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
。
作者:
出版社:
定价:
ISBN:0866475109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146 )
评价 (1 )
。
喜力开卷
2024-01-09 19:40:33 摘录
痛苦让你放慢脚步,幸福让你马不停蹄。每当你追求幸格时,痛若就在其后。不如欢迎痛苦,幸福就在背後,而等哪一天发现,二者然如昼夜,有其一,必有其二时,你又会想到我、到时候,我去接你。
我家大門始終敞开,可以自由進出,離家游走了一投时问,想回来也不要不好意识,做儿女,
不做表现優秀的员工。好景让人分心,考验让人灰心,不论你的处境如何,家里始終提供愛。
呼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喜力开卷
2023-10-14 08:12:10 摘录
普塔霍特普:
「你要學習與練智的是十二個相互對應的特質·這些將是你入門测試的一部份。你要盡可能地處在人群中,因為在廟宇中要做到這些,比起在宮廷裹要容易許多·在這裹,你生活在與你相同的人之中,都是渴望達到神聖合一的學生,以及已活在與聖神合一的祭司、女祭司們。但是,在世俗生活中,你會受到各式各樣的挑戰與誘惑。你的周圍會有一些人,不僅他們自身是身體的奴隸,他們也試著要影響你·處在這些人群中,墮落的危險性比在廟宇中更大。因此,如果你能在世俗生活中掌握這些特質,你將能通過入門的测武。」
這十二個對應的特質是:
1.保特沈默vs說話
2.接納vs不受影響
3.服從Vs掌管
4.謙卑vs自信
5.當機立斷vs慎重
6接受一切事物vs具有辨識力
7.戰鬥能力vs和平
8.謹慎Vs勇氣
9.不執著任何事物vs掌握一切事物
10.不牵絆vs忠誠
11.視死如歸vs重朝生命
12.愛vs超然的愛
當你最親近的人面對極大危險,如果他們不以正確的態度來面對,你要做到不以你自身的力量來幫助他們。如靈力等。寧可讓他們承受物質上的痛苦,也不能讓他們失去靈魂。
當要幫助別人時,你必须從靈性進展的角度來考量,而不是從世俗或物質的角度。超然的愛,是所有特質中最難的一個。必须放下個人感覺,讓他們走在自己的轨道上。
只有你能真正實現這十二個相互對應的特質時,你才能清楚地聽到上帝的聲音。即使在你最艱難困苦的時候,你都會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然後你便不會再犯錯誤,因為你將成為愛本身,你所做的一切即是愛。
《入門——古埃及女祭司的靈魂旅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喜力开卷
2023-07-06 20:13:54 摘录
噢!耶稣,请解除我----
被爱的向往,被夸奖的向往,
被尊崇的向往,被赞美的向往,
被喜欢的向往,被请益的向往,
被赞同的向往,被欢迎的向往。
被羞辱的恐惧,被蔑视的恐惧,
被责难的恐惧,被毁谤的恐惧,
被遗忘的恐惧,被冤枉的恐惧,
被讪笑的恐惧,被怀疑的恐惧。
德蘭媽媽的祈禱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喜力开卷
2023-07-06 14:31:36 摘录
我在这里要对你们讲,要你们在这里发现贫乏,发现你们家中的贫乏,然后将爱灌输到贫乏之处,从灌输爱心做起。请把这个喜讯带到你们家人那里,带到你们的邻居中去,去真正认识他们。
飢餓不單指食物,而是指對愛的渴求;
赤身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
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
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弃。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
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
喜悦是爱,喜悦是祈祷,喜悦是力量。
上帝喜爱那些怀着喜悦给予的人,
如果你怀着喜悦给予,你将会给得更多。
一颗喜悦的心来自一颗燃烧着爱的心。
爱之功亦即喜悦之功。快乐不须探寻:若以爱待人,旋即得之。
花时间思考,花时间祷告,花时间笑。
那是力量的源头,那是世界最强大的力量,
那是灵魂的音乐。
花时间游戏,花时间去爱和被爱,花时间给予。
那是青春长驻的秘诀,那是上帝赋予的特恩。
一日光阴苦短何容自私为己。
花时间阅读,花时间和善对人,花时间工作。那是智慧的泉源,那是通往快乐之路,那是成功的代价。
花时间去行善,
那是天国之钥匙。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喜力开卷
2023-07-05 20:39:59 摘录
在美国的纽约,仁爱传教修女会在一年的若干个时节里,要定期为那些子然一身的人们提供相聚的机会,使他们在这种社交聚会里得以和人接触。因为大部分寂寞的人所需要的,不过是有人坐在他身旁,和他说话,对他微笑而已。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修会能为他们提供的,不过是一顿简单的午餐和一些普通的糕点,但他们却从中获得了很多的快乐和满足。因而许多人都对这个特别的日子充满期待。在修会专门为游民开设的免费食堂里,很多人匆匆赶来并不是为了进餐,而是为了感受那种和平与温馨。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的不只是食物,他们更需要与人接触,被认可被接纳一被爱。
