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
……
[ 展开全部 ]
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具通盘关照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 收起 ]
作者:李德•哈特 (Basil H.Liddell Hart)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75.00元
ISBN:7208084696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13 )
评价 (1 )
第九章 从埃及发起的反击
魍懮熯
2022-03-03 18:14:43 摘录
4月11日,英军已被逐出昔兰尼加,并且逃过了边界,除了还有一小部分部队被包围在托卜鲁克要塞之内。隆美尔的这个成就正像英军当初征服昔兰
尼加一样的惊人,而且时间还要更快。英国人现在若想再肃清北非,则必须从头做起,而且所将遭遇到的因难是比过去远为重大一尤其是有了隆美尔的出现。由于坐失了1941年2月的良机,英国人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非常的巨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魍懮熯
2022-03-03 18:10:24 摘录
当希特勒在西线的攻击达到某一点一即临时拼凑而成的松姆河一埃纳河防线已经发生裂口一显出法国的失败已成必然之势时,墨索里尼也就在1940年6月10日,把意大利投入战争,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分得一些胜利的赃物。从他的观点上来看,这似乎是一个万全的决定,而对于英国人在地中海和非洲的地位就几乎足以产生致命的作用。这是英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候。因为虽然其在法国的陆军大部分都已渡海逃回英国,但是所有的兵器和装备却几乎都已完全丢光,所以他们是在无武装的状态之下面对着迫在眉睫的侵入威胁。因此,那些驻防埃及和苏丹的微弱部队,当面对着在利比亚和意属东非洲的意大利军队所发动的攻击时,也就更无获得增援的希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卷
第一篇 前奏
第一章 战争是如何引起的
第二章 战争爆发时双方的兵力
第二篇 爆发(1939—1940)
第三章 对波兰的蹂躏
第四章 “假的战争”
第五章 芬兰战争
第三篇 狂澜(1940)
第六章 对挪威的蹂躏
第七章 对西欧的蹂躏
第八章 不列颠之战
第九章 从埃及发起的反击
第十章 对意属东非洲的征服
第四篇 蔓延(1941)
第十一章 对巴尔干和克里特岛的蹂躏
第十二章 希特勒转向苏联
第十三章 对苏联的侵入
第十四章 隆美尔进入非洲
第十五章 “十字军”作战
第十六章 远东的涨潮
第十七章 日本的征服狂潮
第五篇 转向(1942)
第十八章 在苏联的潮流转向
第十九章 隆美尔的高潮
第二十章 在非洲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一章 “火炬”作战
第二十二章 向突尼斯的赛跑
第二十三章 在太平洋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四章 大西洋之战
第二卷
第六篇 退潮(1943)
第二十五章 非洲的肃清
第二十六章 再度进入欧洲
第二十七章 进入意大利
第二十八章 德国在苏联的退潮
第二十九章 日本在太平洋的退潮
第七篇 低潮(1944)
第三十章 攻克罗马和在意大利第二次受阻
第三十一章 法国的解放
第三十二章 苏联的解放
第三十三章 轰炸的逐渐增强
第三十四章 西南太平洋及缅甸的解放
第三十五章 希特勒的阿登反攻
第八篇 终结(1945)
第三十六章 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
第三十七章 希特勒在意大利最后据点的崩溃
第三十八章 德国的崩溃
第三十九章 日本的崩溃
第九篇 尾声
第四十章 结论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卷
第一篇 前奏
第一章 战争是如何引起的
第二章 战争爆发时双方的兵力
第二篇 爆发(1939—1940)
第三章 对波兰的蹂躏
第四章 “假的战争”
第五章 芬兰战争
第三篇 狂澜(1940)
第六章 对挪威的蹂躏
第七章 对西欧的蹂躏
第八章 不列颠之战
第九章 从埃及发起的反击
第十章 对意属东非洲的征服
第四篇 蔓延(1941)
第十一章 对巴尔干和克里特岛的蹂躏
第十二章 希特勒转向苏联
第十三章 对苏联的侵入
第十四章 隆美尔进入非洲
第十五章 “十字军”作战
第十六章 远东的涨潮
第十七章 日本的征服狂潮
第五篇 转向(1942)
第十八章 在苏联的潮流转向
第十九章 隆美尔的高潮
第二十章 在非洲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一章 “火炬”作战
第二十二章 向突尼斯的赛跑
第二十三章 在太平洋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四章 大西洋之战
第二卷
第六篇 退潮(1943)
第二十五章 非洲的肃清
第二十六章 再度进入欧洲
第二十七章 进入意大利
第二十八章 德国在苏联的退潮
第二十九章 日本在太平洋的退潮
第七篇 低潮(1944)
第三十章 攻克罗马和在意大利第二次受阻
第三十一章 法国的解放
第三十二章 苏联的解放
第三十三章 轰炸的逐渐增强
第三十四章 西南太平洋及缅甸的解放
第三十五章 希特勒的阿登反攻
第八篇 终结(1945)
第三十六章 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
第三十七章 希特勒在意大利最后据点的崩溃
第三十八章 德国的崩溃
第三十九章 日本的崩溃
第九篇 尾声
第四十章 结论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一卷
第一篇 前奏
第一章 战争是如何引起的
第二章 战争爆发时双方的兵力
第二篇 爆发(1939—1940)
第三章 对波兰的蹂躏
第四章 “假的战争”
第五章 芬兰战争
第三篇 狂澜(1940)
第六章 对挪威的蹂躏
第七章 对西欧的蹂躏
第八章 不列颠之战
第九章 从埃及发起的反击
第十章 对意属东非洲的征服
第四篇 蔓延(1941)
第十一章 对巴尔干和克里特岛的蹂躏
第十二章 希特勒转向苏联
第十三章 对苏联的侵入
第十四章 隆美尔进入非洲
第十五章 “十字军”作战
第十六章 远东的涨潮
第十七章 日本的征服狂潮
第五篇 转向(1942)
第十八章 在苏联的潮流转向
第十九章 隆美尔的高潮
第二十章 在非洲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一章 “火炬”作战
第二十二章 向突尼斯的赛跑
第二十三章 在太平洋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四章 大西洋之战
第二卷
第六篇 退潮(1943)
第二十五章 非洲的肃清
第二十六章 再度进入欧洲
第二十七章 进入意大利
第二十八章 德国在苏联的退潮
第二十九章 日本在太平洋的退潮
第七篇 低潮(1944)
第三十章 攻克罗马和在意大利第二次受阻
第三十一章 法国的解放
第三十二章 苏联的解放
第三十三章 轰炸的逐渐增强
第三十四章 西南太平洋及缅甸的解放
第三十五章 希特勒的阿登反攻
第八篇 终结(1945)
第三十六章 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
第三十七章 希特勒在意大利最后据点的崩溃
第三十八章 德国的崩溃
第三十九章 日本的崩溃
第九篇 尾声
第四十章 结论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尼加一样的惊人,而且时间还要更快。英国人现在若想再肃清北非,则必须从头做起,而且所将遭遇到的因难是比过去远为重大一尤其是有了隆美尔的出现。由于坐失了1941年2月的良机,英国人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非常的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