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集异璧-GEB,是数学家哥德尔、版画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三个名字的前缀。《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书:集异璧之大成》是在英语世界中有极高评价的科普著作,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它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侯世达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定价:88.00元
  • ISBN:7100013232
第二十章 怪圈,或缠结的层次结构:六部无插入赋格
  • thuScarlett
    2018-05-03 21:26:20 摘录
    科学常常被批评为过分“西方化”或“二元化”——即渗透着主体和客体、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的两分法。虽然科学直到本世纪仍是仅关心那些可以完全与观察者相分离的事物——如氧和碳光和热、恒星和行星、加速度和轨道,等等——但这个时期的科学对更现代的科学时代来说只是一个必要的序幕。在新的时代中,生命本身成了研究的对象。“西方”科学已经逐步确定不移地走向对人类精神的研究——也就是说对观察者的研究。人工智能的探索是迄今为止沿这条路线所迈出的最远一步。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科学研究中把主体和客体相混合而产生出奇妙结果这种事有过两次主要的预演。其一就是量子力学的革命,它的认识论问题涉及到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相互干扰。另一次就是元数学中主、客体的混合,从哥德尔定理开始,贯穿了我们讨论过的所有其它限制性定理。或许继人工智能之后的下一个步骤将是科学的自我应用:科学把自身当作研究对象。这是主、客观混合的一种不同方式——也许比人研究自己的精神更加纠缠不清。
    顺便提一下,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所有那些本质上依赖于主体和客体的聚变的结果都是限制性的结果。除这些限制性定理外,还有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其内容是说对一个量的测量会使得对个相关量的同时测量成为不可能。我不知道为什么所有这些结果都是限制性的。随你怎么想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thuScarlett
    2018-05-03 21:23:00 摘录
    最终结局是,关于“我是谁”的完整画面是在整个精神结构中通过某种极其复杂的方式被拼出来的。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幅画面中都包含大量尚未解决、可能是无法解决的矛盾。这无疑提供了大量的动态张力,而这种张力对人来说起着很大作用。从这种张力之中,在关于我是谁的内部观念和外部观念之间,产生了指向各种不同目标的心理驱力,这就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这样一来,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某些为我们大家所共同具有的东西——作为具有自我反思意识的生物这一事实——反而导致了我们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对关于各种事物的证据进行内在化,而这最终又成为创造不同的个性的主要力量之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