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与理智

在这部题材丰富、视界浩淼的散文集中,约瑟夫•布罗茨基开篇便用深沉内省的目光审视了自己在苏俄的早年经历以及随后去往美国的流亡生涯。接着,作者用惊人的博学探讨了诗歌的张弛变幻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约瑟夫·布罗茨基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58.00
  • ISBN:7532768341
克利俄剪影
  • 不自觉先生
    2019-05-18 12:31:44 摘录
    不确定性能使一个个体提高警惕,不确定性就总体而言也较少嗜血。当然,它也时常会让人感到痛苦。不过,去感受痛苦总是胜过去组织他人。就整体而言,不确定性要比生活本身更真实;关于生活,唯一确信的事情即我们的存在。我再重复一遍,历史和未来的主要特征即我们的缺席,你如果从未成为一件事情的组成部分,你自然无法对这件事情确信无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不自觉先生
    2019-05-18 12:25:50 摘录
    我们只需谨记,线性思维作为一种叙述手法,一种修辞,对于历史学家的手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它对于历史学家的受众而言却是一个陷阱。孤身一人落入这个陷阱是可怕的,众人一同落入这个陷阱则是一场灾难。
    摆脱了时间的封印,也就解开了空间的枷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不自觉先生
    2019-05-18 12:20:59 摘录
    去做一名游牧者的最好理由并非清新的空气,而在于摆脱社会的理性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以对历史的理性主义阐释为基础;因为,面对社会和历史的理性主义态度就是在无忧无虑地逃离人的直觉。一位十九世纪的哲学家能这样做。而你们却做不到。如果无法在肉体上成为游牧者,那也至少应在思想上成为游牧者。你无法拯救你的皮肤,但是你可以拯救你的思想。应该像阅读小说一样来阅读历史,即阅读故事,阅读任务,阅读场景。简言之,阅读其多样性。
    游牧者 直觉 思想 阅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不自觉先生
    2019-05-18 12:13:36 摘录
    我想,历史的唯一法则就是偶然性。一个社会或一个人的生活越是规范,便会有越多的偶然性被排挤。这种情况持续得越长,便会积累起越多被忽略的偶然性,而在我看来,偶然性会索取自身权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那偶然性的累积效应是必然性么? 社会存在熵增效应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不自觉先生
    2019-05-18 11:20:23 摘录
    因为我们知道,每一颗子弹都是从未来飞来的,未来为了自己的到来,不得不清除现实之障碍。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观之内涵,这就是人们对阐释的偏爱总是胜过事实的原因,这也就是非理性版本总是被摈弃的原因。
    正如未来的技法,过去是被回溯性地建构起来为现在提供意义,因为人类对意义有着歇斯底里般的病态追求,历史正是如此形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不自觉先生
    2019-05-18 11:04:49 摘录
    由于任何事情只能在时间之中发生一次,我们为了理解所发生的事情,就必须站在牺牲者的一边,而不是幸存者或旁观者的一边。然而,历史就是一种旁观者的艺术,因为牺牲者的主要特征就是他们的沉默,凶杀剥夺了他们的言说能力。如果我们的诗人谈到了该隐和亚伯的故事,那么历史便从此成了该隐的版本。我们提出这个如此极端的比喻,其原因就在于区分事实以及关于事实的阐释,我们在道出“历史”一词时往往会忽略这一区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