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
所以《红楼梦》跟其他的中国小说不一样,它有很严谨的架构。中国小说是从说书的传统来的,讲到哪里算哪里,像《水浒传》、《儒林外史》,等于是合传,一个一个人物,合在一起的传记,没有一个很笼统的、很严密的、互相有关系的结构。正因为《红楼梦》要讲究架构严谨完整,所以这部小说也是中国小说史上写得最痛苦的。作者基本上是把自己写疯了,那些看疯了、解疯了的更是无数。想要伟大的成就,必先承受伟大的痛苦。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到了书结束的时候,这两人又碰到一起。甄士隐想要度化贾雨村,贾雨村还是迷恋红尘。各走各的路,甄士隐是真的了道全真了吗?如果他一切都通透了,就不会去妄想度化贾雨村。贾雨村虽是小人,但小人也有小人的坚持,而且他的坚持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坚定。甄士隐是半路出家,贾雨村则是始终如一。从性格上说,贾雨村似乎更容易成功。 如果甄士隐自己还不那么通透,他度化贾雨村之举就是一种幸灾乐祸了。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道家来说,佛家来说,都是非常颠覆的一种思想。曹雪芹并没有偏一方,说人应该出世,应该走佛道这条路,他说了好几种选择。曹雪芹还是有倾向性的,总的来说就是抑道、扬佛、嘲儒。《红楼梦》里马道婆、张道士都是蝇营狗苟的小人,妙玉则是清净自守的世外仙子,儒家更是借贾宝玉之口贬损的一塌糊涂。但俗话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曹雪芹嘴里看不起的正是他得不到的。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道家说,要醒悟这一点,才找到你真正理想的地方。道家的说法就比佛家的靠谱多了。道家的理想是成“仙”,仙是什么?就是人要成长到和山一般高。佛家的理想是什么?“佛”的意思为不是人,“僧”的意思为曾是人,总之都把人给否定了。儒家的理想呢?“儒”的意思是有需要的时候当人,出则治国平天下,入则修身齐家,任何时候都正心诚意。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佛家说,我们以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故乡,其实也靠不住,一下子一把火就整个烧掉了。能“一下子一把火整个烧掉”的只能是舞台上的布景幕布,它只是看起来像一个世界,但其实是一块布而已。我们真实的世界是这样的吗?别说一把火,一颗原子弹也未必奏效。佛家就是太过虚无了,以为世界是一用力就能否定掉的。但是用力就意味着要有着力点,只有这个世界真实不虚,才能让你的用力有依托,否则也是无处着力。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甄士隐一听《好了歌》就醒悟了。他就说:我来做个注解。这个人也有慧根的,解注得很好:所谓悟了,就是知道错了。 这个《好了歌》的解注,中心思想就一句话:好也是了,不好也是了,反正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甄士隐一辈子诠释了一个好字,但结局仍是个了。那些紫蟒膏粱,一辈子吃喝玩乐、欺男霸女,结局无非也是个了。不知甄士隐的心底是不是有些后悔了,反正我读出的是这个意思。最后,重点来了,划知识点了,注意结注的这句话“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里的他人指的就是如贾宝玉这样的人,世界都是为他们而设,所有人于他而言都是npc,是随时可以收回的一串数据,是一件一辈子只用一次的嫁衣裳而已,因此这一切都是“甚荒唐”的。 如果说甄士隐悟了的话,他悟出什么了?要是他悟的是我刚才说的那些,他会不会提把刀子去杀了这佛道二人和贾宝玉,好让“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看多了红楼梦,真的会陷入一种想要注解的情绪里,古今的红学专家大概都是这么来的,但愿我不是,我就是来吐槽的。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人大概都经过几个阶段: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是入世哲学,儒家那一套,要求功名利禄。到了中年,大概受了些挫折,于是道家来了,点你一下,有所醒悟。到了最后,要超脱人生境界的时候,佛家就来了。所以过去的中国人,从儒道释,大致都经过这么三个阶段,有意思的是这三个阶段不冲突。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三样哲学都有。所以中国人既出世又入世的态度,常常造成整个文化的一种紧张,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态度在这之间常常有一种徘徊迟疑,我想,这就是文学的起因。在中国人身上,儒家跟道家是不冲突的,道家跟佛家冲突也不大,但是儒家和佛家却冲突挺大。少了道家的居中转换,极少有人是从儒家直接跳到佛家的。只有一些至情至性的人在受了大刺激的情况下这么干过,至于干过之后是不是后悔就不知道了。 道家是中国的本土哲学流派,它非常圆融超脱。但它的超脱不是佛家的超脱,佛家是我们一起来用力(团伙),而且前面还有佛在等着接引你(权威),所以佛家更像宗教,毕竟是高鼻深目的人所创造的,基因里就带着那个味道。道家的超脱不依靠团队,不用一伙人在一起才叫修炼,崇尚独来独往。道家也不迷信权威,道家修的便是超脱权威,它又如何会摆一个权威在那里。一旦有了权威的种子,超脱就谈不上了,你就是修到宇宙尽头,种子还是会在你心里发芽。《西游记》虽然披着佛家的外皮,但主人公孙悟空其实有着一颗道家的心。 佛家东传之后,其实已不是原来的佛家,它吸收了很多道家的东西。