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
……
[ 展开全部 ]
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爱好历史,出仕以后,仍治史不懈。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撰成一部战国至秦共八卷本的编年史,名为《通志》,进呈宋英宗,英宗命其设局续修。此后,司马光无论在政治上如何进退沉浮,书局一直随身而设。1067年神宗即位,开经筵,司马光进读《通志》,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被任命为枢密事使而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专心编撰《资治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从治平三年开局,至此共用了19年的时间。
[ 收起 ]
作者:司马光
出版社:中华书局
定价:136.00元
ISBN:710105346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143 )
评价 (1 )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起癸未(23)尽甲申(24)凡二年
shivency
2017-04-30 11:07:35 摘录
南阳邓禹杖策追秀,及于邺。秀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秀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秀笑,因留宿间语;禹进说曰:“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更始既是常才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历观往古圣人之兴,二科而已,天时与人事也。今以天时观之,更始既立而灾变方兴;以人事观之,帝王大业非凡夫所任,分崩离析,形势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也。况明公素有盛德大功,为天下所向服,军政齐肃,赏罚明信。为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秀大悦,因令禹宿止于中,与定计议;每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皆当其才。
或说大司马秀以守柏人不定钜鹿,秀乃引兵东北拔广阿。秀披舆地图,指示邓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也!”
新末,群雄逐鹿。有更始,刘秀,赤眉等。良禽择木而栖,以何择,可以见邓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shivency
2017-04-29 13:59:41 摘录
新市、平林诸将以刘兄弟威名益盛,阴劝更始除之。秀谓曰:“事欲不善。”笑曰:“常如是耳。”更始大会诸将,取宝剑视之;绣衣御史申徒建随献玉;更始不敢发。舅樊宏谓曰:“建得无有范增之意乎?”不应。李轶初与兄弟善,后更谄事新贵;秀戒曰:“此人不可复信!”不从。部将刘稷,勇冠三军,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更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固争。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即日杀之;以族兄光禄勋赐为大司徒。秀闻之,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秀,秀不与交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秀兄为更始害,反饮食言笑如平常。我觉得不是不致良知,而是心中有谋,隐而不发,为大谋。倘若为其兄服丧,又面露悲伤,恐为更始害。有言小年不及大年,小良知不如大良知,是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shivency
2017-04-29 10:42:28 摘录
诸将见寻、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阳,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刘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秀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秀复为图画成败,诸将皆曰:“诺。”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凤与廷尉大将军王常守昆阳,夜与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
秀笑而起,风骨岸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资治通监(一册)
卷第一 周纪一 起戊寅(前403)尽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卷第二 周纪二 起癸丑(前368)尽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
卷第三 周纪三 起辛丑(前320)尽癸亥(前298)凡二十三年
卷第四 周纪四 起甲子(前297)尽戊子(前273)凡二十五年
卷第五 周纪五 起已丑(前272)尽乙巳(前256)凡十七年
卷第六 秦纪一 起丙午(前255)尽癸酉(前228)凡二十八年
卷第七 秦纪二 起甲戌(前227)尽壬辰(前209)凡十九年
卷第八 秦纪三 起癸巳(前208)尽甲午(前207)凡二年
卷第九 汉纪一 起乙未(前206)尽丙申(前205)凡二年
卷第十 汉纪二 起丁酉(前204)尽戊戌(前203)凡二年
卷第十一 汉纪三 起已亥(前202)尽辛丑(前200)凡三年
卷第十二 汉纪四 起壬寅(前199)尽癸丑(前188)凡十二年
卷第十三 汉纪五 起甲寅(前187)尽癸亥(前178)凡十年
卷第十四 汉纪六 起甲子(前177)尽辛未(前170)凡八年
卷第十五 汉纪七 起壬申(前169)尽丙戌(前155)凡十五年
卷第十六 汉纪八 起丁亥(前154)尽庚子(前141)凡十四年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卷第十八 汉纪十 起戊申(前133)尽丙辰(前125)凡九年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起丁巳(前124)尽壬戌(前119)凡六年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起癸亥(前118)尽辛未(前110)凡九年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起壬申(前109)尽壬午(前99)凡十一年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起癸未(前98)尽甲午(前87)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起乙未(前86)尽丙午(前75)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起丁未(前74)尽癸丑(前68)凡七年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起甲寅(前67)尽已未(前62)凡六年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起庚申(前61)尽壬戌(前59)凡三年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起癸亥(前58)尽壬申(前49)凡十年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起癸酉(前48)尽已卯(前42)凡七年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起庚辰(前41)尽戊子(前33)凡九年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起已丑(前32)尽戊戌(前23)凡十年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起已亥(前22)尽丁未(前14)凡九年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起戊申(前13)尽癸丑(前8)凡六年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起甲寅(前7)尽乙卯(前6)凡二年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起丙辰(前5)尽戊辰(前3)凡三年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起已未(前2)尽壬辰(2)凡四年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起癸亥(3)尽戊辰(8)凡六年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起已巳(9)尽甲戌(14)凡六年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起乙亥(15)尽壬午(22)凡八年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起癸未(23)尽甲申(24)凡二年
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 起乙酉(25)尽丙戌(26)凡二年
……
资治通监(二册)
资治通监(三册)
资治通监(四册)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资治通监(一册)
