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穿越指南

清朝到底是个什么样? 作为离今天最近的封建王朝,清朝可谓是人们最熟悉的朝代——果真如此吗?泛滥的网络清穿文、屏幕上层出不穷的清宫剧,它们所打造出来的清朝概念,真的符合历史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橘玄雅
  •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 定价:45
  • ISBN:7229121078
我到底应该管他叫什么!
  • 韡炏土
    2018-12-04 14:41:35 摘录
    大臣与官场
    清代大臣面对皇帝时的自称特别复杂,很多人只知道“汉人称臣、旗人称奴才”,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大体上,清初的自称不严格,臣或者奴才都可以,从乾隆朝之后变得特别严格。您要是作为大臣穿越回去见皇上,请牢记以下三条:1、民人出身的文职大臣,无论公事私事,均自称为“臣”。2、旗人出身的文职大臣,公事自称“臣”,私事自称“奴才”。3、凡是武职,无论是旗人还是民人,也无论私事还是公事,一概自称“奴才”

    至于大臣之间互相的对称,可以称呼职官,也可以称呼字号。如和珅,可以称之为“和中堂”、“和相”“和大人”,也可以称之为“和致斋”“致斋”。清代人对于各种职官有各种的别称,经常使用在书面或者口语上,一定要注意区分。如果您不知道对方的官职,则直接称呼姓亦可,如和珅,即称呼为“和爷”,若知道他的排行,则可以称呼为“和二爷”“和四爷”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清代,“大人”这个称呼是有特定用法的。首先,有显要爵位的人一定称呼爵位,比如见到恭亲王,您就直接叫“恭王爷”更好如果是大学士,一定要称呼为“中堂”。如果是统兵的将军,则一定要称呼为“将军”。这三个称呼都比“大人”要高,所以不要用低一级的“大人”去称呼他们。其次,可以被称呼为“大人”的,只有京官里的内大臣、都统、内阁学士、尚书、侍郎、正卿,外官里的督抚、学政、织造、司道、提督、总兵、副都统、城守尉。一些小京官,只有在本衙门内可以被属下称为“大人”。至于其余的官员,您还是按照职官来称呼比较好,比如说“县大老爷”这样的品级就离“大人”远着呢。
    大臣称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韡炏土
    2018-12-04 14:41:04 摘录
    大臣与官场
    清代大臣面对皇帝时的自称特别复杂,很多人只知道“汉人称臣、旗人称奴才”,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大体上,清初的自称不严格,臣或者奴才都可以,从乾隆朝之后变得特别严格。您要是作为大臣穿越回去见皇上,请牢记以下三条:1、民人出身的文职大臣,无论公事私事,均自称为“臣”。2、旗人出身的文职大臣,公事自称“臣”,私事自称“奴才”。3、凡是武职,无论是旗人还是民人,也无论私事还是公事,一概自称“奴才”

    至于大臣之间互相的对称,可以称呼职官,也可以称呼字号。如和珅,可以称之为“和中堂”、“和相”“和大人”,也可以称之为“和致斋”“致斋”。清代人对于各种职官有各种的别称,经常使用在书面或者口语上,一定要注意区分。如果您不知道对方的官职,则直接称呼姓亦可,如和珅,即称呼为“和爷”,若知道他的排行,则可以称呼为“和二爷”“和四爷”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清代,“大人”这个称呼是有特定用法的。首先,有显要爵位的人一定称呼爵位,比如见到恭亲王,您就直接叫“恭王爷”更好如果是大学士,一定要称呼为“中堂”。如果是统兵的将军,则一定要称呼为“将军”。这三个称呼都比“大人”要高,所以不要用低一级的“大人”去称呼他们。其次,可以被称呼为“大人”的,只有京官里的内大臣、都统、内阁学士、尚书、侍郎、正卿,外官里的督抚、学政、织造、司道、提督、总兵、副都统、城守尉。一些小京官,只有在本衙门内可以被属下称为“大人”。至于其余的官员,您还是按照职官来称呼比较好,比如说“县大老爷”这样的品级就离“大人”远着呢。
    大臣称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韡炏土
    2018-12-04 14:40:54 摘录
    大臣与官场
    清代大臣面对皇帝时的自称特别复杂,很多人只知道“汉人称臣、旗人称奴才”,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大体上,清初的自称不严格,臣或者奴才都可以,从乾隆朝之后变得特别严格。您要是作为大臣穿越回去见皇上,请牢记以下三条:1、民人出身的文职大臣,无论公事私事,均自称为“臣”。2、旗人出身的文职大臣,公事自称“臣”,私事自称“奴才”。3、凡是武职,无论是旗人还是民人,也无论私事还是公事,一概自称“奴才”

