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原则
※ 华尔街投资大神、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人生经验之作 作者瑞·达利欧出身美国普通中产家庭,26岁时被炒鱿鱼后在自己的两居室内创办了桥水,现在桥水管理资金超过1 500
……
[ 展开全部 ]
亿美元,截至2015年年底,盈利超过450亿美元。达利欧曾成功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现在将其白手起 家以来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公开。 ※ 多角度、立体阐述生活、工作、管理原则 包含21条高原则、139条中原则和365条分原则,涵盖为人处事、公司管理两大方面。此前从未有过的逐一详细解答,配合达利欧多年来的各种实例和感悟。任何人都可以轻松上手实践。用以指导桥水日常管理,是桥水的员工手册,帮助桥水屹立40余年不倒,经受住了现实考验。 ※ 半个金融圈、投资界、管理层都在期待简体中文版 2010年起,简略版的原则被放在桥水官网上,至今共计被下载了超过300万次,无数企业、管理者、职场人士争相阅读。 ※ 适合多层次、多领域的读者 从为人处世、理解现实到日常工作、企业管理,覆盖管理者、普通白领、一般大众。所提炼的原则,也包括投资方面的感悟、公司治理、人类进化等,合适多层次、多领域的读者阅读。 ※ 媒体及专家评论 比尔·盖茨 微软联合创始人 瑞·达利欧曾向我提供的非常宝贵的指导和忠告,你在《原则》一书中都能找到。 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康德在《实用人类学》中对“人是什么”作答:“人具有一种自己创造自己的特性。”但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创造出独特完美的自我?《原则》一书对此给出了可行的方案。 常振明 中信集团董事长 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的人生和投资经历堪称传奇,我认为他是投资界的“九段”高手。很高兴中信出版他的《原则》,这是一套基于逻辑、理性和常识的系统思考智慧,既有思想的定见,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朱民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 瑞·达利欧是我多年的朋友,他是金融界的传奇人物,当然成功,但他的人格魅力更为精彩:开放、专注、真诚、善良、有哲理。他曾多次对我说,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帮助他发现真相是什么,并据此行动。这是何等睿智的人生哲理和成功指南!在这本书里,他分享了这些原则,文字真实感人,案例栩栩如生,哲理深邃通透,人性温润细腻。希望读者喜欢这本书并建立自己的原则。 高西庆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投公司前总经理 认识达利欧近三十年了,很少见到过像他那样充满济世理想情怀、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诚实做人的原则,同时又能把金融战场上的逆市智慧和铁血纪律规则结合得如此完美的人。《原则》极好地诠释了他这种罕见品质形成的过程和心路历程。非常值得一读。 潘石屹 SOHO中国董事长 瑞相信极度求真、极度透明,他居然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中获得了巨大成功!瑞从零做成了全世界最顶级的对冲基金公司。你想知道其中奥秘吗?《原则》就是他成功的秘籍。 欧阳谦 中粮集团董事、中信银行前副行长 许多对冲基金的成功依靠它的创始人/明星。当创始人/明星不在时,企业也不会存在了,而桥水还会存在与发展。”今天看到了《原则》,让我更加相信这一点。 傅盛 猎豹移动联合创始人兼CEO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就是不断自我进化。这是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原则》这本书最核心的思想。 郭震洲 夸客金融CEO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金融的原则,还有人生的哲学,达利欧在书中不断地强调坚持和总结,这一观点可以让你受益终生。 巴曙松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原则》记载了一位出色的投资家领悟并遵循的种种原则……愿意像达利欧这样系统、坦率地分享出来的,并不多见,这也正凸显了《原则》的独特价值。 秦朔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我们在方方面面都需要倡导和坚持以原则为基础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 吴晓波 知名财经作家 瑞·达利欧是当下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桥水的创始人,他极擅长将复杂事物背后的运行机制剥离出来,以简洁、易于理解的语言阐述。如果他没有进对冲基金这行,一定会成为出色的经济学者和财经作家。这本《原则》是达利欧理解、应对复杂世界的心得,向你推荐。 李笑来 INB资本合伙人 从本质上来看,这本书是个“开源的人生方法论”……无法想象这些方法论、这些价值观会造福多少人,能让多少人的操作系统升级,能让多少人从此改头换面,获得新生。 万维钢 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我们要重点借鉴的是书中的主要思想——对个人来说,也许最重要的是面对现实;对公司来说,也许最重要的是创意择优。 吴晓鹏 华尔街见闻创始人、CEO 任何希望工作取得更好成绩,或希望生活过得更好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因为它绝对物超所值。 