卷第一 周纪一 起戊寅(前403)尽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卷第二 周纪二 起癸丑(前368)尽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
卷第三 周纪三 起辛丑(前320)尽癸亥(前298)凡二十三年
卷第四 周纪四 起甲子(前297)尽戊子(前273)凡二十五年
卷第五 周纪五 起已丑(前272)尽乙巳(前256)凡十七年
卷第六 秦纪一 起丙午(前255)尽癸酉(前228)凡二十八年
卷第七 秦纪二 起甲戌(前227)尽壬辰(前209)凡十九年
卷第八 秦纪三 起癸巳(前208)尽甲午(前207)凡二年
卷第九 汉纪一 起乙未(前206)尽丙申(前205)凡二年
卷第十 汉纪二 起丁酉(前204)尽戊戌(前203)凡二年
卷第十一 汉纪三 起已亥(前202)尽辛丑(前200)凡三年
卷第十二 汉纪四 起壬寅(前199)尽癸丑(前188)凡十二年
卷第十三 汉纪五 起甲寅(前187)尽癸亥(前178)凡十年
卷第十四 汉纪六 起甲子(前177)尽辛未(前170)凡八年
卷第十五 汉纪七 起壬申(前169)尽丙戌(前155)凡十五年
卷第十六 汉纪八 起丁亥(前154)尽庚子(前141)凡十四年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卷第十八 汉纪十 起戊申(前133)尽丙辰(前125)凡九年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起丁巳(前124)尽壬戌(前119)凡六年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起癸亥(前118)尽辛未(前110)凡九年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起壬申(前109)尽壬午(前99)凡十一年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起癸未(前98)尽甲午(前87)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起乙未(前86)尽丙午(前75)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起丁未(前74)尽癸丑(前68)凡七年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起甲寅(前67)尽已未(前62)凡六年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起庚申(前61)尽壬戌(前59)凡三年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起癸亥(前58)尽壬申(前49)凡十年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起癸酉(前48)尽已卯(前42)凡七年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起庚辰(前41)尽戊子(前33)凡九年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起已丑(前32)尽戊戌(前23)凡十年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起已亥(前22)尽丁未(前14)凡九年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起戊申(前13)尽癸丑(前8)凡六年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起甲寅(前7)尽乙卯(前6)凡二年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起丙辰(前5)尽戊辰(前3)凡三年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起已未(前2)尽壬辰(2)凡四年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起癸亥(3)尽戊辰(8)凡六年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起已巳(9)尽甲戌(14)凡六年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起乙亥(15)尽壬午(22)凡八年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起癸未(23)尽甲申(24)凡二年
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 起乙酉(25)尽丙戌(26)凡二年
……
资治通监(二册)
资治通监(三册)
资治通监(四册)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资治通监(一册)
卷第一 周纪一 起戊寅(前403)尽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卷第二 周纪二 起癸丑(前368)尽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
卷第三 周纪三 起辛丑(前320)尽癸亥(前298)凡二十三年
卷第四 周纪四 起甲子(前297)尽戊子(前273)凡二十五年
卷第五 周纪五 起已丑(前272)尽乙巳(前256)凡十七年
卷第六 秦纪一 起丙午(前255)尽癸酉(前228)凡二十八年
卷第七 秦纪二 起甲戌(前227)尽壬辰(前209)凡十九年
卷第八 秦纪三 起癸巳(前208)尽甲午(前207)凡二年
卷第九 汉纪一 起乙未(前206)尽丙申(前205)凡二年
卷第十 汉纪二 起丁酉(前204)尽戊戌(前203)凡二年
卷第十一 汉纪三 起已亥(前202)尽辛丑(前200)凡三年
卷第十二 汉纪四 起壬寅(前199)尽癸丑(前188)凡十二年
卷第十三 汉纪五 起甲寅(前187)尽癸亥(前178)凡十年
卷第十四 汉纪六 起甲子(前177)尽辛未(前170)凡八年
卷第十五 汉纪七 起壬申(前169)尽丙戌(前155)凡十五年
卷第十六 汉纪八 起丁亥(前154)尽庚子(前141)凡十四年
卷第十七 汉纪九 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卷第十八 汉纪十 起戊申(前133)尽丙辰(前125)凡九年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起丁巳(前124)尽壬戌(前119)凡六年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起癸亥(前118)尽辛未(前110)凡九年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起壬申(前109)尽壬午(前99)凡十一年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起癸未(前98)尽甲午(前87)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起乙未(前86)尽丙午(前75)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起丁未(前74)尽癸丑(前68)凡七年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起甲寅(前67)尽已未(前62)凡六年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起庚申(前61)尽壬戌(前59)凡三年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起癸亥(前58)尽壬申(前49)凡十年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起癸酉(前48)尽已卯(前42)凡七年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起庚辰(前41)尽戊子(前33)凡九年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起已丑(前32)尽戊戌(前23)凡十年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起已亥(前22)尽丁未(前14)凡九年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起戊申(前13)尽癸丑(前8)凡六年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起甲寅(前7)尽乙卯(前6)凡二年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起丙辰(前5)尽戊辰(前3)凡三年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起已未(前2)尽壬辰(2)凡四年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起癸亥(3)尽戊辰(8)凡六年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起已巳(9)尽甲戌(14)凡六年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起乙亥(15)尽壬午(22)凡八年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起癸未(23)尽甲申(24)凡二年
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 起乙酉(25)尽丙戌(26)凡二年
……
资治通监(二册)
资治通监(三册)
资治通监(四册)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或说大司马秀以守柏人不定钜鹿,秀乃引兵东北拔广阿。秀披舆地图,指示邓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