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宇宙的琴弦
B·格林是当今世界领先的弦理论家之一,他十分精妙地把科学思想与写作融合起来。本书撩开了弦理论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一个十一维的宇宙。那里,空间的纤维撕裂了又自己缝合起来,一切
……
[ 展开全部 ]
物质——从最小的夸克到最巨大的超新星——都在微观的小能量环的振动中产生。 本书荣获2000年安万特科学图书奖。从愉快的园中漫步到浇花龙头上的蚂蚁,为了说明现代物理学正在揭示的美妙而困惑的实在,格林用了很多例子。 本书的才情令人眩晕,也没有哪本书像它那样启迪思想,愉悦读者。它真是一部科学的杰作——一次愉快清心的现代物理学旅行,让我们比以前离宇宙更近了……
[ 收起 ]
作者:[美] B·格林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32.00元
ISBN:7535732704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1章 绷紧的弦
Lynn静姝
2019-01-18 10:03:51 摘录
每一个这样的粒子都有一个反粒子—质量相同,而在其他某些方面相(例如电荷;还有与其他力相应的荷,我们在下面讨论)。举例说,电子的反粒子叫正电子
它的质量跟电子相同,但电荷为+1(而电子的电荷为-1)。物质和反物质接触时,会相互湮灭生成纯粹的能量—难怪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自然出现的反物质
会那么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ynn静姝
2019-01-18 09:54:22 摘录
如果谁想把事实藏起来,那也太戏剧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马林诺夫斯基
2018-05-06 12:09:50 摘录
E.惠藤( Edward witer)是弦理论的先驱者和卓越的专家他曾这样概括弦理论的现状:“弦理论是21世纪物理学俱然落到20世纪的一个部分”,这话最早是著名意大利物理学家D同耳提( Daniele Amati)说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序
第一篇 知识的边缘
第1章 绷紧的弦
第二篇 空间、时间和量子的困境
第2章 空间、时间和观者的眼睛
第3章 卷曲与波澜
第4章 奇异的微观世界
第5章 渴望新理论: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
第三篇 宇宙交响曲
第6章 只有音乐:超弦理论基础
第7章 超弦“超”在哪儿
第8章 看不见的维
第9章 证据:实验信号
第四篇 弦与时空结构
第10章 量子几何
第11章 空间结构的破裂
第12章 超越弦:寻找M理论
第13章 从弦/M理论看黑洞
第14章 宇宙学沉思
第五篇 统一在21世纪
第15章 远望
科学名词解释
推荐读物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重印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序
第一篇 知识的边缘
第1章 绷紧的弦
第二篇 空间、时间和量子的困境
第2章 空间、时间和观者的眼睛
第3章 卷曲与波澜
第4章 奇异的微观世界
第5章 渴望新理论: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
第三篇 宇宙交响曲
第6章 只有音乐:超弦理论基础
第7章 超弦“超”在哪儿
第8章 看不见的维
第9章 证据:实验信号
第四篇 弦与时空结构
第10章 量子几何
第11章 空间结构的破裂
第12章 超越弦:寻找M理论
第13章 从弦/M理论看黑洞
第14章 宇宙学沉思
第五篇 统一在21世纪
第15章 远望
科学名词解释
推荐读物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重印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序
第一篇 知识的边缘
第1章 绷紧的弦
第二篇 空间、时间和量子的困境
第2章 空间、时间和观者的眼睛
第3章 卷曲与波澜
第4章 奇异的微观世界
第5章 渴望新理论: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
第三篇 宇宙交响曲
第6章 只有音乐:超弦理论基础
第7章 超弦“超”在哪儿
第8章 看不见的维
第9章 证据:实验信号
第四篇 弦与时空结构
第10章 量子几何
第11章 空间结构的破裂
第12章 超越弦:寻找M理论
第13章 从弦/M理论看黑洞
第14章 宇宙学沉思
第五篇 统一在21世纪
第15章 远望
科学名词解释
推荐读物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重印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它的质量跟电子相同,但电荷为+1(而电子的电荷为-1)。物质和反物质接触时,会相互湮灭生成纯粹的能量—难怪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自然出现的反物质
会那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