采铜 知名心理学者 通过达利欧的这套方法,我们能够认识世界、改变自己,并且通过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余家鸿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多资产投资团队负责人 处于不同行业和人生阶段,以及有不同职业抱负的人,将从这本书中获得不同的经验教训。 苏世民 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 你不应该错过《原则》这份天赐大礼。 杰米·戴蒙 摩根大通CEO 和他人分享人生经验很重要也很有益,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瑞以一种富有趣味和鞭策性的方式分享了他的经验。 迈克尔·布隆伯格 彭博新闻社创始人、纽约市前市长 瑞·达利欧拥有传奇性的市场嗅觉,但他之所以能独占鳌头,是因为他总结并践行了一套原则。每个拥有目标和梦想的人都能从瑞的做法那里得到教益。 里德·哈斯廷斯 Netflix创始人 《原则》一书对我的领导风格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以更真诚的方式生活。 安东尼·罗宾 世界潜能激励大师 我觉得此书极其不一般。每一页都写满了非比寻常的原则,全是真知灼见。我很喜欢瑞·达利欧将自己的历史和生活融为一体的优雅写作方式。 阿里安娜·赫芬顿 《赫芬顿邮报》创始人 我简直太喜欢这本书了,笔法如此精当,字里行间充满智慧。 《纽约时报》 达利欧长久以来是一位令人着迷的人物……与他最初列出的那些原则相比,这本新书分量更重:一部分是他的自传,一部分是行动指南。这是一个鲜活的个人故事,达利欧以饱满的情绪回顾了他如何在1975年开创桥水,桥水内部的冲突,以及他职业生涯早年的奋斗。这本书既富有启迪,又出人意料地令人感动……达利欧的笔触是冷静、不动声色的,但其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情感:他教导人们应该有谦逊感和内省意识,能够以开放心态思考尖锐的批评,并利用批评来不断改进。 《华尔街日报》 他是以优异赚钱本领和独特人生经历闻名于世的少数哲人投资家的代表。 《财富》 瑞·达利欧之所以令人叹服,不仅因为他的投资业绩,还有他获取投资收益的方式,以及他在理解市场、机构、经济和生活方面采用的严谨分析方法。
[ 收起 ]
作者:[美] 瑞·达利欧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
ISBN:7508684036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3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landendsx
2019-12-15 16:59:28 摘录
3.5识别你应当注意的头脑封闭和头脑开放的不同迹象
头脑开放的人和头脑封闭的人很容易区分,因为二者的行为大相径庭。以下是一些线索,可以帮你辨别自己或其他人是否头脑封闭:
1.头脑封闭的人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挑战。他们通常会因无法说服对方而感到沮丧,而不是好奇对方为何看法不同。他们在把事情弄错时会产生坏情绪,更关心自己能不能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不是提出问题,了解其他人的观点。
头脑开放的人更想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分歧。当其他人不赞同时他们不会发怒。他们明白自己总有可能是错的,值得花一点时间考虑对方的观点,以确定自己没有忽略一些因素或犯错。
2.头脑封闭的人更喜欢做陈述而不是提问。尽管在特定情况下,可信度高的人有权做出陈述,但真正头脑开放的人,甚至是我认识的可信度最高的人,也经常会问很多问题。可信度低的人经常告诉我,他们的陈述其实是隐性的问题,只不过是被表述为低自信程度的陈述。尽管有时的确如此,但据我的经验,更多情况下不是。
头脑开放的人真诚地相信自己可能是错的,提出真诚的问题。他们还经常权衡自己的相对可信度,以确定自己应该主要扮演学生、老师还是对等者的角色。
3.头脑封闭的人更关心是否被理解,而不是理解其他人。当对方不赞同时,他们通常会认定自己没有被理解,而不是想想是不是自己没有理解对方的观点。
头脑开放的人经常觉得有必要从对方的视角看待事物。
4-7
4.头脑封闭的人会说类似这样的话:“我可能错了……但这是我的观点。”这是我经常听到的一种典型暗示。这往往是一种敷衍性的表态,人们借此来固守自己的观点,还感觉自己是开明的。如果你的陈述以这样的方式开头—“我可能是错的”或“你不一定信我的话”,那么你最好接下来提一个问题,而不是做出一个断言。 头脑开放的人知道何时做陈述,何时提问。 5.头脑封闭的人阻挠其他人发言。如果在对话中一方看起来不给对方留说话空间的话,他就可能是在阻挠对方说话。为了应对这种阻挠,可以实行我之前提到的“两分钟法则”。 头脑开放的人总是更喜欢倾听而不是发言。他们鼓励其他人表达观点。 6.头脑封闭的人难以同时持有两种想法。他们让自己的观点独大,挤掉别人的观点。 头脑开放的人会在考虑其他人的观点的同时保留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他们可以同时思考两个或者更多相互冲突的概念,反复权衡其相对价值。 7.头脑封闭的人缺乏深刻的谦逊意识。谦逊通常来自人的失败经历,失败让人以一种开明心态积极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头脑开放的人看待事物时,时刻在心底担忧自己可能是错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andendsx
2019-12-15 16:54:55 摘录
