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纲

本书是张荫麟先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原为作者所写的高中历史教材,不仅被誉为“历史教科书中最好的一本‘创作’”,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作者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对东汉前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张荫麟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定价:19.00元
  • ISBN:7101066933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
  • 穿过旷野的风
    2019-09-12 04:21:16 摘录
    我们对于商朝的政治组织所知甚少,所以无法拿商、周两朝的政治组织作详细的比较。但其间有一重大的差异点是可以确知的。商朝创建之初并没有把王子分封于外,以建立诸侯国。商朝王位的继承,是以兄终弟及(不分嫡庶)为原则的。但到了无弟可传的时候,并不是由所有的伯叔兄弟以次继承(由末弟诸子抑或由其先兄诸子以次继承亦无一定)。在这种情形之下,第二世以后的王子总有许多不得为王的。这些不得为王的王子是否有的被封在外建国?这问题无法确答。但周朝的旧国当中,从没听说是商朝后裔的。而唯一奉殷祀的宋国,却是周人所建。可知王子分封的事在商朝若不是绝无,亦稀有。但在周朝,则不然了;王位是以嫡长子继承的;王的庶子,除在少数例外的情形之下(如王后无出,或嫡长子前死)都没有为王的资格;所以文王、武王的庶子都受封建国,其后周王的庶子在可能的限度内也都或被封在畿外建国,或被封在畿内立家。这商、周间的一大差异有两种重大的结果。第一,因为王族的向外分封,周朝王族的地盘,比之商朝大大的扩张了。王室的势力,至少在开国初年大大的加强了;同时王的地位也大大的提高了。周王正式的名号是“天王”,通俗的称号是“天子”,那就是说,上帝在人间的代表。第二,王族的向外分封也就是周人的向外移殖;这促进民族间的同化,也就助成“诸夏”范围的拓展。
    嫡长继承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渐推向社会的下层去,而助成平民(即所谓庶人)地位的提高。周王的庶子也许就都有机会去做畿外的诸侯或畿内的小封君;他的庶子的庶子也许还都有机会做畿内的封君;但他的庶子的庶子的庶子则不必然了。越往下去,他的后裔胙土受封的机会越少,而终有侪于平民的。所以至迟在前7世纪的末年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随着贵族后裔的投入平民阶级里,本来贵族所专有的教育和知识也渐渐渗入民间。
    周王朝大举向外分封宗室,实施武装殖民,迅速扩大宗室势力和统治范围,基本定下我华族疆域的腹心地带。嫡长继承制,又使宗室后裔不断渗入民间。这|是极富侵略性的两个政策,就像榕树一样,上面参天蔽日枝干强横,阳光雨露尽在掌握,下面根系发达根基稳固,土中营养谁可与争,让周室子孙在势力所及处,成为繁殖力最强的物种。周朝国祚近八百年,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尽管周室衰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但诸侯仍需尊王攘夷,周天子还是天下共主。因为到底还是一家人,旧的封国体系维持着姬氏天下。但是,当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越国灭吴为标志,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周初建立的封国体系土崩瓦解。谁都不用再客气了!侯国内掌握了实力的卿大夫废君灭国,国际战争也由争霸战演成灭国战,这时周朝的气数才真的走到尽头了。 灭周后改分封为集权的秦朝,国祚仅十五年,灭秦的项羽刘邦不约而同,又都恢复分封,直到汉武的推恩令。对比之下实在对武王周公昆仲叹服不已啊!制度的惯性也实在太可怕了!六国毕,四海一,我仿佛听到了姬发、姬旦,那时一左一右站在嬴政背后,发出森然的冷笑——你以为自己赢了吗? 诸夏初成于周,核心势力亦成于周。周公东征实是比武王克殷,更具标志性意义。此后几千年,基本上一方面对这些地区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南攻北守,逐步将江南、西南、岭南纳入统治范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