    至于大臣之间互相的对称,可以称呼职官,也可以称呼字号。如和珅,可以称之为“和中堂”、“和相”“和大人”,也可以称之为“和致斋”“致斋”。清代人对于各种职官有各种的别称,经常使用在书面或者口语上,一定要注意区分。如果您不知道对方的官职,则直接称呼姓亦可,如和珅,即称呼为“和爷”,若知道他的排行,则可以称呼为“和二爷”“和四爷”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清代,“大人”这个称呼是有特定用法的。首先,有显要爵位的人一定称呼爵位,比如见到恭亲王,您就直接叫“恭王爷”更好如果是大学士,一定要称呼为“中堂”。如果是统兵的将军,则一定要称呼为“将军”。这三个称呼都比“大人”要高,所以不要用低一级的“大人”去称呼他们。其次,可以被称呼为“大人”的,只有京官里的内大臣、都统、内阁学士、尚书、侍郎、正卿,外官里的督抚、学政、织造、司道、提督、总兵、副都统、城守尉。一些小京官,只有在本衙门内可以被属下称为“大人”。至于其余的官员,您还是按照职官来称呼比较好,比如说“县大老爷”这样的品级就离“大人”远着呢。
    大臣称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韡炏土
    2018-12-04 14:40:29 摘录
    大臣与官场
    清代大臣面对皇帝时的自称特别复杂,很多人只知道“汉人称臣、旗人称奴才”,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大体上,清初的自称不严格,臣或者奴才都可以,从乾隆朝之后变得特别严格。您要是作为大臣穿越回去见皇上,请牢记以下三条:1、民人出身的文职大臣,无论公事私事,均自称为“臣”。2、旗人出身的文职大臣,公事自称“臣”,私事自称“奴才”。3、凡是武职,无论是旗人还是民人,也无论私事还是公事,一概自称“奴才”

    至于大臣之间互相的对称,可以称呼职官,也可以称呼字号。如和珅,可以称之为“和中堂”、“和相”“和大人”,也可以称之为“和致斋”“致斋”。清代人对于各种职官有各种的别称,经常使用在书面或者口语上,一定要注意区分。如果您不知道对方的官职,则直接称呼姓亦可,如和珅,即称呼为“和爷”,若知道他的排行,则可以称呼为“和二爷”“和四爷”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清代,“大人”这个称呼是有特定用法的。首先,有显要爵位的人一定称呼爵位,比如见到恭亲王,您就直接叫“恭王爷”更好如果是大学士,一定要称呼为“中堂”。如果是统兵的将军,则一定要称呼为“将军”。这三个称呼都比“大人”要高,所以不要用低一级的“大人”去称呼他们。其次,可以被称呼为“大人”的,只有京官里的内大臣、都统、内阁学士、尚书、侍郎、正卿,外官里的督抚、学政、织造、司道、提督、总兵、副都统、城守尉。一些小京官,只有在本衙门内可以被属下称为“大人”。至于其余的官员,您还是按照职官来称呼比较好,比如说“县大老爷”这样的品级就离“大人”远着呢。
    大臣称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韡炏土
    2018-12-04 14:39:58 摘录
    大臣与官场
    清代大臣面对皇帝时的自称特别复杂,很多人只知道“汉人称臣、旗人称奴才”,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大体上,清初的自称不严格,臣或者奴才都可以,从乾隆朝之后变得特别严格。您要是作为大臣穿越回去见皇上,请牢记以下三条:1、民人出身的文职大臣,无论公事私事,均自称为“臣”。2、旗人出身的文职大臣,公事自称“臣”,私事自称“奴才”。3、凡是武职,无论是旗人还是民人,也无论私事还是公事,一概自称“奴才”