观点错误并据其做出糟糕的决策,而不是奉行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这是人类的最大悲剧之一。如果人们能奉行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将很容易让所有领域的决策大大改善,包括公共政策、政治、医药科学、慈善、人际关系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andendsx
2019-12-15 16:53:23 摘录
在我看来,人们在发生分歧时变得愤怒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大多数分歧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说是学习的机会。在学到东西后改变想法的人是赢家,顽固拒绝学习的人是输家。这不是说你应该育目接受其他人的结论。在我看来,你既要头脑开放也要坚定:你既应该考虑和思索各种相互冲突的可能性,也应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随时迅速地调整自己的想法,接受可能正确的东西。有的人能轻易做到这一点,其他人却不行。一种检验你做得好不好的方式是,把和你有分歧的人的观点,向对方复述一遍。如果他说你复述得对,就说明你做得很好。我还建议双方都遵守“两分钟法则”,两分钟内不许打断对方,以便对方有时间把想法说清楚。
一些人担心这样做太费时间。通过了解分歧来解决问题确实颇费时间,但你把时间花在这上面才叫物有所值。关键是你要对花时间干什么、和谁花这时间进行排序。很多人都会和你产生分歧,但你不应该考虑所有人的观点。跟任何人都头脑开放不一定有好处,你应该花时间和你能找到的最可信的人探讨观点。
如果你们发现讨论陷人了僵局,就商定一个你们都尊重的人,让他帮着主持讨论。最没有成效的方式是你在自己脑子里试图把事情想明白(这是大多数人的倾向),或者在讨论收效已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继续浪费时间。发生这样的情况时,你们应该转向更有成效的方式达成相互理解,这不等于达成一致。例如,你们都同意保持分歧。
为什么人们通常不用上述方式来讨论?因为大多数人本能地不愿表达分歧。例如,如果两个人去到一家管馆,一个人说他喜欢这家餐馆的菜,另一个人通常会说“我也喜欢”,或者什么也不说,尽管他心里不喜欢。不愿表达分歧的原因是,“较低层次的你”误以为分歧是冲突。所以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并不容易:你必须自学这种技艺,在交换意见时努力让你和对方都不出现这种反应。当年鲍勃、吉赛尔和丹告诉我,我让别人感觉他们被轻视时,我就在努力掌握这种技艺。
观点错误..
并据其做出糟糕的决策,而不是奉行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这是人类的最大悲剧之一。如果人们能奉行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将很容易让所有领域的决策大大改善,包括公共政策、政治、医药科学、慈善、人际关系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andendsx
2019-12-15 16:51:10 摘录
3.3 领会并感激:深思熟虑的意见分岐
当两人的观点截然相反时,很可能有一个人是错的。搞明白是不是你错了,对你有好处。所以我认为,你必须领会并感激一种技艺: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在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中,你的目标不是让对方相信你是对的,而是弄明白谁是对的,并决定该怎么做。在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中,双方的动机都是真诚担忧错过重要观点。你们彼此要真正看到对方看到的东西,也就是说,你们两人“更高层次的自我努力探寻事实,这样的交流使双方受益匪浅,并能释放出巨大的未被发掘的潜力。
要做好这一点,你的沟通方式应该要让对方觉得,你只是在试图理解。你应该提问而不是做出陈述,以平心静气的方式进行讨论,并鼓励对方也这么做。记住,你不是在争论,而是在开放地探求事实。你要保持理性,并期待对方也保持理性。如果你冷静,平等对待对方尊重对方,效果就会好得多。练习可以让你更擅长这么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好奇的阅读者
2018-02-05 20:15:28 摘录
事实是,尽管大多数人能变得头脑极度开放,但有一些人不能。就算在不断误以为自己的决策正确,因而遭遇了很多痛苦之后,他们依然学不会。 [4] 学不会头脑极度开放的人就不会经历从蛹到蝶的蜕变,大大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好奇的阅读者
2018-02-05 18:47:03 摘录
通过了解分歧来解决问题确实颇费时间,但你把时间花在这上面才叫物有所值。关键是你要对花时间干什么、和谁花这时间进行排序。很多人都会和你产生分歧,但你不应该考虑所有人的观点。跟任何人都头脑开放不一定有好处,你应该花时间和你能找到的最可信的人探讨观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好奇的阅读者
2018-02-05 18:44:42 摘录
当两人的观点截然相反时,很可能有一个人是错的。搞明白是不是你错了,对你有好处。所以我认为,你必须领会并感激一种技艺: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在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中,你的目标不是让对方相信你是对的,而是弄明白谁是对的,并决定该怎么做。在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中,双方的动机都是真诚担忧错过重要观点。你们彼此要真正看到对方看到的东西,也就是说,你们两人“更高层次的自我”努力探寻事实,这样的交流使双方受益匪浅,并能释放出巨大的未被发掘的潜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卡夫卡
