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量子大唠嗑
师从超冷原子物理理论之父Keith Burnett,25岁牛津大学博士毕业;美国国家标准局读博士后,师从量子调控实验之父William Phillips(1997年诺贝尔
……
[ 展开全部 ]
奖获得者);伯克利研究助理,芝加哥大学访问教授,30岁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正教授博导,作为首席科学家,为中国空间站天宫四号设计了世界第一个空间冷原子量子实验平台。名门正派打下扎实的物理学的底子;科学家的身份,为功成名就铺了道路。可是,就是在学术生涯势头正劲的时候,就在量子科学成为流行名词的时候,《量子大唠嗑》的作者——35岁的马兆远做了圈子的出走者。 凭着科学的初心,以物理学以实验为核心的体验主义精神,他卷起袖子做了实业,希望去做一场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联系的实验。《量子大唠嗑》可以算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心得笔记。 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但它是那个比较靠谱的《量子大唠嗑》的第一部分说明了一件事,科学不是绝对真理和也不代表绝对权威。科学仅仅是认识这个世界的相对靠谱的方法,但它因为理性的不完备而充满了开放的活力。马兆远长期从事量子力学研究,在《量子大唠嗑》的第二部分,他把所感的关于量子的情况细致道来,让你清楚地认识到量子,认识到量子物理能应用到的场合以及量子究竟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 二十一世纪了,你还在用十八世纪的思维看这个世界吗? 用牛顿经典物理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维方法对后来三百年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思维方法被其他研究领域的人认可并借鉴。利用这套思维,亚当•斯密分析总结出了经济规律、达尔文分析总结出了生物演化规律、马克思分析总结出了社会发展规律、佛洛依德分析总结出了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德鲁克分析总结出了企业管理规律…… 可是这个世界的状况越来越复杂,客观实在、因果关系、科学的理性等等以前建立起来的经典观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似乎不那么万无一失,在将量子物理学成果应用于科技实业创业的过程中,马兆远发现除了将量子物理应用于物理科研本身之外,量子物理学还带来了强有力的思维借鉴。这种思维的借鉴是否会在新的时代里产生新的亚当•斯密、达尔文、马克思、佛洛伊德、德鲁克……来应对现今及未来社会遇到的、用以前的牛顿经典物理学思维已经无法解释的新状况?《量子大唠嗑》第三部分探索性地从复杂关联角度,将量子科学引入到人类社会生活领域,引入到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工业升级换代、人工智能等等情境中,也许能启迪读者找到新的工具。 天再旦者,卯时日全食之谓也。我们需要这样一场“天再旦”。
[ 收起 ]
作者:马兆远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定价:48.00元
ISBN:7508665031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二 双缝干涉实验 143
三一先生
2017-07-18 11:15:04 摘录自160页
目前看来一个物体所蕴含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别。一类是我们所习惯的经典信息,经典信息可记录、可传播、可描述、可复制,一类是量子信息,量子信息描述的是物质的关联,量子信息被测量时会发生改变,不能被复制。量子信息的一个特征在于它可以发生信息的纠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三一先生
2017-07-18 11:12:33 摘录自154页
海森堡得出结论,量子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精确测量。要想确定这些量,需要两种完全不同的实验器件,精确测量其中一个性质同时排斥另一个。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规则并不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可测量的,而是什么是可认知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三一先生
2017-07-18 11:10:01 摘录自152页
在量子力学里,量子测量导致的更为诡异的事实是:它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形式取决于我们认识它的手段,而这个手段甚至是我们可以事后选择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三一先生
2017-07-18 11:07:57 摘录自152页
观测者永远与被观测的事物牵连,观测改变着结果,观测方法也决定了观测的结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三一先生
2017-07-18 11:06:42 摘录自151页
与我们习惯的客观不同,观测是量子力学的核心问题。观测行为本身改变了被观测物体,而我们一定要强调和明确的是观测所选择的工具决定了物体的性质,而不是工具选择决定了我们“能看到”哪种性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三一先生
2017-07-18 11:04:40 摘录自150页
波粒二象性给出了双缝干涉的一个解释:我们无法设计一个实验,同时来揭示波或粒子两方面的信息。任何一个实验,要么揭示量子的波动性,要么量子的粒子性。这两者相互“背书”,是背对背谁也看不到对方的背书。但这两者的结果毕竟是不一样的,物质到底是什么,难道竟然是由我们选择的观察方式决定的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前言
第一部分 1
一 三个问题 3
二 信仰从哪里来? 11
三 经典科学的诞生 21
四 体验的新科学 31
五 一百年前的旧文字 39
六 科学共同体 45
七 科学与技术 61
八 科学和信仰 69
九 捣蛋鬼哥德尔 83
十 神秘论 101
十一 不必科学的中医 123
第二部分 129
一 量子力学的逻辑建立 131
二 双缝干涉实验 143
三 因果论 157
四 猫 165
五 量子纠缠的缘起 175
六 稍稍深入的量子力学 187
七 量子模拟实验 203
八 经典之外的量子力学 223
九 量子力学、哥德尔和杜威
的体验主义 243
第三部分 复杂体系 255
一 量子模拟和人工智能 257
二 科学和技术的创新 269
三 教育的体验 279
四 管理创新团队 287
五 大脑的冥想体验 299
六 营造创新组织 305
七 去工业化的进程 317
八 为设计而教育 329
后记 347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前言
第一部分 1
一 三个问题 3
二 信仰从哪里来? 11
三 经典科学的诞生 21
四 体验的新科学 31
五 一百年前的旧文字 39
六 科学共同体 45
七 科学与技术 61
八 科学和信仰 69
九 捣蛋鬼哥德尔 83
十 神秘论 101
十一 不必科学的中医 123
第二部分 129
一 量子力学的逻辑建立 131
二 双缝干涉实验 143
三 因果论 157
四 猫 165
五 量子纠缠的缘起 175
六 稍稍深入的量子力学 187
七 量子模拟实验 203
八 经典之外的量子力学 223
九 量子力学、哥德尔和杜威
的体验主义 243
第三部分 复杂体系 255
一 量子模拟和人工智能 257
二 科学和技术的创新 269
三 教育的体验 279
四 管理创新团队 287
五 大脑的冥想体验 299
六 营造创新组织 305
七 去工业化的进程 317
八 为设计而教育 329
后记 347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前言
第一部分 1
一 三个问题 3
二 信仰从哪里来? 11
三 经典科学的诞生 21
四 体验的新科学 31
五 一百年前的旧文字 39
六 科学共同体 45
七 科学与技术 61
八 科学和信仰 69
九 捣蛋鬼哥德尔 83
十 神秘论 101
十一 不必科学的中医 123
第二部分 129
一 量子力学的逻辑建立 131
二 双缝干涉实验 143
三 因果论 157
四 猫 165
五 量子纠缠的缘起 175
六 稍稍深入的量子力学 187
七 量子模拟实验 203
八 经典之外的量子力学 223
九 量子力学、哥德尔和杜威
的体验主义 243
第三部分 复杂体系 255
一 量子模拟和人工智能 257
二 科学和技术的创新 269
三 教育的体验 279
四 管理创新团队 287
五 大脑的冥想体验 299
六 营造创新组织 305
七 去工业化的进程 317
八 为设计而教育 329
后记 347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规则并不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可测量的,而是什么是可认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