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 …… [ 展开全部 ]
  • 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68.00元
  • ISBN:7508647351
19.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 会微积分的猫
    2019-12-17 11:36:24 摘录
    根据佛教的观点,大多数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悦的感受就是受苦。于是,人类就渴望能有快感,并希望避免不愉悦的感受。然而,这是大大的误解。事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主观感受就只是一种电光石火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就像海浪一样。不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着意义,这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
    如果我们太看重这些内部的波动,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每次碰上不快,就感觉受苦。而且就算已经得到快感,因为我们还希望快感能够增强或是害帕快感将会减弱,所以心里还是不能感到满足。追求这些主观感受十分耗费心神,而且终是徒劳,只是让我们受制于追求本身。因此,苦的根源既不在于感到悲伤或疼痛,也不在于感觉一切没有意义苦真正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
    人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如此来,虽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惨;虽然愉悦,但不再干扰心灵的平静。于是,心灵变得一片澄明、自在。这样产生的心灵平静力量强大,那些穷极一生疯狂追求愉悦心情的人完全难以想象。这就像是有人已经在海滩上站了数十年,总是想抓住“好的海浪”,让这些海浪永远留下来,同时又想躲开某些“坏的海浪”,希望这些海浪永远别靠近。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这个人站在海滩上徒劳无功,被自己累得几近发疯。最后终于气力用尽,瘫坐在海滩上,让海浪就这样自由来去。忽然发现这样多么平静啊!
    快乐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会微积分的猫
    2019-12-17 11:32:01 摘录
    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其实是由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形塑。所有的心理状态包括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外在因素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
    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得人类演化的结果:不会太快乐,也不会太痛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zoe97
    2019-07-24 19:54:17 摘录
    大多数宗教和哲学看待快乐的方式,都与自由主义非常不同。最看重快乐这个问题的,就是佛教。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有系统地研究了快乐的本质和成因;正因如此,最近有越来越多科学团体开始研究佛教哲学和冥想。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根据佛教的观点,大多数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悦的感受就是受苦。于是,人类就渴望能有快感,并希望避免不愉悦的感受。然而,这是大大的误解。事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主观感受就只是一种电光石火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就像海浪一样。不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着意义,这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

    如果我们太看重这些内部的波动,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每次碰上不快,就感觉受苦。而且就算已经得到快感,因为我们还希望快感能够增强或是害怕快感将会减弱,所以心里还是不能感到满足。追求这些主观感受十分耗费心神,而且终是徒劳,只是让我们受制于追求本身。因此,苦的根源既不在于感到悲伤或疼痛,也不在于感觉一切没有意义。苦真正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

    人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如此一来,虽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惨;虽然愉悦,但不再干扰心灵的平静。于是,心灵变得一片澄明、自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zoe97
    2019-07-24 19:52:50 摘录
    如果快乐是在于感受快感,想要更快乐,就得操纵我们的生化系统。如果快乐是在于觉得生命有意义,想要更快乐,就得要骗自己骗得更彻底。还有没有第三种可能呢?

    以上两种论点都有一个共同假设: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不管是感官的快感还是生命有意义),而想要判断快不快乐,靠的就是直接问他们的感受。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很合逻辑,但这正是现代自由主义当道而成的结果。自由主义将“个人主观感受”奉若圭臬,认为这些感受正是权威最根本的源头。无论是好坏、美丑、应不应为,都是由每个人的感觉来确定。

    自由主义政治的基本想法,是认为选民个人最知道好坏,我们没有必要由政府老大哥来告诉人民何者为善、何者为恶。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想法,是客户永远是对的。自由主义艺术的基本想法,是各花入各眼,看的人觉得美就是美。自由主义的学校和大学,叫学生要为自己多想想。广告叫我们:“做就对了!”就连动作片、舞台剧、八点档、小说和流行歌,都不断在洗脑着:“忠于自我”、“倾听你自己”、“顺从你的渴望”。对于这种观点,卢梭的说法称得上是经典:“我觉得好的,就是好的。我觉得坏的,就是坏的。”

    如果我们从小到大不断被灌输这些口号,就很可能相信快乐是种主观的感受,而是否快乐当然就是每个人自己最清楚。然而,这不过是自由主义独有的一个观点而已。历史上大多数的宗教和意识形态认为,关于善、关于美、关于何事应为,都有客观的标准。在这些宗教和意识形态看来,一般人自己的感觉和偏好可能并不可信。从老子到苏格拉底,哲学家不断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但言下之意也就是一般人并不知道自己真实的自我,也因此很可能忽略了真正的快乐。弗洛伊德很可能也会这么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zoe97
    2019-07-24 19:52:16 摘录
    然而,先前的心理学及社会学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结论(例如平均而言,已婚的人比单身的人更快乐),生物学对此要怎么解释?