2018-02-03 16:47:19 摘录
人类最独特的能力是,只有人类能从更高的维度看待现实,并总结出对现实的理解。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进出了复杂得多的大脑皮层,从而拥有抽象思考、逻辑思考的能力。
由于拥有高层次的思考能力,人类会出现混淆的情况。与动物按本能生活不同,人需要苦苦思索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并且要调和自身的动物本能与理性的冲突。这种冲突会导致人混淆事实和自己想要的事实,导致分不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自己的想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卡夫卡
2018-02-03 16:34:10 摘录
学习过程是一连串的实时反馈循环:我们做决定,看到结果,然后根据结果改进理解。做到头脑极度开放能够增强反馈循环的效率,因为这能让你清楚地看到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而不会产生误解。你的头脑越开放,你就越不会自欺,你就越能获得诚实的反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导言
第一部分 我的历程
1 我的探险召唤(1949—1967年)
2 跨越门槛(1967—1979年)
3 我的低谷(1979—1982年)
4 我的试炼之路(1983—1994年)
5 终极恩惠(1995—2010年)
6 回报恩惠(2011—2015年)
7 最后的一年和最大的挑战(2016—2017年)
8 从更高的层面回顾
第二部分 生活原则
1 拥抱现实,应对现实
2 用五步流程实现你的人生愿望
3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4 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
5 学习如何有效决策
生活原则总结
生活原则概要与列表
第三部分 工作原则
工作原则概要与列表
打造良好的文化……
1 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
2 做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3 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
4 求取共识并坚持
5 做决策时要从观点的可信度出发
6 知道如何超越分歧
用对人……
7 比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找对做事的人
8 要用对人,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
9 持续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
建造并进化你的机器……
10 像操作一部机器那样进行管理以实现目标
11 发现问题,不容忍问题
12 诊断问题,探究根源
13 改进机器,解决问题
14 按既定计划行事
15 运用工具和行为准则指导工作
16 千万别忽视了公司治理
将工作原则融会贯通
结 语
附 录
参考文献
致 谢
审校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导言
第一部分 我的历程
1 我的探险召唤(1949—1967年)
2 跨越门槛(1967—1979年)
3 我的低谷(1979—1982年)
4 我的试炼之路(1983—1994年)
5 终极恩惠(1995—2010年)
6 回报恩惠(2011—2015年)
7 最后的一年和最大的挑战(2016—2017年)
8 从更高的层面回顾
第二部分 生活原则
1 拥抱现实,应对现实
2 用五步流程实现你的人生愿望
3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4 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
5 学习如何有效决策
生活原则总结
生活原则概要与列表
第三部分 工作原则
工作原则概要与列表
打造良好的文化……
1 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
2 做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3 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
4 求取共识并坚持
5 做决策时要从观点的可信度出发
6 知道如何超越分歧
用对人……
7 比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找对做事的人
8 要用对人,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
9 持续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
建造并进化你的机器……
10 像操作一部机器那样进行管理以实现目标
11 发现问题,不容忍问题
12 诊断问题,探究根源
13 改进机器,解决问题
14 按既定计划行事
15 运用工具和行为准则指导工作
16 千万别忽视了公司治理
将工作原则融会贯通
结 语
附 录
参考文献
致 谢
审校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导言
第一部分 我的历程
1 我的探险召唤(1949—1967年)
2 跨越门槛(1967—1979年)
3 我的低谷(1979—1982年)
4 我的试炼之路(1983—1994年)
5 终极恩惠(1995—2010年)
6 回报恩惠(2011—2015年)
7 最后的一年和最大的挑战(2016—2017年)
8 从更高的层面回顾
第二部分 生活原则
1 拥抱现实,应对现实
2 用五步流程实现你的人生愿望
