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编辑推荐】 ◎ 极具人气的资深心理学家、百万册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武志红经典作品。 ◎ 我们的心灵是非理性的,我们都是通过自己过去有限的人生经验——尤其是童年时的人生经验—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武志红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定价:38
  • ISBN:7550261628
定律五:幸与不幸,是你主动实现的 033
  • 鱼嘉树
    2020-07-06 09:03:11 摘录
    任何人,只有自己愿意努力改变自己时,性格的改变才有可能。假若一个人不愿意主动去改变,那么任何人想改变他的努力恐怕只有失败,而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鱼嘉树
    2020-07-06 08:52:57 摘录
    “内在的小孩”在攻击“内在的父母”。她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向大人表达愤怒,于是只能通过扭曲的自虐的方式来表达愤怒。她不能对现实的父母表达不满,只好对“内在的父母”表达不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鱼嘉树
    2020-07-06 08:41:55 摘录
    我们最惧怕的,并非痛苦,而是无法预测的痛苦。假若痛苦能被我们预见到,那么,从心理上而言,这种预料中的痛苦就远没有那么可怕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小洁
    2019-05-09 16:48:09 摘录
    自我实现的预言有相当的稳定性。在相当程度上,它可以和内在关系模式画上一个等号,它们都是童年时在我们与重要亲人的互动中形成的,改变起来并不容易。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自我实现的预言的重要性,恰恰意味着,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动参与者,我们主要是被自己内在的东西所决定的,而不是被外在的所谓命运给强加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小洁
    2019-05-09 16:45:19 摘录
    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与别人进行投射与认同的游戏的一生。你把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给别人,别人也不断地将他们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给你。谁的内在预言更坚定,谁就更可能成功地将自己的东西投射给对方,并让对方认同自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小洁
    2019-05-09 16:44:04 摘录
    假若一个人屡屡遭受重要亲人抛弃,他就可能形成自暴自弃的预言。相反,假若一个人得到了大多数重要亲人的爱与认可,他就可能形成阳光灿烂的预言,等长大后,会坚信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赢得别人的爱与认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小洁
    2019-05-09 16:40:29 摘录
    每一个重要的亲人,都会内化到我们心灵深处,我们童年时与每一个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都可能会成为我们内在关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我们目前的现实关系中得以体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小洁
    2019-05-09 16:38:02 摘录
    对于改变,我们本能上是抵触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小洁
    2019-05-07 15:25:56 摘录
    任何人,只有自己愿意努力改变自己时,性格的改变才有可能。假若一个人不愿意主动去改变,那么任何人想改变他的努力恐怕只有失败,而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1
  • 小洁
    2019-05-07 15:22:40 摘录
    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我们不能剥夺另一个人从痛苦中受益的权利。”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势必会从受挫中成长,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他的个人能力就能得以发展。由此,假若我们替这个人背负他的痛苦,帮他化解一切难题,那么,这个人就无法成长。
    拖累症,恰恰就违反了派克所说的这个原则。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小洁
    2019-05-07 15:05:48 摘录
    我们的心灵,恰恰就是非理性的,我们都是通过自己过去有限的人生经验—尤其是童年时的人生经验—推出一些大结论,并将这些大结论延伸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更为关键的是,我们会固守这些大结论,如果我们发现,事情的发展偏离了这个大结论的方向,那么我们会努力将事情重新拉回到自已这个方向上来。
    这些大结论,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是,如果我们内心中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是积极乐观的,那么我们就会在遭遇打击和挫折时,努力将事情拉向积极乐观的方向。相反,如果我们内心中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悲观消极的,我们就很可能会在遇到阳光和快乐时,有意无意地将事情拉向悲观消极的方向。由此,人生很容易成为一种强迫性的重复。童年拥有幸福和快乐,以后就会不断地重复幸福和快乐;童年遭遇了不幸和悲伤,以后就会不断地重复不幸和悲伤。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种强迫性重复中,我们并非被动参与,相反,我们是主动推动了它的发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小洁
    2019-05-06 17:28:53 摘录
    其实,我们最惧怕的,并非痛苦,而是无法预测的痛苦。假若痛苦能被我们预见到,那么,从心理上而言,这种预料中的痛苦就远没有那么可怕了。甚至,为了证实自己的预见能力,我们常常会主动推动事情向自己预料的方向发展。
    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你预见到了幸福和快乐,你就会把事情向幸福和快乐的方向推动;如果你预见到了不幸和悲哀,你就会把事情向不幸和悲哀的方向推动。
    所以说,尽管我们很容易归罪于人,但其实我们人生的结局,在相当程度上是我们主动推动的结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小洁
    2019-05-06 17:24:48 摘录
    所谓积习难改,潜意识并不仅仅是因为惰性,更深层的原因是控制感。习惯意味着,我们我见开头,就可以隐隐看到结尾。不管结尾是好是坏,只要能预见到就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