    至于大臣之间互相的对称,可以称呼职官,也可以称呼字号。如和珅,可以称之为“和中堂”、“和相”“和大人”,也可以称之为“和致斋”“致斋”。清代人对于各种职官有各种的别称,经常使用在书面或者口语上,一定要注意区分。如果您不知道对方的官职,则直接称呼姓亦可,如和珅,即称呼为“和爷”,若知道他的排行,则可以称呼为“和二爷”“和四爷”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清代,“大人”这个称呼是有特定用法的。首先,有显要爵位的人一定称呼爵位,比如见到恭亲王,您就直接叫“恭王爷”更好如果是大学士,一定要称呼为“中堂”。如果是统兵的将军,则一定要称呼为“将军”。这三个称呼都比“大人”要高,所以不要用低一级的“大人”去称呼他们。其次,可以被称呼为“大人”的,只有京官里的内大臣、都统、内阁学士、尚书、侍郎、正卿,外官里的督抚、学政、织造、司道、提督、总兵、副都统、城守尉。一些小京官,只有在本衙门内可以被属下称为“大人”。至于其余的官员,您还是按照职官来称呼比较好,比如说“县大老爷”这样的品级就离“大人”远着呢。
    大臣称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韡炏土
    2018-12-04 14:39:50 摘录
    大臣与官场
    清代大臣面对皇帝时的自称特别复杂,很多人只知道“汉人称臣、旗人称奴才”,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大体上,清初的自称不严格,臣或者奴才都可以,从乾隆朝之后变得特别严格。您要是作为大臣穿越回去见皇上,请牢记以下三条:1、民人出身的文职大臣,无论公事私事,均自称为“臣”。2、旗人出身的文职大臣,公事自称“臣”,私事自称“奴才”。3、凡是武职,无论是旗人还是民人,也无论私事还是公事,一概自称“奴才”

    至于大臣之间互相的对称,可以称呼职官,也可以称呼字号。如和珅,可以称之为“和中堂”、“和相”“和大人”,也可以称之为“和致斋”“致斋”。清代人对于各种职官有各种的别称,经常使用在书面或者口语上,一定要注意区分。如果您不知道对方的官职,则直接称呼姓亦可,如和珅,即称呼为“和爷”,若知道他的排行,则可以称呼为“和二爷”“和四爷”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清代,“大人”这个称呼是有特定用法的。首先,有显要爵位的人一定称呼爵位,比如见到恭亲王,您就直接叫“恭王爷”更好如果是大学士,一定要称呼为“中堂”。如果是统兵的将军,则一定要称呼为“将军”。这三个称呼都比“大人”要高,所以不要用低一级的“大人”去称呼他们。其次,可以被称呼为“大人”的,只有京官里的内大臣、都统、内阁学士、尚书、侍郎、正卿,外官里的督抚、学政、织造、司道、提督、总兵、副都统、城守尉。一些小京官,只有在本衙门内可以被属下称为“大人”。至于其余的官员,您还是按照职官来称呼比较好,比如说“县大老爷”这样的品级就离“大人”远着呢。
    大臣称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韡炏土
    2018-12-04 14:39:41 摘录
    大臣与官场
    清代大臣面对皇帝时的自称特别复杂,很多人只知道“汉人称臣、旗人称奴才”,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大体上,清初的自称不严格,臣或者奴才都可以,从乾隆朝之后变得特别严格。您要是作为大臣穿越回去见皇上,请牢记以下三条:1、民人出身的文职大臣,无论公事私事,均自称为“臣”。2、旗人出身的文职大臣,公事自称“臣”,私事自称“奴才”。3、凡是武职,无论是旗人还是民人,也无论私事还是公事,一概自称“奴才”

    至于大臣之间互相的对称,可以称呼职官,也可以称呼字号。如和珅,可以称之为“和中堂”、“和相”“和大人”,也可以称之为“和致斋”“致斋”。清代人对于各种职官有各种的别称,经常使用在书面或者口语上,一定要注意区分。如果您不知道对方的官职,则直接称呼姓亦可,如和珅,即称呼为“和爷”,若知道他的排行,则可以称呼为“和二爷”“和四爷”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清代,“大人”这个称呼是有特定用法的。首先,有显要爵位的人一定称呼爵位,比如见到恭亲王,您就直接叫“恭王爷”更好如果是大学士,一定要称呼为“中堂”。如果是统兵的将军,则一定要称呼为“将军”。这三个称呼都比“大人”要高,所以不要用低一级的“大人”去称呼他们。其次,可以被称呼为“大人”的,只有京官里的内大臣、都统、内阁学士、尚书、侍郎、正卿,外官里的督抚、学政、织造、司道、提督、总兵、副都统、城守尉。一些小京官,只有在本衙门内可以被属下称为“大人”。至于其余的官员,您还是按照职官来称呼比较好,比如说“县大老爷”这样的品级就离“大人”远着呢。
    大臣称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韡炏土
    2018-12-04 14:39:03 摘录
    大臣与官场
    清代大臣面对皇帝时的自称特别复杂,很多人只知道“汉人称臣、旗人称奴才”,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大体上,清初的自称不严格,臣或者奴才都可以,从乾隆朝之后变得特别严格。您要是作为大臣穿越回去见皇上,请牢记以下三条:1、民人出身的文职大臣,无论公事私事,均自称为“臣”。2、旗人出身的文职大臣,公事自称“臣”,私事自称“奴才”。3、凡是武职,无论是旗人还是民人,也无论私事还是公事,一概自称“奴才”

