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观红楼 / 白先勇
-
宝玉光头赤足,身披大红斗篷,在雪地里向父亲贾政辞别,合十四拜,然后随着一僧一道飘然而去,一声禅唱,归彼大荒,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这个画龙点睛式的结尾,恰恰将整本小说撑了起来,其意境之高、其意象之美,是中国抒情文字的极致。我们似乎听到禅唱声充满了整个宇宙,天地为之久低昂。贾宝玉生下来就受宠万分,长大了又到处招惹情债,令那么多女儿家为之伤心落泪,结果最后来个拍拍屁股走人,留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其意境虽美,但贾宝玉的人性却很不美,让人鄙薄。如果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那那些一辈子青灯古刹、吃斋念佛的人岂不是做了冤大头?如果说后者只是给平头百姓的出路,那前者是不是专门给达官贵人、人杰鬼雄准备的?佛道在传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向权贵低头,于是就给他们量身定做了这种捷径。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这段有暗贬晴雯之意,语调十分突兀。此时宝玉心中只有疼怜晴雯,哪里还舍得暗暗批评她,这几句话,破坏了整节的气氛,根本不像宝玉的想法,看来倒像手抄本脂砚斋等人的评语,被抄书的人把这些眉批、夹批抄入正文中去了。程乙本没有这一段,只接到下一段:如此看来程乙本倒有些像是洁本的《金瓶梅》,因为某些原因进行了一些删改,虽然结果看上去更完整、更干净、更符合主流阅读习惯,但其实还是降低了原书的艺术高度和现实意义。按照程乙本的搞法,贾宝玉的形象似乎更加正面了,但这么一个伟光正的贾宝玉又和那个怯懦无能、一点抗争意识都没有、动不动就开大招摔玉的顽劣版贾宝玉会是同一人吗?晴雯的被逐,本身就是贾宝玉护持的力度不够才导致的。由于他狠不下心、拉不下脸来保护晴雯,如果这时还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翩翩贵公子的做派,反而使得人物的形象脱节了。而庚辰本有一段宝玉的暗黑心理描写,却使他的行为有了更好的解释,因为宝玉本来就是这样一个腹黑的人啊。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晴雯貌美自负,“水蛇腰,削肩膀儿,眉眼像林妹妹”,可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后来遭谗被逐出大观园,含冤而死。晴雯这个人物在前半段早就有了,而且篇幅不少,甚至还得享一个名篇《芙蓉女儿诔》,可见是曹雪芹想要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但即使是这样,判词中还是给了她一个“身为下贱”的评语,这反映了作者对晴雯只是喜爱而缺乏尊重,就像你会喜欢萌萌的宠物,但你不可能将它视为一个平等的生物,在你心中它的使命就是给你打发无聊,它的命运必须受你支配。这种认知是一种深藏的潜意识,不论你为它花了多少钱,投入了多少心力,都无法改变这一点。要改变晴雯的命运只需要王夫人的一句话就够了,要改变宝玉的命运却需要先抄检荣宁二府,再超度老太太,经历好一番天翻地覆才行,这才是作者隐藏最深的等级观念。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尤三姐是烈女,不是淫妇,她的惨死才博得读者的同情。庚辰本把尤三姐这个人物写岔了,这绝不是曹雪芹的本意,我怀疑恐怕是抄书的人动了手脚。这个本、那个本,正是因为有着太多的版本,小说才变得这么扑簌迷离,才给了专家学者们大肆发挥的空间,生生把一本都市爱情小说变成了一本面目模糊、情节开放的悬疑小说了。尤三姐和柳湘莲并无深交,也没有感情基础,只是一厢情愿的爱慕罢了,所以她的自杀可以是有很多解读的,并非只有“烈女守贞自杀明志”这一种。或许她有可能就像张爱玲说的,既然得不到就干脆把自己变成“蚊子血”,在柳湘莲的心里种下一个诅咒而已。后来柳湘莲果然就中招,因为对男人来说,得不到总是最好的。如果是这样,尤三姐也许是阅男无数,才能有这么丰富的情感处理经验吧?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脂本多为手抄本,抄书的人不一定都有很好的学识见解,庚辰本那几句话很可能是抄书者自己加进去的。作者曹雪芹不可能制造这种矛盾。所谓红学,就是一个争夺解释权的游戏。不管是脂砚斋、畸笏叟,还是后世的这些红学专家,大家都是努力发明自己的解释,同时否认打压别人的观点。由于观点太多,“发明”太多,到了后来红学已经很难有统一的结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红楼梦》。《红楼梦》固然是一本优秀的小说,但被这些专家学者捧上神坛也是有点勉强的。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地位,也和专家学者们希望将之当成职业、赖以生计有关。之前有这个地位的是四书五经,如今他们想要再生造出一个经典来。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秦钟与姐姐秦可卿其实是启发贾宝玉对男女动情的象征人物,两人是“情”的一体两面。这两姐弟可以说是完善贾宝玉性教育的最好对象,一个是男女异性之情,一个是男男同性之情。巧合的是他们两人都死的早,这似乎象征了贾宝玉的青春期的结束。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这段临终忏悔,完全不符秦钟这个人物的个性口吻,破坏了人物的统一性。秦钟这番老气横秋、立志功名的话,恰恰是宝玉最憎恶的。如果秦钟真有这番利禄之心,宝玉一定会把他归为“禄蠹”,不可能对秦钟还思念不已。又焉知不是秦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呢?人只有在遭逢大变或者临终寿尽的时候才会放下各种不真实的幻想和情绪,只想留给亲朋好友和后世子孙一些有用的真心话。秦钟和宝玉严格来说只是一个青少年,他们的三观还远远没有成熟,即使看似成熟,也是叛逆时期假装出来的成熟。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但刘姥姥这个人物远不止于一位乡下老妪,在某种意义上,她可以说是一个土地神祇——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土地婆。她把大地的生机带进了大观园,使得大观园的贵族居民个个喜上眉梢,笑声不绝。没有刘姥姥,《红楼梦》就完全成了宫斗宅斗的贵族小说了。只有增加了刘姥姥这个极度接地气的人物,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在里面找到共鸣和切入点。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有探索不完的秘密。自从两百多年前《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这本书的研究、批评、考据、索隐,林林总总,汗牛充栋,兴起所谓“红学”、“曹学”,各种理论、学派应运而生,一时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至今方兴未艾,大概没有一本文学作品,会引起这么多人如此热切的关注与投入。《红楼梦》一书之所以会变成如今这个扑朔迷离的样子,一方面是作者写法上的原因,因为开篇就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要“真事隐、假语存”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成书的时候就有了“脂砚斋”这种关系太过亲密的团体太多的参与了,使得对书的解读在源头上就分叉开来,一帮子脂砚斋主们莫衷一是,各种看法自成一家,大大扰乱了后人们的视线。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她说现在大学生很少有耐心看大部头的经典作品了,这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她这番话恰恰触动了我的心思,“五四”以来,我们的教育政策一向重理工、轻人文,尤其偏废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造成学生文化认同混淆,人文素养低落,后遗症甚大。理科拯救国家,文科拯救人心。积弱的时候我们无奈地选择了国家存而人心失,等我们富强了就应该大力重拾人心。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