姆姆说:“这些人是需要我们认识的。如果我们认识他们,我们就会爱他们,而爱又会引导我们服侍他们。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送钱,只有钱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我们伸出手,需要我们用心去爱他们,这才是最重要的。”
姆姆更痛心地想:我们如何爱穷人,如果我们不能首先爱自己的孩子?爱如果不是从家庭开始,我们如何保证它结出的果子一定是美善的?圣约翰也说过:“你怎么可以说你爱那个看不见的上帝,而不爱自己看得见的兄弟。你是个说谎者,如果你说你爱上帝,却不爱自己的兄弟。”(《约翰一书4:20》)
德蘭姆姆一再強調“愛的果實是服務”:這個服務就是:“我們即不說,也不講,只是做。”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喜力开卷
2023-05-17 20:24:28 摘录
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勿贪粗弊色声香味触也。若贪着生爱,则为所烧。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声闻、辟之佛、佛乘,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汝等但当勤修精进。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儿子娱乐。便得无量安逸快乐。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喜力开卷
2023-02-26 08:09:47 摘录
因为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类型片必须按照工业化的流程进行。好菜坞编剧对类型片的操控达到了刻板的程度。在120分钟起承转合的剧情结构里,将它分成三幕或者四幕都可以,
25分钟左右出现第一个情节点,
90分钟左右出现第二个情节点,
最后30分钟则是整个故事的高潮和尾声。
每一部分又可以进行细分,如
前3分钟人物出场,
第一个10分钟内出现一个冲突,
剧情进行到20分钟前后,需要新一轮戏份来调动观
影片类众的情绪。
在高潮出现前的60分钟到85分钟,人物情绪小爆发一次,算是给最后的高潮时刻做一个铺垫。
在第二个情节点,也就是90分钟之后,狂拽炫酷的视觉场面便可以出现了,如果不是烧钱制造大场面的电影,科幻片、动作片等,剧情片中的人物情绪在最后一刻彻底爆发,前面铺垫的误会也好,矛盾也好,在“the end”出现之前要给观众一个交代。这些流程可以一个人完成,也可以多人分工完成,在这个细分基础上,编剧还可以更细致地划分。由于每一个场面都经过精确的计算,剪辑师可以直接按照时间点剪辑。
《编剧心理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喜力开卷
2023-02-08 21:48:17 摘录
无源之水必然会成为一潭死水,难有新的发展和创造。英国文学批评家利维斯也指出,经典文学(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塑造民族文化、民族身份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说,英国文学即英国性。那么中国文学是否代表中国性呢?中国电影对古典文学的改编一直经久不衰,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05)就是根据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某些章节改编成京剧而后搬上电影银幕的,从而开创了将传统文学与现代娱乐形式相结合的先河。对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改编,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赋予新的文化价值。《倩女幽魂》的故事能够被发掘并多次改编成电
影,正是因其文化的“源”与“流”一脉相承,才能源远流长,不断地展现其新的活力,体现新的文化价值和意涵。“大众文化有其先进的一面,但它不是圆满的封闭性的存在,而是处于不断变动中某种开放性的存在。”正因如此,当代中国电影的改编创作令人生出许多优虑。作为老一辈的编剧,《霸王别姬》等影片的编剧芦苇先生曾在第五届中国电影年会上深切地感慨,他认为当下的年轻编剧偏爱商业电影等类型的影片,不如过去几代电影人更加关注社会、历史和生活环境等具有独立性思考的东西,当下真正关注社会现实的电影越来越少。他指出,受到商业大潮限制以及电影制度的影响,我们越来越不关注现实题材的电影,一方面,商业片让中国电影赚足了资本,另一方面,这样的娱乐形式也让中国电影渐渐丧失了文化表达。中国电影还缺一课,就是研究世界电影的文化价值表达。目前,大众文化娱乐的低幼化倾向,割裂(不论是主动地还是被动地)了中国文化的脉络(不论是传统的还是当下的),并且还在以一种危险的方式重新塑造着人
