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白·凤凰台

天下贤才是凤凰,但登台远望,凤凰为谁来? 开元十三年,李白出蜀,初试啼声。 在大唐社会变动最剧烈、攀附求名之势上行下效的时代,这是一次彻底诀别的浪游:他不能再作居乡之吟,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张大春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定价:39.00元
  • ISBN:7549556091
六 此行不为鲈鱼鲙
  • 杨迟迟
    2018-06-23 21:21:20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杨迟迟
    2018-06-23 21:20:26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杨迟迟
    2018-06-23 21:18:43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杨迟迟
    2018-06-23 21:17:49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杨迟迟
    2018-06-23 21:16:46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杨迟迟
    2018-06-23 21:14:12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杨迟迟
    2018-06-23 21:13:06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sb_k-long针
    2018-02-17 16:25:25 摘录
    不过,一旦与先前所举列的另两首合并而观,似乎就可以见出李白为游伴翻作诸篇、层层递浅的用意了。
    诗作初衷,原本无法尽付人言;诗人锤炼,也只有天地之心可以窥见。像《长门怨》这种既要规模出历史情怀,又要寄托以现实讽喻的作品,李白自然可以华采自珍,高蹈自取;人说不解,
    则应之以“叩寂寞而求音”。可是,李白却不肯这样想。
    ,,,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sb_k-long针
    2018-02-17 16:22:42 摘录
    相对于晚年,出三峡之际一气呵成之作,居然四首,且漫作散掷,随手弃去,也有缘故—因为在那吟作的当下,他之所以反复陈词,逐篇翻作,完全是为了吴指南。
    李白首作的《长门怨》是那一首“日下觚棱渡嵽竦”。吴指南根本不能识字解意,显得兴味索然。李白转念一想,与此子相伴而行,若是只能使酒斗气,日后相偕出入,定然极为无趣。转念一忖何不将就著作诗,与之周旋相与?不解诗者,未必不能为写诗者谋,正曰反曰,此亦其道、彼亦其道也——岂不别有一番趣味。
    ,,,,
    就这么一首比一首看来更加平易、简白,也就是将诗句中运用史料典实以唤起情感的那一层层曲折拆除,让语句入耳即可会心。这就不得不回到人生原初的经验、回到人世共同的感知,回到“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那样直质之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