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40岁的崭新开始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讲述了40岁以后的人生如何过得更有意义。除了指引我们用心活在当下的智慧,更具有如何写下完美句点的工夫。该把什么视为人生终点?又该把几岁定为人生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松浦弥太郎
  •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定价:35
  • ISBN:7535271103
第一章 四十岁是一年级新生
  • 游乐
    2017-07-28 10:39:14 摘录
    妨碍思考的,往往是知识。

    即使有人认为我这是极端言论,就算有一大批人说服我“知识就是力量”,我还是如此坚信。其实,思考与知识的获得是相反的、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知识本身是无罪的,只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知识极有可能会妨碍思考。

    思考与知识,如水与油般不相溶。思考,是自行创造出什么;而知识,则是一股脑儿地搜集他人的产出。
    仅仅是搜集信息而让知识丰富,你不能就此认为这些是“自己想出来的”。明明借用了他人的知识,却误以为是“自己的点子这就大错特错了。

    工作经验越丰富,思考就越困难。因为就算你不主动去检索,你所具备的知识还是会与日俱增。然而,知识有时候是助力,有时候则会成为阻力。

    “这种事,我早就知道了。”“你说的,我听过了。”拥有知识的人在看待事情的时候容易自行选择,省略思考的麻烦,掌握诀窍准备答案。在任何领域中,都存在着依循熟练程序做事的老手。但是,我总觉得没有什么比知道一件事更悲哀的了。

    不论多么年长,都不应该忘记一无所知时的自己,随时让自已保持白纸状态。因为我对自己有这样的期许,所以当我感觉知识增加过多的时候,我便会进行删减,主动忘记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我也会聆听最新的信息,但尽可能听过就忘掉。

    应接二连三不断地舍弃,而不要过度积累知识。
    乍看之下,这样的行为好像与时代趋势背道而驰。但是只要再往前行,、“感觉”和“思考”这未经使用的道路就是一条康庄大道。而思考的第二步,便是踏上这样的道路。

    “不知道”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最近让我重新体味感动的,是在阅读《生活手帖》杂志社新进员工的第一份稿件的时候。因为她没有编辑的经验与知识,只能探索自己的内心,只能与自己的心面对面,并进一步去找到答案。她的文章在技巧上虽然不够纯熟,却非常自然直率,非常出色。里面所拥有的任何资深老手都比不上的东西,是她在尽心思考之后所获得的“杰出发明。
    你要不要也试着放弃查询,回忆一下一无所知时的美好呢?

    口思考的重点
    当知识过度增加时,可持续删减,让自己成为一张白纸。
    不断提问,深入思考,而不是急于得到答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游乐
    2017-07-26 20:01:51 摘录
    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高度”,基本上一辈子都不会变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学历等等,即便生来比人差也无法再重来。那么与其试图遮掩美化,何不努力爱上原原本本的自己呢?
    幸运的是,我们的“高度”虽然无法改变,“气度”却是能够培养的。往高处发展的努力就到四十岁为止吧,朝七十岁前进的后半辈子,重点不妨放在气度的培养上。
    要培养气度,最好的方法就是“拥有质感与智慧”。
    而要学到这两项,首先必须以坦率的态度面对所有事物。宛如孩童般有颗透明的心,纯粹地感动、纯粹地感到诧异、纯粹地感到开心。
    回归赤子之心,不带评判,看见事物本来的样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