们的意识与思维方式。
《从文学到电影 改编的九种可能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喜力开卷
2023-02-07 21:43:12 摘录
夏衍对两部影片都采用了通俗化的改编方式。为了让更多观众看懂电影,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他在当时还提出了:
“与其深奥,毋宁平易;与其花哨,毋宁朴质”的主张,走亲民的通俗化之路。
夏衍重提李渔的古典剧作理论,要求改编剧本时也要遵循:
“立主脑,减头绪,脱窠白,贵显浅”的创作思路,使作品贴近观众。同时,改编剧本还要求改编者深入体会中国人的民族欣赏习惯,体察政治与艺术的关系等问题。
黄佐临阐述了自己的电影理想:“一个文艺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任务是运用他自己的敏锐感觉来反映大众生活的要求…朴素、自然、明朗、健全、有血有肉、带泥土气息的才是真正的文艺作品。”
《从文学到电影 改编的九种可能性》 一,追求极端戏剧性的戏式改编(《死亡与少女》) 二,全知视角——全景式改编(《色戒》) 三。鲜明的对立——通俗式改编(《祝福》《林家铺子》 四,中国式批判现实主义——本土化改编(《表》) 五,日记体小说——影像化改编。(《腐蚀》) 六,跨文化改编——(《在底层》) 七,文化史语境下的改编——叙事与人物身份的演变(《倩女幽魂》) 八,历史叙事与去女性化的改编——《悲情城市》 九,民族与世界的改编——(《到自然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喜力开卷
2020-12-10 13:27:24 摘录
在佛门里,一个优秀的法师是精通五明的。何谓五明?把世间和出世间的学问归纳为五个方面,称之为五明。
前四明——医方明、因明、声明、工巧明为世间的学问,最后一明——内明——为出世间的智慧。
世间的四明我们一明都没有掌握,又如何获得出世间的内明?数量还没有累积起来,如何达到由量到质的转变和飞跃?数量的累积确实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大家都是从二十来岁开始努力,三十年后才五十多岁,佛门里有句话,“和尚六十方启用”。六十岁之前都是修学的阶段。
《其心无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喜力开卷
2020-12-10 13:13:16 摘录
既然是一个团队,要团结,要和谐,无论是领导者、管理者、还是清众,都要带头做工作。一个团队的团结与和谐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每个成员各就其位,各行其职,安分守己。
第二,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问自己:“我做什么?我能做的有多大作用,多大影响力?”如果你仅仅能做,所做的没有多大作用,没有影响力,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你的存在对这个团队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第三,换位思考,尊重他人。无论是领导者、管理者,还是员工,三者都要学会这一点,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和谐相处的前提。
第四,自我约束力。约束什么呢?约束私心。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约束,不让自己的私欲膨胀。一个团队之所以不团结,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私心没有约束好。有时候虽然彼此互相尊重,但有些人所谓的“尊重”是有目的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佛教讲动机、发心是非常重要的。一切言行首先看动机和发心。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会处理矛盾和突发事件。
既然做我的徒弟,第一重要的就是承受力。承受力就是格局,就是心量。智慧和能力是第二位。我也有很多缺点,但大家来到东华寺要学我的优点,不要学我的缺点。我们都这么年轻,应该起学习,一起锻炼,一起做事,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一起弘法,最后一起衰老,一起死亡,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幸福、很浪漫的事吗?人这一生最幸福的就是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成长,一起做事,一起死亡。
《其心无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喜力开卷
2020-12-09 07:48:55 摘录