    至于大臣之间互相的对称,可以称呼职官,也可以称呼字号。如和珅,可以称之为“和中堂”、“和相”“和大人”,也可以称之为“和致斋”“致斋”。清代人对于各种职官有各种的别称,经常使用在书面或者口语上,一定要注意区分。如果您不知道对方的官职,则直接称呼姓亦可,如和珅,即称呼为“和爷”,若知道他的排行,则可以称呼为“和二爷”“和四爷”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清代,“大人”这个称呼是有特定用法的。首先,有显要爵位的人一定称呼爵位,比如见到恭亲王,您就直接叫“恭王爷”更好如果是大学士,一定要称呼为“中堂”。如果是统兵的将军,则一定要称呼为“将军”。这三个称呼都比“大人”要高,所以不要用低一级的“大人”去称呼他们。其次,可以被称呼为“大人”的,只有京官里的内大臣、都统、内阁学士、尚书、侍郎、正卿,外官里的督抚、学政、织造、司道、提督、总兵、副都统、城守尉。一些小京官,只有在本衙门内可以被属下称为“大人”。至于其余的官员,您还是按照职官来称呼比较好,比如说“县大老爷”这样的品级就离“大人”远着呢。
    大臣称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韡炏土
    2018-12-04 14:38:32 摘录
    大臣与官场
    清代大臣面对皇帝时的自称特别复杂,很多人只知道“汉人称臣、旗人称奴才”,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大体上,清初的自称不严格,臣或者奴才都可以,从乾隆朝之后变得特别严格。您要是作为大臣穿越回去见皇上,请牢记以下三条:1、民人出身的文职大臣,无论公事私事,均自称为“臣”。2、旗人出身的文职大臣,公事自称“臣”,私事自称“奴才”。3、凡是武职,无论是旗人还是民人,也无论私事还是公事,一概自称“奴才”

    至于大臣之间互相的对称,可以称呼职官,也可以称呼字号。如和珅,可以称之为“和中堂”、“和相”“和大人”,也可以称之为“和致斋”“致斋”。清代人对于各种职官有各种的别称,经常使用在书面或者口语上,一定要注意区分。如果您不知道对方的官职,则直接称呼姓亦可,如和珅,即称呼为“和爷”,若知道他的排行,则可以称呼为“和二爷”“和四爷”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清代,“大人”这个称呼是有特定用法的。首先,有显要爵位的人一定称呼爵位,比如见到恭亲王,您就直接叫“恭王爷”更好如果是大学士,一定要称呼为“中堂”。如果是统兵的将军,则一定要称呼为“将军”。这三个称呼都比“大人”要高,所以不要用低一级的“大人”去称呼他们。其次,可以被称呼为“大人”的,只有京官里的内大臣、都统、内阁学士、尚书、侍郎、正卿,外官里的督抚、学政、织造、司道、提督、总兵、副都统、城守尉。一些小京官,只有在本衙门内可以被属下称为“大人”。至于其余的官员,您还是按照职官来称呼比较好,比如说“县大老爷”这样的品级就离“大人”远着呢。
    大臣称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韡炏土
    2018-12-04 14:38:02 摘录
    大臣与官场
    清代大臣面对皇帝时的自称特别复杂,很多人只知道“汉人称臣、旗人称奴才”,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大体上,清初的自称不严格,臣或者奴才都可以,从乾隆朝之后变得特别严格。您要是作为大臣穿越回去见皇上,请牢记以下三条:1、民人出身的文职大臣,无论公事私事,均自称为“臣”。2、旗人出身的文职大臣,公事自称“臣”,私事自称“奴才”。3、凡是武职,无论是旗人还是民人,也无论私事还是公事,一概自称“奴才”

