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大致分成三编。第一编主要是关注一些社会和法律的热点问题,诸如言论自由和隐私权、婚姻法修改、刑事诉讼法修改、送法下乡、科技与法律以及司法审查和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苏力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定价:26.00元
  • ISBN:4294967295
这里没有不动产
  • 返璞归真
    2019-01-11 18:41:48 摘录
    一国的法治并不等于一国的法律制度,而且法律制度也不等于法律条文规定的制度,法治是一个配套系统,这个系统由大量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共同构建,相互协调才能有效运转。因此,即使个别法律或制度能够成功移植(甚至这我也怀疑),在一个其他法律不配套的法律体系中的实际运作效果也必定不相同。
    法治≠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法律条文规定的制度。法治是一个配套系统,由大量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组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返璞归真
    2019-01-11 18:36:57 摘录
    法律制度也未必能完成相应的转型。因为,尽管法律移植可欲,但完全意义上的法律移植绝对不可能,最好的结果也只会是“得意忘象”“得意忘形”,最糟的则是忘意得形。理由是,文本翻译尽管重要,可以传递重要的信息,但是文本本身已经不是真实生活世界中的法律之再现或重现( representation);而翻译或转述则最多是再现的再现。大规模的翻译引介外国法律,颁布施行,并不是活体意义上“移植”法律。
    由于文本本身的原因,完全意义上的法律移植是不可能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返璞归真
    2019-01-11 18:32:44 摘录
    法律移植问题的讨论其实是关于中国社会应当如何发展的一个讨论,是关于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讨论,而不是仅仅关于法律条文本身。
    法律移植问题其实是在讨论中国社会应当如何发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返璞归真
    2019-01-11 18:28:14 摘录
    因此,尽管只是一个法律概念,如果它要真正有意义地植入和存在于一个陌生于它的社会,就不仅仅是当地语言中有了几个新音节文字中多一个新词,一个新概念,而是要引入一种生产方式,要引入与这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观念文化和制度(即马克思所说的上层建筑)。
    要移植某个法律概念,必要要拥有(或引入)一种对应的生产方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返璞归真
    2019-01-11 18:24:59 摘录
    因此,就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甚或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来说,如果没有某个概念,或没有我们认为很重要很关键因此他似乎应当有的概念,就不是因为他们智力上有问题,或是他们的文化世界不完整、不发达;而首先一定是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这个概念没有必要存在(或者是有其他一些概念能够大致在功能上替代),进而在一个与之相关的观念体系中不重要。
    一个民族的语言概念往往反映出其生活条件及状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