练莲花生法门动功第一节“观音请圣”会有什么境界?练第二节“仙鹤展翅”会有什么境界?乃至练最后一节“立地冲天”会有什么境界?修静功又会出现什么境界?你什么境界都没有出,怎么证明你修完了,你入道了呢?只能说明你根本还没有上路。为什么这个法门叫莲花生法门?就是和净土宗一样,往生后直接升到莲花的国度,以莲花为身体,是坐着莲花走的,莲花就是我们的伴侣。不想坐莲花就坐彩云或白云。你能坐上莲花,想要什么动个念头就有什么,想驾着仙鹤、麒麟、狮子,顷刻间它们就出现,因为你的心力够了。所谓心生万物,不是真的有个狮子,有朵莲花从远处飘来了,而是你内心产生了这个念头,当下狮子和莲花就显现,它们出自你的自性。
《其心无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喜力开卷
2020-12-08 14:47:55 摘录
·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或者做一番事业成功应该具备的条件是:需求+方法+努力+拼搏。
为什么要把需求摆在第一位呢?首先要看你的需求是个人的需求、众生的需求,还是社会的需求。如果仅仅是个人的需求,社会上不需要,没有市场,即便你个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也不能算成功,这样的成功不能使社会进步。只有本着务实的目标,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自己的事,才能算成功。一个人的成功要符合社会的进步和需要,不能违背社会,放弃众生。
·翻来覆去讲的就是一个东西,一件事:
转变心态,调好身体,提起觉照,面对事情,服务众生,一个人只有面对事情才能成长。
·“根器”二字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品质,良好的素质、修养、行为与心态,也就是境界。
·大根器的人能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中根器的人发现不了问题、当然也不能说他能处理问题,你必须告诉他问题所在症结所在、问题的严重性,再把方法告诉他,他才能明白、才会接受才会去处理或者避免。
上根器的人知道修行没有捷径、只有老老实实地去做。他闻到了法,遇事时会很坦然、心平气和地去面对、想办法去改变。不像有一种人,遇到事情后首先想的是怎么为自己开脱。
《其心无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喜力开卷
2020-12-08 14:07:30 摘录
问:有位师父练动功时“扑通”一声倒在地上,心脏“怦怦”直跳,那是因为体质太虚吗?
师:不一定是因为体质虚,这套动功本身很有力量,当你的身体承受不了这股力量时就会反弹。有的人练“观音请圣”就被弹出几米远。人的身体就像一个电容器,有的承受的电压小,当跟宇宙的力量衔接上时,这股力量灌到体内,身体承受不了就会被弹出几米远。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和感受呢?因为他捕捉到了这股力量。练动功时只要手往空中一伸,无论伸到哪个方向,都要能感觉到有一股沉甸甸的力量,感觉到自己的双手伸到了宇宙的边缘,把它抓住,合成一个能量球灌入自己的身体。如果你练
功没有达到这种状态,说明你还没有入门。
宇宙的磁场是不分空间和距离的,它是一个整体。我们所有的人,包括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个磁场。你什么时候融入这个磁场,就等于和它沟通了,与万物融为一体了。
一般人感受不到这一点,因为还没有和整体融为一体。虽然人在这个磁场里,但仍然是一个个体,感受不到自己和磁场融为一体。而我已经和这个磁场融为一体了,我不仅人在这个磁场里,同时也感受到这个磁场的存在,已经捕捉到这个磁场了。所以无论你离我有多远,我一伸手,一冥想,就和你融为一体了。无论你是否明白,是否感受得到,你始终都存在于整体这个大力量里面,只是你的我执把自己固起来了。一个人的身体没有经过正规、强化的训练,里面的力量透不出来,所以就感受不到与整体的力量融为一体。
《其心无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喜力开卷
2020-12-08 13:38:01 摘录
很多人希望有一个密法,有一条捷径。实际上捷径、密法都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最终回到心上来做到:
第一,专注;
第二,内省;
第三,觉知自己的起心动念;
第四,感悟。
修行的快慢取决于你对修行的专注程度。当然,法脉传承也很重要。
问:如果一个人对世俗没有任何兴趣和贪恋,是不是表示他已经没有任何业力了?
师:对。在达到这种程度的同时,他也具备了另外一种力量,就是对任何人事物都能随缘来去,不执著。但这不代表他没有责任心,当需要时他还是一样会去做,只是过后无痕。所以佛教的最高境界不是不可为,而是无所住,在“为”的过程中借人事物来检验自己的心是否有所住,有所住就要轮回。
可是有的人知道自己达不到无住,于是不为不做。不做就不能起用,佛法修炼到最后一定要在起用中才能超越,解脱。
不执著,一是心态上不执著,二是功夫上不执著,即身心随时都能和宇宙融为一体,没有脱离整体,无论做什么都是整体在做,整体把一切涵盖其中。这时候已不存在执著与不执著了。如果功夫再硬一点,就是执著也一样可以回归。但此执著已非彼执著,因为已经和整体融为一体了,不是个体的执著,而是整体全然的执著,也就是万物同一体。
问:生理机能激活的标志是什么?
