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史

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詹姆斯•格雷克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讲起(第1章)。非洲土著部落在尚未直接跨越到移动电话之前,曾用鼓声来传递讯息,但他们是如何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詹姆斯·格雷克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定价:69.00元
  • ISBN:7115331804
第9章熵及其妖(你无法通过搅拌将果酱和布丁区分开来)
  • 鐘鐘s
    2017-07-08 10:51:10 摘录
    薛定谔认为,能够短暂地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或至少看上去如此,正是生物体“看上去如此神秘”的原因。生物体看上去像永动机那样运作,使得许多人相信它们当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超自然的生命力。除此之外,另一种流行的观念,生物体依赖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或能量而存活,也被他视为荒诞不经。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而此一卡路里热量与彼一卡路里热量之间也并无高下之分,那么交换又有何益处呢?相反,他指出:生物体以负熵为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鐘鐘s
    2017-07-08 10:39:05 摘录
    我们都像麦克斯韦妖一样活动。生物体(organism),顾名思义,时刻在组织(organize)。也正是在日常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向冷静的物理学家之所以会在两个世纪里对这个卡通形象一直难以忘怀的原因。我们分拣邮件、堆造沙堡、拼凑拼图、复盘棋局、收集邮票、给麦穗脱粒、按字母表顺序排列书籍、创造对称形式、创作十四行诗和奏鸣曲,以及整理自己的房间。所有这些活动并不需要巨大的能量,只需保障我们能够发挥智能便可。我们繁衍生息,我们扰乱了趋向热平衡的趋势——这里的“我们”不仅仅是人类,也包括所有生物在内。虽然试图对这些过程进行热力学核算无异于白日做梦,但有一点可以确信,即我们是在一点一点、一比特一比特地减少熵。原始版本的麦克斯韦妖有时被誉为“超级智能”,因为它能够一次识别一个分子,区分较快的和较慢的,还能操控它的微孔。但与真正的生物体相比,它只是个白痴天才。生物体降低了无序度,这不仅见于其所在的环境,也见于其本身,见于其骨骼、肌肉、囊泡和生物膜、外壳和背甲、叶和花,以及循环系统和代谢通道—这些无疑都是体现出模式和结构的奇迹。有时看来,我们存在于这个宇宙似乎就是为了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目的——控制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鐘鐘s
    2017-07-08 09:48:08 摘录
    “虽然机械能不灭,但一个普遍趋势是机械能会耗散,导致在整个物质宇宙内,运动会停止,势能会耗竭,而热能则会逐渐增加和扩散。这样最终整个宇宙会归于一个静止和死寂的状态。”
    不过,热寂并不是一片寒冷,而是不温不火、了无生气。
    汤姆森的耗散一词可谓恰当。能量没有损失,只是耗散了;耗散掉的能量仍在,但已无法被人利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鐘鐘s
    2017-07-08 09:24:48 摘录
    熵成为了一个图腾般的概念。有了它,热力学“定律”能被简洁地加以表达:
    第一定律:宇宙的能量守恒。
    第二定律:宇宙的熵恒增。
    这些定律还有许多别的表达形式,有数学化的,也有好玩的,比如,“第一定律:你不可能赢;第二定律:你也甚至不可能打成平手”。但不论形式如何,它都预示了宇宙的宿命:宇宙在走下坡路,一条不断衰退的不归路。我们的最终结局就是熵最大化的状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