    首先,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只证明了相关性,但是真正的因果方向有可能和研究人员的假设正好相反。确实,已婚的人比单身和离婚的人更快乐,但这不一定代表是婚姻带来了快乐,也有可能是快乐带来了婚姻。或者更准确来说,是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带来并维系了婚姻。那些生化机制天生开朗的人,一般来说都会是快乐和满足的。而这样的人会是比较理想的另一半,所以他们结婚的概率也比较高。而且,和快乐满足的另一半相处,绝对比和郁闷不满的另一半相处来得容易,所以他们也比较不容易离婚。所以,确实已婚的人平均来说比单身的人更快乐,但如果是个生化机制天生忧郁的女生,就算真的找到好老公,也不一定就会比较快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一半一半
    2019-03-01 13:20:29 摘录
    他们感觉愤怒的时候,心里想“我很生气,这是我的愤怒"。于是这一辈子做的都是想要避开某些感受,并追求另外某些感受,但他们从来没有发现苦真正来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对于感受的不断追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一半一半
    2019-03-01 13:04:55 摘录
    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几乎什么都能够忍受。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苏唯沐
    2018-08-03 21:44:49 摘录
    所以,我们的中世纪祖先会感到快乐,就只是因为他们有着对来世的集体错觉,因而感觉生命充满意义吗?没错!只要没人去戳破他们的幻想,又为什么要不开心呢?从我们所知的纯粹科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本来就完全没有意义。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人类的行动没有什么神圣的整体计划,而且如果整个地球明天早上就爆炸消失,整个宇宙很可能还是一样这么继续运行下去。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不能排除掉人类主观的因素。但这也就是说,我们对生活所赋予的任何意义,其实都只是错觉。不管是中世纪那种超脱凡世的生活意义,或是现代人文主义、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上都完全相同,没有高下之别。像是可能有科学家觉得自己增加了人类的知识,所以他的生命有意义;有士兵觉得他保卫自己的国家,所以他的生命有意义。不论是创业者想要开新公司,或是中世纪的人想要读经参与圣战、兴建新庙,他们从中感受到的意义,都只是错觉与幻想。
    这么说来,所谓的快乐,很可能只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只要我自己的想法能和身边的人的想法达成致,我就能说服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且也能从这个信念中得到快乐。
    这个结论听起来似乎很叫人难过。难道快乐真的就只是种自我的欺骗吗?
    这个问题多思考一下,就会陷入一种抑郁的状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狗会理包子
    2018-03-17 00:05:09 摘录
    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几乎什么都能够忍受。
    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
    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鬼鬼虫
    2018-03-05 19:35:33 摘录
    人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
    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如此一来,虽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
    悲惨;虽然愉悦,但不再干扰心灵的平静。于是,心灵变得一片澄明
    自在。这样产生的心灵平静力量强大,那些穷极一生疯狂追求愉悦心
    情的人完全难以想象。这就像是有人已经在海滩上站了数十年,总是想抓住“好的海浪”,让这些海浪永远留下来,同时又想躲开某些“坏的海浪”,希望这些海浪永远别靠近。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这个人站在海滩上徒劳无功,被自己累得几近发疯。最后终于气力用尽,瘫坐在海滩
    上,让海浪就这样自由来去。忽然发现,这样多么平静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鬼鬼虫
    2018-03-05 19:34:38 摘录
    正因如此,大多数宗教和哲学看待快乐的方式,都与自由主义非常
    不同。14最看重快乐这个问题的,就是佛教。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有
    系统地研究了快乐的本质和成因;正因如此,最近有越来越多科学团
    体开始研究佛教哲学和冥想。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
    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根据佛教的观点,大多数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