师:如果是年轻人,第一个出现的是生理的欲望。当把生理的欲望克制住或减弱后,身体会发软,筋很柔,全身暖融融的,皮肤光泽,睡眠时间减少。
第二个标志是突破眼前的无明,无论睁眼闭眼,眼前都是光亮的。这时候会给你一种错觉,以为是那些东西在发光,实际上是你戴着会发光的“眼镜”。
第三个标志是灵体可以出去。
《其心无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我家大門始終敞开,可以自由進出,離家游走了一投时问,想回来也不要不好意识,做儿女,
不做表现優秀的员工。好景让人分心,考验让人灰心,不论你的处境如何,家里始終提供愛。
「你要學習與練智的是十二個相互對應的特質·這些將是你入門测試的一部份。你要盡可能地處在人群中,因為在廟宇中要做到這些,比起在宮廷裹要容易許多·在這裹,你生活在與你相同的人之中,都是渴望達到神聖合一的學生,以及已活在與聖神合一的祭司、女祭司們。但是,在世俗生活中,你會受到各式各樣的挑戰與誘惑。你的周圍會有一些人,不僅他們自身是身體的奴隸,他們也試著要影響你·處在這些人群中,墮落的危險性比在廟宇中更大。因此,如果你能在世俗生活中掌握這些特質,你將能通過入門的测武。」
這十二個對應的特質是:
1.保特沈默vs說話
2.接納vs不受影響
3.服從Vs掌管
4.謙卑vs自信
5.當機立斷vs慎重
6接受一切事物vs具有辨識力
7.戰鬥能力vs和平
8.謹慎Vs勇氣
9.不執著任何事物vs掌握一切事物
10.不牵絆vs忠誠
11.視死如歸vs重朝生命
12.愛vs超然的愛
當你最親近的人面對極大危險,如果他們不以正確的態度來面對,你要做到不以你自身的力量來幫助他們。如靈力等。寧可讓他們承受物質上的痛苦,也不能讓他們失去靈魂。
當要幫助別人時,你必须從靈性進展的角度來考量,而不是從世俗或物質的角度。超然的愛,是所有特質中最難的一個。必须放下個人感覺,讓他們走在自己的轨道上。
只有你能真正實現這十二個相互對應的特質時,你才能清楚地聽到上帝的聲音。即使在你最艱難困苦的時候,你都會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然後你便不會再犯錯誤,因為你將成為愛本身,你所做的一切即是愛。
被爱的向往,被夸奖的向往,
被尊崇的向往,被赞美的向往,
被喜欢的向往,被请益的向往,
被赞同的向往,被欢迎的向往。
被羞辱的恐惧,被蔑视的恐惧,
被责难的恐惧,被毁谤的恐惧,
被遗忘的恐惧,被冤枉的恐惧,
被讪笑的恐惧,被怀疑的恐惧。
飢餓不單指食物,而是指對愛的渴求;
赤身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
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
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弃。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
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
喜悦是爱,喜悦是祈祷,喜悦是力量。
上帝喜爱那些怀着喜悦给予的人,
如果你怀着喜悦给予,你将会给得更多。
一颗喜悦的心来自一颗燃烧着爱的心。
爱之功亦即喜悦之功。快乐不须探寻:若以爱待人,旋即得之。
花时间思考,花时间祷告,花时间笑。
那是力量的源头,那是世界最强大的力量,
那是灵魂的音乐。
花时间游戏,花时间去爱和被爱,花时间给予。
那是青春长驻的秘诀,那是上帝赋予的特恩。
一日光阴苦短何容自私为己。
花时间阅读,花时间和善对人,花时间工作。那是智慧的泉源,那是通往快乐之路,那是成功的代价。
花时间去行善,
那是天国之钥匙。
姆姆说:“这些人是需要我们认识的。如果我们认识他们,我们就会爱他们,而爱又会引导我们服侍他们。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送钱,只有钱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我们伸出手,需要我们用心去爱他们,这才是最重要的。”
姆姆更痛心地想:我们如何爱穷人,如果我们不能首先爱自己的孩子?爱如果不是从家庭开始,我们如何保证它结出的果子一定是美善的?圣约翰也说过:“你怎么可以说你爱那个看不见的上帝,而不爱自己看得见的兄弟。你是个说谎者,如果你说你爱上帝,却不爱自己的兄弟。”(《约翰一书4:20》)
德蘭姆姆一再強調“愛的果實是服務”:這個服務就是:“我們即不說,也不講,只是做。”
25分钟左右出现第一个情节点,
90分钟左右出现第二个情节点,
最后30分钟则是整个故事的高潮和尾声。
每一部分又可以进行细分,如
前3分钟人物出场,
第一个10分钟内出现一个冲突,
剧情进行到20分钟前后,需要新一轮戏份来调动观
影片类众的情绪。