3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4 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
5 学习如何有效决策
生活原则总结
生活原则概要与列表
第三部分 工作原则
工作原则概要与列表
打造良好的文化……
1 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
2 做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3 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
4 求取共识并坚持
5 做决策时要从观点的可信度出发
6 知道如何超越分歧
用对人……
7 比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找对做事的人
8 要用对人,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
9 持续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
建造并进化你的机器……
10 像操作一部机器那样进行管理以实现目标
11 发现问题,不容忍问题
12 诊断问题,探究根源
13 改进机器,解决问题
14 按既定计划行事
15 运用工具和行为准则指导工作
16 千万别忽视了公司治理
将工作原则融会贯通
结 语
附 录
参考文献
致 谢
审校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头脑开放的人和头脑封闭的人很容易区分,因为二者的行为大相径庭。以下是一些线索,可以帮你辨别自己或其他人是否头脑封闭:
1.头脑封闭的人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挑战。他们通常会因无法说服对方而感到沮丧,而不是好奇对方为何看法不同。他们在把事情弄错时会产生坏情绪,更关心自己能不能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不是提出问题,了解其他人的观点。
头脑开放的人更想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分歧。当其他人不赞同时他们不会发怒。他们明白自己总有可能是错的,值得花一点时间考虑对方的观点,以确定自己没有忽略一些因素或犯错。
2.头脑封闭的人更喜欢做陈述而不是提问。尽管在特定情况下,可信度高的人有权做出陈述,但真正头脑开放的人,甚至是我认识的可信度最高的人,也经常会问很多问题。可信度低的人经常告诉我,他们的陈述其实是隐性的问题,只不过是被表述为低自信程度的陈述。尽管有时的确如此,但据我的经验,更多情况下不是。
头脑开放的人真诚地相信自己可能是错的,提出真诚的问题。他们还经常权衡自己的相对可信度,以确定自己应该主要扮演学生、老师还是对等者的角色。
3.头脑封闭的人更关心是否被理解,而不是理解其他人。当对方不赞同时,他们通常会认定自己没有被理解,而不是想想是不是自己没有理解对方的观点。
头脑开放的人经常觉得有必要从对方的视角看待事物。
4-7
一些人担心这样做太费时间。通过了解分歧来解决问题确实颇费时间,但你把时间花在这上面才叫物有所值。关键是你要对花时间干什么、和谁花这时间进行排序。很多人都会和你产生分歧,但你不应该考虑所有人的观点。跟任何人都头脑开放不一定有好处,你应该花时间和你能找到的最可信的人探讨观点。
如果你们发现讨论陷人了僵局,就商定一个你们都尊重的人,让他帮着主持讨论。最没有成效的方式是你在自己脑子里试图把事情想明白(这是大多数人的倾向),或者在讨论收效已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继续浪费时间。发生这样的情况时,你们应该转向更有成效的方式达成相互理解,这不等于达成一致。例如,你们都同意保持分歧。
为什么人们通常不用上述方式来讨论?因为大多数人本能地不愿表达分歧。例如,如果两个人去到一家管馆,一个人说他喜欢这家餐馆的菜,另一个人通常会说“我也喜欢”,或者什么也不说,尽管他心里不喜欢。不愿表达分歧的原因是,“较低层次的你”误以为分歧是冲突。所以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并不容易:你必须自学这种技艺,在交换意见时努力让你和对方都不出现这种反应。当年鲍勃、吉赛尔和丹告诉我,我让别人感觉他们被轻视时,我就在努力掌握这种技艺。
观点错误..
当两人的观点截然相反时,很可能有一个人是错的。搞明白是不是你错了,对你有好处。所以我认为,你必须领会并感激一种技艺: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在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中,你的目标不是让对方相信你是对的,而是弄明白谁是对的,并决定该怎么做。在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中,双方的动机都是真诚担忧错过重要观点。你们彼此要真正看到对方看到的东西,也就是说,你们两人“更高层次的自我努力探寻事实,这样的交流使双方受益匪浅,并能释放出巨大的未被发掘的潜力。
要做好这一点,你的沟通方式应该要让对方觉得,你只是在试图理解。你应该提问而不是做出陈述,以平心静气的方式进行讨论,并鼓励对方也这么做。记住,你不是在争论,而是在开放地探求事实。你要保持理性,并期待对方也保持理性。如果你冷静,平等对待对方尊重对方,效果就会好得多。练习可以让你更擅长这么做。
由于拥有高层次的思考能力,人类会出现混淆的情况。与动物按本能生活不同,人需要苦苦思索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并且要调和自身的动物本能与理性的冲突。这种冲突会导致人混淆事实和自己想要的事实,导致分不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自己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