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 …… [ 展开全部 ]
  • 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68.00元
  • ISBN:7508647351
5. 史上最大骗局
  • 会微积分的猫
    2019-11-16 21:08:47 摘录
    所谓上等人、平民和奴隶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我们这么相信,就能创造出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
    如果不是大多数中国人都相信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绝不可能持续了两千多年。如果不是大多数的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相信人权,美国的民主也不可能持续了250年。如果不是广大的投资人和银行家都相信资本主义,现代经济体系连一天也不可能继续存在。
    想象所建构的秩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会微积分的猫
    2019-11-16 21:04:04 摘录
    根据生物学,人并不是“创造”出来的,自然也就没有“造物者”去“赋予”人类什么。个体诞生的背后就只是盲目的演化过程,而没有任何目的。所以“造物者赋予”其实就只是“出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会微积分的猫
    2019-11-16 21:02:22 摘录
    在现代晚期之前,总人口有九成以上都是农民,日出而作、胼手胝足。他们生产出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一小撮的精英分子: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但历史写的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于是,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些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会微积分的猫
    2019-11-16 20:57:48 摘录
    奢侈品史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后会成为必需品,而且带来新的义务。等到习惯某种奢侈品,就开始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接着就是一种依赖。最后,生活中就再也不能没有这种奢侈品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会微积分的猫
    2019-11-11 11:44:26 摘录
    为什么人类会犯下如此致命的误判?其实人类在历史上一直不断重蹈覆辙,道理都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各种决定最后的结果。每次人类决定多做一点事,我们总是想:“没错,这样是得多做点事。不过收成会好得多!就再也不用担心荒年的问题了。孩子也永远不用挨饿入睡。”确实这也有道理。工作努力辛苦一些生活也就能过得好一点。不过,这只是理想的状况。
    这样一来,发现苗头不对,为什么他们不赶快放弃农耕,回到采集生活?部分原因在于,所有改变都必须
    点点滴滴累积,经过许多代的时间,才能够改变社会等到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记得过去曾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选了。另一部分,是因为人口增长就像是破釜沉舟。一旦采用农耕之后,村落的人口从100人成长到10人,难道会有10个人自愿挨饿,好让其他人可以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这已经再无回头路。人类发现时,已经深陷陷阱、无法自拔。
    于是,种种想让生活变得轻松的努力,反而给人带
    来无穷的麻烦;而且这可不是史上的最后一次。就算今天,仍然如此。有多少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大企业从事各种劳心劳力的工作,发誓要努力赚钱,好在35岁就退休,去从事他们真正有兴趣的事业?但等他们到了35岁,却发现自己背着巨额贷款,要付子女的学费,要养在高级住宅区的豪宅,每家得有两部车,而且觉得生活里不能没有高级红酒和国外的假期。他们该怎么做?他们会放下一切,回去野外采果子挖树根吗?当然不可能,而是加倍努力,继续把自己累得半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会微积分的猫
    2019-11-11 11:35:29 摘录
    随着人类开始住进永久村落、粮食供给增加,人口也开始增长。放弃过去流浪的生活之后,女性也可以每年都生孩子了。而这时婴儿也较早断奶,而以粥来代替。毕竟田里需要人手,妈妈得赶快回到农活。然而,人□多,就耗去了原本的粮食剩余,于是耕种面积又得加大。这时,因为人类开始定居在易有疾病肆虐的聚落,孩子吃母乳的比率越来越少,吃谷类则越来越多,再加上得要共享这些粥的兄弟姐妹也越来越多,让儿童死亡率一路飙升。在大多数的远古农业社会里,至少1/3的儿童无法长到二十岁成人。然而,人口出生的速度仍然大于死亡速度,人类养育子女的数字也居高不下。
    随着时间过去,种麦子这个原本看来划算的选择变成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儿童大批死亡,而成人也得忙得满头大汗,才能换得面包。公元前8500年杰里科人过的生活,平均来说要比公元前9500年或公元前3000年更为辛苦。但没有人发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每一代人都只是继续着上一代生活的方式,在这里修一点,那里改一些。但矛盾的是,一连串为了让生活更轻松的“进步”,最后却像是在这些农民的身上加了一道道沉重的枷锁。