    乐,不愉悦的感受就是受苦。于是,人类就渴望能有快感,并希望避免
    不愉悦的感受。然而,这是大大的误解。事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
    任何实质或意义。主观感受就只是一种电光石火的波动,每个瞬间都
    在改变,就像海浪一样。不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觉得生命是否
    有着意义,这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
    如果我们太看重这些内部的波动,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每次碰上不快,就感觉受苦。而且就算已经得到快感,因为我们还希望快感能够增强或是害怕快感将会减弱,所以心里还是不能感到满足。追求这些主观感受十分耗费心神,而且终是徒劳只是让我们受制于追求本身。因此,苦的根源既不在于感到悲伤或疼痛,也不在于感觉一切没有意义。苦真正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
    之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鬼鬼虫
    2018-03-05 19:31:05 摘录
    所以,我们的中世纪祖先会感到快乐,就只是因为他们有着对来世的集体错觉,因而感觉生命充满意义吗?没错!只要没人去戳破他们的幻想,又为什么要不开心呢?从我们所知的纯粹科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本来就完全没有意义。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人类的行动没有什么神圣的整体计划,而且如果整个地球明天早上就爆炸消失,整个宇宙很可能还是一样这么继续运行下去。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不能排除掉人类主观的因素。但这也就是说,我们对生活所赋予的任何意义,其实都只是错觉。不管是中世纪那种超脱凡世的生活意义,或是现代人文主义、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上都完全相同,没有高下之别。像是可能有科学家觉得自己增加了人类的知识,所以他的生命有意义;有士兵觉得他保卫自己的国家,所以他的
    生命有意义。不论是创业者想要开新公司,或是中世纪的人想要读经
    参与圣战、兴建新庙,他们从中感受到的意义,都只是错觉与幻想。
    这么说来,所谓的快乐,很可能只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只要我自己的想法能和身边的人的想法达成一致,我就能说服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且也能从这个信念中
    得到快乐。
    这个结论听起来似乎很叫人难过。难道快乐真的就只是种自我的
    欺骗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有所思。
    2017-12-04 16:55:58 摘录
    力都只是期望的问题而已。
    、边果说快乐要由期望来决定,那么我们社会的两大支柱(大众媒体和广告
    有可能正在不知不觉地让全球越来越不开心。假设现在是5000年前,而
    你是一个住在小村子里的18岁年轻人。这时全村大概只有50个人左右,老的
    老、小的小,身上不是伤痕皱纹遍布,就是稚气未脱,很有可能就会让你觉得
    自己真是好看,因而满是自信。但如果你是活在今日的青少年,觉得自己长相
    不怎么样的可能性就要高多了。就算同一个学校的人都输你一截,你也不会因
    此就感觉开心。因为你在心里比较的对象是那些明星、运动员和超级名模,你
    整天都会在电视、脸书和巨型广告牌上看到他们。
    有没有可能,第三世界国家之所以会对生活不满,不只是因为贫穷、疾病、
    腐败和政治压迫,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第一世界国家的生活标准?平均来说
    埃及人在前总统穆巴拉克的统治下,死于饥饿、瘟疫或暴力的可能性远低于在古代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Ramses ii1)或埃及艳后克丽奧佩特拉统治的时期。对大多数埃及人而言,这根本是有史以来物质条件最好的时刻。在2011年,理论上他们应该要在大街上跳舞庆祝,感谢安拉赐给他们]这一切的财富才对。然而,他们反而是满怀愤怒,起身推翻了穆巴拉克。原因就在于,他们比较的对象不
    是古代的法老王,而是同时代的美国总统奥巴马。
    如果快乐由于期望而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四季如风
    2017-07-14 15:29:54 摘录自377页
    有学者认为,人类的生化机制就像是个恒温空调系统,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要想办法保持恒定。虽然遇到某些事件会让温度暂时有波动,但最后总是会控制调整回到原来设定的温度。
    唔……一直听说过感到快乐是因为什么多巴胺之类的……这次倒总算是明白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四季如风
    2017-07-14 15:13:55 摘录自373页
    关于快乐最重要的一项发现在于: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
    知足常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