神而存在的。宗教指引我们达到一个普遍,这普遍广包一切,为一切其他的东西所由以产生的绝对,此绝对也不是感官的对象,而只是精神和思想的对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9-07-05 18:58:22 摘录
从事这种形式逻辑的研究,无疑有其用处,可以借此使人头脑清楚,有如一般人所常说,也可以教人练习集中思想,练习作抽象的思考,而在日常的意识里,我们所应付的大都是些混淆错综的感觉的表象。但是在作抽象思考时,我们必须集中精神于一点,借以养成一种从事于考察内心活动的习惯。人们可以利用关于有限思维的形式的知识,把它作为研究经验科学的工具,由于经验科学是依照这些形式进行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下,也有人称形式逻辑为工具逻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9-07-04 09:26:02 摘录
我们说,上帝是精神,我们不可离开精神和真理去崇拜上帝。但我们承认,可感觉到的或感性的东西并不是精神的,而精神的内在核心则是思想,并且只有精神才能认识精神。精神诚然也可表现其自身为感觉(例如在宗教里),但感觉的本身,或感觉的方式是一事,而感觉的内容又是另一事。感觉的本身一般是一切感性事物的形式,这是人类与禽兽所共有的。这种感觉的形式也许可以把握最具体的内容,但这种内容却非此种形式所能达到。感觉的形式是达到精神内容的最低级形式。精神的内容,上帝本身,只有在思维中,或作为思维时,才有其真理性。在这种意义下,思想不仅仅是单纯的思想,而且是把握永恒和绝对存在的最高方式,严格说来,是唯一方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9-07-04 09:11:52 摘录
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因为这门科学乃是思维的思维。——但是就逻辑学作为真理的绝对形式来说,尤其是就逻辑学作为纯粹真理的本身来说,它决不单纯是某种有用的东西。但如果凡是最高尚的、最自由的和最独立的东西也就是最有用的东西,那么逻辑学也未尝不可认为是有用的,不过它的用处,却不仅是对于思维的形式练习,而必须另外加以估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9-07-04 00:26:46 摘录
我们可以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但是只有思维本身才构成使得理念成为逻辑的理念的普遍规定性或要素。理念并不是形式的思维,而是思维的特有规定和规律自身发展而成的全体,这些规定和规律,乃是思维自身给予的,决不是已经存在于外面的现成的事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太一
2019-07-03 18:21:56 摘录
因此〔哲学〕这门科学可以分为三部分:
1.逻辑学,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
2.自然哲学,研究理念的异在或外在化的科学。
3.精神哲学,研究理念由它的异在而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柏林大学的开讲辞
导言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
一. 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一态度;形而上学
二. 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态度
三. 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三态度
四. 逻辑学概念的进一步规定和部门划分
第一篇 存在论
一. 质(Die QualitaBt)
二. 量(Die QuantitaBt)
三. 尺度(Das Maβ)
第二篇 本质论
一.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二. 现象(Die Erscheinung)
三. 现实(Die Wirklichkeit)
第三篇 概念论
一. 主观概念(DerSubjektiveBegri�e�e)
二. 客体(Das Objekt)
三. 理念(Die Idee)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柏林大学的开讲辞
导言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
一. 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一态度;形而上学
二. 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态度
三. 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三态度
四. 逻辑学概念的进一步规定和部门划分
第一篇 存在论
一. 质(Die QualitaBt)
二. 量(Die QuantitaBt)
三. 尺度(Das Maβ)
第二篇 本质论
一.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二. 现象(Die Erscheinung)
三. 现实(Die Wirklichkeit)
第三篇 概念论
一. 主观概念(DerSubjektiveBegri�e�e)
二. 客体(Das Objekt)
三. 理念(Die Idee)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柏林大学的开讲辞
导言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
一. 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一态度;形而上学
二. 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态度
三. 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三态度
四. 逻辑学概念的进一步规定和部门划分
第一篇 存在论
一. 质(Die QualitaBt)
二. 量(Die QuantitaBt)
三. 尺度(Das Maβ)
第二篇 本质论
一. 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
二. 现象(Die Erscheinung)
三. 现实(Die Wirklichkeit)
第三篇 概念论
一. 主观概念(DerSubjektiveBegri�e�e)
二. 客体(Das Objekt)
三. 理念(Die Idee)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1.逻辑学,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
2.自然哲学,研究理念的异在或外在化的科学。
3.精神哲学,研究理念由它的异在而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