    农业革命的本质:让更多的人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会微积分的猫
    2019-11-11 11:29:42 摘录
    对于智人这个物种整体来说,小麦的影响就十分深远。种植小麦,每单位土地就能提供更多食物,于是智人的数量也呈指数成长。大约在公元前13000年,人类还靠采集和狩猎维生的时候,巴勒斯坦的杰里科绿洲—带,大概可以养活一个有百名成员的采集部落,而且人们相对健康、营养充足。到了大约公元前8500年,野生植物的荒野成了片片麦田这片绿洲这时养活了约有千人的农村,但人口密度也因此增大,而且成员染病及营养不良的情形要比过去严重太多。
    小麦靠着智人不断拷贝DNA,成功演化,欣欣向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凌子
    2019-02-20 22:15:47 摘录
    我们从农业革命能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很可能就是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人的幸福。……但对于像牛、羊、智人这些有着复杂情感的动物来说,就必须想想演化上的成功会对个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每当人类整体的能力大幅增加、看来似乎大获成功,个人的痛苦也总是随之增长。
    如果仅仅只是将DNA的拷贝数作为演化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否太过狭隘和单一?随着智人不断演化,社会不断进步,个体的幸福值是否也会成为演化的一个标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苏唯沐
    2018-05-31 20:04:16 摘录
    然而,如果从牛羊的观点而非牧者的观点来看农业革命,就会发现对绝大多数的家畜来说,这是一场可怕的灾难。这些演化的“成功”是没有意义的。就算是濒临绝种的野生犀牛,比起被关在小格子里变肥等着成为鲜美牛排的肉牛,日子应该还是好过得多。虽然自己的物种即将灭绝,但这丝毫不会影响那头野生犀牛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相较之下,肉牛这个物种虽然在数量上大获成功,却完全无法安慰那此单
    个体所承受的痛苦。
    好有道理! 我们从农业革命能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很可能就是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苏唯沐
    2018-05-31 19:36:02 摘录
    农业革命所带来的非但不是轻松生活的新时代,反而让农民过着比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生活。狩猎采集者的生活其实更为丰富多变,也比较少会碰上饥饿和疾病的威胁。确实,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吃得更好、过得更悠闲,反而只是造成人口爆炸,而且产生群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精英分子。普遍来说,农民的工作要比采集者更辛苦,而且到头来的饮食还要更糟。农业革命可说是史上最大的桩骗局。
    这正是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狗会理包子
    2018-03-02 19:14:02 摘录
    但可悲的是,虽然农民勤劳不懈、希望能够保障
    自己未来的经济安全,但这几乎从来未曾实现。
    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出现了统治者和精英阶级,不仅靠着农民辛苦种出的食粮维生,还几乎全征
    收抢光,只留给农民勉强可过活的数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狗会理包子
    2018-03-02 19:13:10 摘录
    正是这些征收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政治、战争艺术和哲学,建起了宫殿、堡垒、纪念碑和庙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凪良
    2017-07-14 01:12:34 摘录
    恩,我又一次用书摘APP做影评 (可以说是很不按套路出牌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四季如风
    2017-07-07 16:48:26 摘录自95页
    我们从农业革命能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很可能就是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
    被我们驯养的牛、猪、羊,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他们母子分离,甚至从来没有走过、跑过、跳过……而我们自己也面临着腰酸背痛、各种疾病的风险。 人类应该是最狠的物种了,不只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四季如风
    2017-07-07 16:21:49 摘录自90页
    采集者之所以从采集野生小麦转而自行种植小麦,可能并不是为了增加日常食物供应,而是为了支持某种神庙的建筑和运作。在传统的想象中,人是先建立起村落,接着等到村落繁荣之后,再在村落中心盖起信仰中心。但哥贝克力石阵显示,很有可能其实是先建立起信仰中心,之后才围绕着它形成村子。
    看来远古人类的精神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嘛!也许是因为一天工作3-6个小时就能吃饱,太无聊了,所以才有很多闲工夫去想虚构故事,才会发展出信仰,最后定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