在高潮出现前的60分钟到85分钟,人物情绪小爆发一次,算是给最后的高潮时刻做一个铺垫。
在第二个情节点,也就是90分钟之后,狂拽炫酷的视觉场面便可以出现了,如果不是烧钱制造大场面的电影,科幻片、动作片等,剧情片中的人物情绪在最后一刻彻底爆发,前面铺垫的误会也好,矛盾也好,在“the end”出现之前要给观众一个交代。这些流程可以一个人完成,也可以多人分工完成,在这个细分基础上,编剧还可以更细致地划分。由于每一个场面都经过精确的计算,剪辑师可以直接按照时间点剪辑。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05)就是根据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某些章节改编成京剧而后搬上电影银幕的,从而开创了将传统文学与现代娱乐形式相结合的先河。对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改编,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赋予新的文化价值。《倩女幽魂》的故事能够被发掘并多次改编成电
影,正是因其文化的“源”与“流”一脉相承,才能源远流长,不断地展现其新的活力,体现新的文化价值和意涵。“大众文化有其先进的一面,但它不是圆满的封闭性的存在,而是处于不断变动中某种开放性的存在。”正因如此,当代中国电影的改编创作令人生出许多优虑。作为老一辈的编剧,《霸王别姬》等影片的编剧芦苇先生曾在第五届中国电影年会上深切地感慨,他认为当下的年轻编剧偏爱商业电影等类型的影片,不如过去几代电影人更加关注社会、历史和生活环境等具有独立性思考的东西,当下真正关注社会现实的电影越来越少。他指出,受到商业大潮限制以及电影制度的影响,我们越来越不关注现实题材的电影,一方面,商业片让中国电影赚足了资本,另一方面,这样的娱乐形式也让中国电影渐渐丧失了文化表达。中国电影还缺一课,就是研究世界电影的文化价值表达。目前,大众文化娱乐的低幼化倾向,割裂(不论是主动地还是被动地)了中国文化的脉络(不论是传统的还是当下的),并且还在以一种危险的方式重新塑造着人
们的意识与思维方式。
“与其深奥,毋宁平易;与其花哨,毋宁朴质”的主张,走亲民的通俗化之路。
夏衍重提李渔的古典剧作理论,要求改编剧本时也要遵循:
“立主脑,减头绪,脱窠白,贵显浅”的创作思路,使作品贴近观众。同时,改编剧本还要求改编者深入体会中国人的民族欣赏习惯,体察政治与艺术的关系等问题。
黄佐临阐述了自己的电影理想:“一个文艺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任务是运用他自己的敏锐感觉来反映大众生活的要求…朴素、自然、明朗、健全、有血有肉、带泥土气息的才是真正的文艺作品。”
前四明——医方明、因明、声明、工巧明为世间的学问,最后一明——内明——为出世间的智慧。
世间的四明我们一明都没有掌握,又如何获得出世间的内明?数量还没有累积起来,如何达到由量到质的转变和飞跃?数量的累积确实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大家都是从二十来岁开始努力,三十年后才五十多岁,佛门里有句话,“和尚六十方启用”。六十岁之前都是修学的阶段。
第一,每个成员各就其位,各行其职,安分守己。
第二,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问自己:“我做什么?我能做的有多大作用,多大影响力?”如果你仅仅能做,所做的没有多大作用,没有影响力,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你的存在对这个团队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第三,换位思考,尊重他人。无论是领导者、管理者,还是员工,三者都要学会这一点,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和谐相处的前提。
第四,自我约束力。约束什么呢?约束私心。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约束,不让自己的私欲膨胀。一个团队之所以不团结,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私心没有约束好。有时候虽然彼此互相尊重,但有些人所谓的“尊重”是有目的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佛教讲动机、发心是非常重要的。一切言行首先看动机和发心。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会处理矛盾和突发事件。
