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李德•哈特 (Basil H.Liddell Hart)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定价:75.00元
  • ISBN:7208084696
第六章 对挪威的蹂躏
  • 魍懮熯
    2022-03-02 12:38:00 摘录
    把挪威形容得是一个对希特勒的陷阱之后,丘吉尔在其结语中,又说希特勒是因为“受到了挑拨”(been provoked)才采取这个步骤。他这句话却含有较多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因为在关于这个战役所有一切的战后发现中,最惊人的事实就是希特勒,尽管是那样的肆无忌惮,最初他却还是宁愿挪威保持中立,并不曾计划侵入该国。直到他看到同盟国已在该地区中计划采取敌对行动之后,他才受到了挑拨而决心先发制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魍懮熯
    2022-03-02 12:37:53 摘录
    把挪威形容得是一个对希特勒的陷阱之后,丘吉尔在其结语中,又说希特勒是因为“受到了挑拨”(been provoked)才采取这个步骤。他这句话却含有较多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因为在关于这个战役所有一切的战后发现中,最惊人的事实就是希特勒,尽管是那样的肆无忌惮,最初他却还是宁愿挪威保持中立,并不曾计划侵入该国。直到他看到同盟国已在该地区中计划采取敌对行动之后,他才受到了挑拨而决心先发制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魍懮熯
    2022-03-02 12:37:53 摘录
    把挪威形容得是一个对希特勒的陷阱之后,丘吉尔在其结语中,又说希特勒是因为“受到了挑拨”(been provoked)才采取这个步骤。他这句话却含有较多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因为在关于这个战役所有一切的战后发现中,最惊人的事实就是希特勒,尽管是那样的肆无忌惮,最初他却还是宁愿挪威保持中立,并不曾计划侵入该国。直到他看到同盟国已在该地区中计划采取敌对行动之后,他才受到了挑拨而决心先发制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魍懮熯
    2022-02-22 03:04:46 摘录
    现在同盟国万面就只好集中全力来争取纳尔维克
    这并非真正希望能够达到瑞典的铁矿,而不过是为了保全面子而已。4月14日,第一批英军即已在这个地区登陆,尽管负责指挥联合部队的海军上将柯克(Admiral Lord Cork and Orrery)拚命地催促,但指挥登陆部队的麦克西将军(General Mackesy)却是过分的慎重,遂使英军未能迅速地向纳尔维克城进攻。甚至于当登陆部队已经增到了2万人时,他们的进展依然还是十分迟缓。在另一方面,2000名原奥国籍的阿尔卑斯山地部队,加上2000名德国水兵(来自驱逐舰上)的增援,在狄特尔将军(General Dietl)的卓越指挥之下,对于这种险恶地区的防御价值是发挥了最高度的利用。直到5月27日,他们才被逐出了纳尔维克城。到了此时,德军在西线上的攻势已经深入法兰西的境内,后者已达崩溃的边缘。所以到了6月7日,在纳尔维克的联军也就不得不自动撤出。挪威国王和他的政府也于同日离开了该国流亡到英国去了。
    就整个斯堪的纳维亚战役而言,同盟国政府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过度的进取精神,加上一种对时间观念认识不够的缺点,结果是冤枉地使挪威老百姓遭殃。相形之下,希特勒曾经在很长久的一个阶段内对于发动攻击感到非常的勉强。但当他下了决心先发制人之后,却不再浪费一点时间一一而他的军队在作战时是异常的迅速和敢于冒险,所以在紧急阶段,也就足以抵消其数量上的劣势而绰有余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魍懮熯
    2022-02-22 02:58:48 摘录
    4月1日希特勒才下了最后决心,并命令在4月9日上午5点15分开始发动对挪威和丹麦的作战。他之所以当机立断,是因为已经接到二项令人到困扰的报告,说挪威当局正在允许其高射炮兵和海防炮兵可以自由开火而不必等候上级的命令一这暗示挪威军队已在准备作战,所以希特勒若再等下去,则将会丧失一切奇袭和成功的希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魍懮熯
    2022-02-22 02:50:59 摘录
    波兰被征服之后,接着就是6个月的暂时平静,但平地一声惊雷,结束了这场欺人的好梦。这个晴天霹雳又并不打在战云密布的中心上,而是打在斯堪的纳维亚的边缘上。挪威和丹麦这两个和平国家突然受到希特勒的闪电袭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