当然,这个吸收是相互,道家也有吸收,应该说两相融合。道家有化胡而为观音大士的慈航道人(这是传说),佛家的禅宗几乎就是儒家和道家派过来的卧底无间道(这是事实)。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他们讲的这些道家的哲学,对儒家社会秩序,有很大的颠覆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道理,要建立的是稳定的社会秩序(social order),鼓励人入世,求功名、利禄、妻子、儿女,儒家宗法社会下面,大概就是这些。中国文人有两套护身哲学,一套是儒家,这是入世的,追求功名利禄。另一套是道家,这是出世的,追求超拔解脱。当人生顺遂时,用儒家,把肉身皮囊镶嵌在万丈红尘里。潦倒落魄了,用道家,解脱皮囊,追求超脱的精神境界。两种态度阴阳转换、互为表里,既不认死理,也不钻牛角尖,出入自如,乐天顺命。 西方大致相似但也有本质区别,有世俗生活的国王,也有天堂伊甸园的上帝。国王不待见我,那就投靠比国王更大的上帝,并且帮助上帝来压制国王,其实还是把宗教生活变成了另一种世俗生活。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贾雨村是个潦倒书生,甄士隐帮助他、给他盘缠,让他考试求功名。甄士隐可谓好事做尽,却遭社会恶意满满的对待。最可悲的是,红楼大戏结束,整个世界即将清零,贾宝玉这个顽劣子、情根种都被佛道两人接回太虚幻境,甄士隐这个大善人却无人接引,徒然随着那个世界一起毁灭。西方讲末日审判,东方讲来世,甭管是不是真的,起码有个指望。但红楼这个世界却没有这些,它像一次性用品,只为贾宝玉渡情劫而生,贾宝玉渡完劫,这个世界就像用过的套套一样被扔掉了。所以,在这个世界里,善恶有什么分别吗?善恶如果没有分别的话,美丑就不会有分别;美丑没有分别,还谈什么水做的、泥做的,大家都是一坛浆糊而已。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这种料不到的人生,说穿了,就是佛家的无常哲学,人生没有永远的事物或关系,最后都随着时间崩坏。在《红楼梦》里没有料不到的人生。一切都早已注定,一切都是宿命,无常只是错觉。料不到只是因为站的位置太低、看的视野太窄、自身的质量太轻。尤其是最后一条,因为份量不够重,所以即使看清了、料到了,也只能随波逐流,没法抵抗大势的推动。贾宝玉是一个够份量的人物,因此贾府都崩坏了,他仍可以脱身事外,回到世外仙界。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他醒来以后,不以为意,有一天,真的遇见梦中的跛脚道人,说:“你这个女儿是个祸胎,你还抱在手上……”晃眼不见。 过了一段时日,女儿英莲遭拐走不见了;葫芦庙失火,把甄士隐的房屋通通烧掉,财产也没有了,转眼间他的人生变调,从丰衣足食变成潦倒落寞。如果这么承接的话,看上去倒像跛脚道人在幕后做下了这一番恶事。而且,跛脚道人说英莲是祸胎,很像是出家人在图谋别人财产时一贯的唬人口吻。如此看来,英莲非但不是祸胎,可能还是护身符,失了这个护身符,甄家才开始倒霉的。要是细读《红楼梦》,应该能发现很多这种隐隐的恶。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甄士隐原是苏州一个有几分福气的普通人,贾雨村则是一个想要求功名的潦倒书生,住在甄家附近的葫芦庙。一个有福气的人为何会突遭大变?难道他的福气在遇到曹雪芹后就清零了么?这有点像是电子游戏,本来npc还在悠哉悠哉地过他的生活,可是等他遇到你的时候,他的好日子就结束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剧情就此展开”。这其实非常宿命,游戏就是宿命的,剧本早已写好,参数都已调整到位,一旦你触发了条件,剧情就不可更改。看《红楼梦》,就非常有宿命感,一切都像游戏,每个人看似自由,其实都是被操线的木偶。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她晓得神瑛侍者要下凡了,她也要下凡去。怎么报答呢?用眼泪来报答。所以林黛玉爱哭,以泪还报,泪尽人亡。你们理解这叫报恩吗?这么残酷的报恩方式,报完了就不可能再存在恩了,剩下的只能是恨,所以这只能叫还恩。我想起哪吒削肉剔骨,偿还父母恩情的故事。那时那刻,哪吒每还上一分恩,心里的恨意就增加一分,因此才有一个成语“恩断义绝”。亲人好友之间是不必计较恩情的,放在心里随时温暖自己就好,一旦要跟你计算损益了,通常就是准备翻脸了。所以还有一句话“施恩不望报”,因为报完了恩就是报仇啊,重要的是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心里是怎么计算恩情的,你以为应当还在报恩,他却认为已经清理了负债,开始在报仇了。很多人就是死在这一刻的。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蜜青”,秘情,这个蜜青果吃不得,吃下去都是“情”,是秘情果。那她喝的是什么?灌愁海的水,你看这个仙子有多少情有多少愁了。文人是不是都很痴迷这些文字上的小伎俩?如此一来,孔乙己喜欢炫耀“回”字的四种写法倒也情有可原了,因为知识分子就是这样的啊!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第一回里面,借着梦又说了一个很重要的神话:这块石头沾了灵气,变成一个神,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沾了点灵气就变成一个神,但却只是个侍者,看来这个神并不值钱,值钱的是灵气,因为灵气能造神。在那个神话世界,灵气成了一般等价物,灵气多的是大神,灵气少的是小神,只有一点点灵气的,只能是神的佣人。如此看来,这和人间的金钱何等相似?瞬间觉得世间很是黑暗,而且任何维度都是如此,你不管穿越到哪一个世界,都逃不过这个衡量标准。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