既然做我的徒弟,第一重要的就是承受力。承受力就是格局,就是心量。智慧和能力是第二位。我也有很多缺点,但大家来到东华寺要学我的优点,不要学我的缺点。我们都这么年轻,应该起学习,一起锻炼,一起做事,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一起弘法,最后一起衰老,一起死亡,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幸福、很浪漫的事吗?人这一生最幸福的就是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成长,一起做事,一起死亡。
为什么要把需求摆在第一位呢?首先要看你的需求是个人的需求、众生的需求,还是社会的需求。如果仅仅是个人的需求,社会上不需要,没有市场,即便你个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也不能算成功,这样的成功不能使社会进步。只有本着务实的目标,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自己的事,才能算成功。一个人的成功要符合社会的进步和需要,不能违背社会,放弃众生。
·翻来覆去讲的就是一个东西,一件事:
转变心态,调好身体,提起觉照,面对事情,服务众生,一个人只有面对事情才能成长。
·“根器”二字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品质,良好的素质、修养、行为与心态,也就是境界。
·大根器的人能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中根器的人发现不了问题、当然也不能说他能处理问题,你必须告诉他问题所在症结所在、问题的严重性,再把方法告诉他,他才能明白、才会接受才会去处理或者避免。
上根器的人知道修行没有捷径、只有老老实实地去做。他闻到了法,遇事时会很坦然、心平气和地去面对、想办法去改变。不像有一种人,遇到事情后首先想的是怎么为自己开脱。
师:不一定是因为体质虚,这套动功本身很有力量,当你的身体承受不了这股力量时就会反弹。有的人练“观音请圣”就被弹出几米远。人的身体就像一个电容器,有的承受的电压小,当跟宇宙的力量衔接上时,这股力量灌到体内,身体承受不了就会被弹出几米远。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和感受呢?因为他捕捉到了这股力量。练动功时只要手往空中一伸,无论伸到哪个方向,都要能感觉到有一股沉甸甸的力量,感觉到自己的双手伸到了宇宙的边缘,把它抓住,合成一个能量球灌入自己的身体。如果你练
功没有达到这种状态,说明你还没有入门。
宇宙的磁场是不分空间和距离的,它是一个整体。我们所有的人,包括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个磁场。你什么时候融入这个磁场,就等于和它沟通了,与万物融为一体了。
一般人感受不到这一点,因为还没有和整体融为一体。虽然人在这个磁场里,但仍然是一个个体,感受不到自己和磁场融为一体。而我已经和这个磁场融为一体了,我不仅人在这个磁场里,同时也感受到这个磁场的存在,已经捕捉到这个磁场了。所以无论你离我有多远,我一伸手,一冥想,就和你融为一体了。无论你是否明白,是否感受得到,你始终都存在于整体这个大力量里面,只是你的我执把自己固起来了。一个人的身体没有经过正规、强化的训练,里面的力量透不出来,所以就感受不到与整体的力量融为一体。
第一,专注;
第二,内省;
第三,觉知自己的起心动念;
第四,感悟。
修行的快慢取决于你对修行的专注程度。当然,法脉传承也很重要。
问:如果一个人对世俗没有任何兴趣和贪恋,是不是表示他已经没有任何业力了?
师:对。在达到这种程度的同时,他也具备了另外一种力量,就是对任何人事物都能随缘来去,不执著。但这不代表他没有责任心,当需要时他还是一样会去做,只是过后无痕。所以佛教的最高境界不是不可为,而是无所住,在“为”的过程中借人事物来检验自己的心是否有所住,有所住就要轮回。
可是有的人知道自己达不到无住,于是不为不做。不做就不能起用,佛法修炼到最后一定要在起用中才能超越,解脱。
不执著,一是心态上不执著,二是功夫上不执著,即身心随时都能和宇宙融为一体,没有脱离整体,无论做什么都是整体在做,整体把一切涵盖其中。这时候已不存在执著与不执著了。如果功夫再硬一点,就是执著也一样可以回归。但此执著已非彼执著,因为已经和整体融为一体了,不是个体的执著,而是整体全然的执著,也就是万物同一体。
问:生理机能激活的标志是什么?
师:如果是年轻人,第一个出现的是生理的欲望。当把生理的欲望克制住或减弱后,身体会发软,筋很柔,全身暖融融的,皮肤光泽,睡眠时间减少。
第二个标志是突破眼前的无明,无论睁眼闭眼,眼前都是光亮的。这时候会给你一种错觉,以为是那些东西在发光,实际上是你戴着会发光的“眼镜”。
第三个标志是灵体可以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