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中国建筑史》,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阐明中国建筑的特征,对每一时期的现存建筑实物逐一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梁思成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定价:65.00元
  • ISBN:7108033534
第二章 上古时期
  • 舒窈
    2018-01-22 22:47:13 摘录
    第一节 上古
    文王于营国、筑室之余,且与民共台池鸟兽之乐,作灵囿,内有灵台、灵沼,为中国史传中最古之公园(注九)。
    成王之时,周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注十)。此为我国史籍中关于都市设计最古之实录。
    都市之制:天子都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注十一)盖自三代以降,我国都市设计已采取方形城郭,正角交叉街道之方式。

    第二节 春秋战国
    中国为崇奉祖先之宗法社会,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其宗庙建筑,均有一定制度。有违规逾制者,则见于史传。其中如鲁庄公“丹桓宫之楹而刻其桷”(注四),“子太叔之庙在道南,其寝在道北”(注五),等皆此例。

    当时盛游猎之风,故喜园囿。其中最常见之建筑物厥为台。台多方形,以土筑垒,其上或有亭榭之类,可以登临远眺。台之记录,史籍中可稽者甚多。
    至战国之世,仅余七雄,诸侯已均“高台榭,美宫室”。苏秦且说齐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注九)。对建筑之观念,不若前此之简朴。且自周中世以降,尤尚殿基高巨之风,数殿相连如赵之丛台,即其显著之一例。今日燕故都巍然之台址,犹有三十余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