    至于大臣之间互相的对称,可以称呼职官,也可以称呼字号。如和珅,可以称之为“和中堂”、“和相”“和大人”,也可以称之为“和致斋”“致斋”。清代人对于各种职官有各种的别称,经常使用在书面或者口语上,一定要注意区分。如果您不知道对方的官职,则直接称呼姓亦可,如和珅,即称呼为“和爷”,若知道他的排行,则可以称呼为“和二爷”“和四爷”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清代,“大人”这个称呼是有特定用法的。首先,有显要爵位的人一定称呼爵位,比如见到恭亲王,您就直接叫“恭王爷”更好如果是大学士,一定要称呼为“中堂”。如果是统兵的将军,则一定要称呼为“将军”。这三个称呼都比“大人”要高,所以不要用低一级的“大人”去称呼他们。其次,可以被称呼为“大人”的,只有京官里的内大臣、都统、内阁学士、尚书、侍郎、正卿,外官里的督抚、学政、织造、司道、提督、总兵、副都统、城守尉。一些小京官,只有在本衙门内可以被属下称为“大人”。至于其余的官员,您还是按照职官来称呼比较好,比如说“县大老爷”这样的品级就离“大人”远着呢。
    大臣称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韡炏土
    2018-12-04 14:37:31 摘录
    大臣与官场
    清代大臣面对皇帝时的自称特别复杂,很多人只知道“汉人称臣、旗人称奴才”,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大体上,清初的自称不严格,臣或者奴才都可以,从乾隆朝之后变得特别严格。您要是作为大臣穿越回去见皇上,请牢记以下三条:1、民人出身的文职大臣,无论公事私事,均自称为“臣”。2、旗人出身的文职大臣,公事自称“臣”,私事自称“奴才”。3、凡是武职,无论是旗人还是民人,也无论私事还是公事,一概自称“奴才”

    至于大臣之间互相的对称,可以称呼职官,也可以称呼字号。如和珅,可以称之为“和中堂”、“和相”“和大人”,也可以称之为“和致斋”“致斋”。清代人对于各种职官有各种的别称,经常使用在书面或者口语上,一定要注意区分。如果您不知道对方的官职,则直接称呼姓亦可,如和珅,即称呼为“和爷”,若知道他的排行,则可以称呼为“和二爷”“和四爷”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清代,“大人”这个称呼是有特定用法的。首先,有显要爵位的人一定称呼爵位,比如见到恭亲王,您就直接叫“恭王爷”更好如果是大学士,一定要称呼为“中堂”。如果是统兵的将军,则一定要称呼为“将军”。这三个称呼都比“大人”要高,所以不要用低一级的“大人”去称呼他们。其次,可以被称呼为“大人”的,只有京官里的内大臣、都统、内阁学士、尚书、侍郎、正卿,外官里的督抚、学政、织造、司道、提督、总兵、副都统、城守尉。一些小京官,只有在本衙门内可以被属下称为“大人”。至于其余的官员,您还是按照职官来称呼比较好,比如说“县大老爷”这样的品级就离“大人”远着呢。
    大臣称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韡炏土
    2018-12-04 14:31:04 摘录
    壹·背景常识
    后或者太上皇,皇帝自称一般为“我”、“臣”、“子皇帝臣”、“臣我”。对称方面,太上皇或太后作为长辈称呼皇帝,一般直接就叫“皇帝”,而不叫“皇上”。皇子们一般称呼皇帝为“汗阿玛”或“皇父”、“父皇”。至于清宫戏里常见的“皇阿玛”,目前似乎没见到相关的记载。至于后宫和大臣称呼皇帝,一般叫“皇上”,旗人出身的大臣以及后宫、宫女、太监等则可以称呼皇帝为“主子”2,修饰一下就是“圣主”之类的。晚清宫中的太监、宫女等还习
    惯管皇帝叫“老爷子”、“万岁爷”。

    皇太后
    皇太后的自称一般也是“我”,书面语上有“予”的记载,偶尔也自称为“朕”。口语上,据说慈禧太后日常说话自称是“咱家”,这个词有“杂家”“咋家”两种念法的记载。至于“哀家”这个词,似乎是戏曲舞台上的,目前没见过清代太后这样自称的记载
    对称方面,皇帝和皇后一般用满语称太后为“额捏”、“太后额捏”,晚清则用满式汉语称呼为“额娘”、“皇额娘”。宫中的太监、宫女以及晚辈一般称之为“太后主子”、“老祖宗”,背后则称之为“佛爷”、“老佛爷”3,有的他称则
    为“老家主”,这应该是“主子”的变化称谓比较特殊的,是晚清慈禧太后让光绪和隆裕称呼她为“亲爸爸”,也有的记录为“皇爸爸”。这个称呼可能是由“姑爸”这个亲属词汇引申而来的,是晚清“女以男论”的影响。

    后宫
    后宫在面对皇帝和太后的时候,一般自称为“奴才”。这是清代八旗制度的影响。就算是皇后,面对皇帝时也要自称为“奴才”。另外根据一些记录私下场合或许还可以自称为“吾”“我”之类的。至于清宫戏里的什么“本宫”“臣妾”之类词汇,目前并没见过相关记载。
    称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