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

《见识》是硅谷投资人、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吴军博士首部认知升级类著作,吴军老师认为,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因此在书中,他将自己的经历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吴军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定价:CNY 49.00
  • ISBN:7508684605
目录:
  • 寂坐听松
    2020-05-18 18:53:54 摘录
    不给太多选择通常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员工的幸福感。 适度的选择给我们自由,但过多的选择会适得其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寂坐听松
    2020-05-14 09:01:34 摘录
    习惯了捡芝麻,会看不见西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王小道
    2019-08-03 11:34:42 摘录
    今天的人并不用太担心物质的匮乏,如果我们能够在每天出门时想到“责任”“荣誉”“从容”“优雅”“镇定”这10个字,就能过得比18世纪的贵族
    更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王小道
    2019-08-03 11:10:04 摘录
    苹果公司的产品线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却是全世界挣钱最
    多的公司,因为它在捡西瓜。捡西瓜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和捡芝麻
    的人完全不同,他们不会为那些蝇头小利动心,而是把目光放得
    更长远。乔布斯在回到苹果时,发现公司内一大堆的项目和产品
    都是小芝麻,他在那些项目和产品上一个个画叉,直至剩下个位
    数的产品,再把它们每一个变成西瓜,这才救活了苹果。
    除了眼光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捡西瓜更是要有能力的,它不
    能靠运气,而是需要长期培养才能获得。我们在职场中的每个人
    与其把心思放在赚小钱上,不如把它们都聚焦到一点,练就捡西瓜的能力,让自己从同事中脱颖而出。通常,人有能力晋级一个台阶,贡献、职责、影响力就可能增加一个数量级,至于收入就更不用发愁了。当然,世界上捡芝麻的人多、捡西瓜的人少,你如果致力于捡西瓜,就要耐得住寂寞。有人说,我没有遇到西瓜啊,其实不是没有遇到,而是因为你满眼都是芝麻,天天为捡芝
    麻而忙碌,就没有机会练就捡西瓜的能力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王小道
    2019-08-03 00:12:48 摘录
    活着总要做些事情,但是考虑到我们最终还是要死掉的,就
    应该明白我们并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至于做什么事情,我的想法常常和别人不同,我是倒着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或者说向死而生。首先,我并不奢望活得比我父亲长很多,因此我很容易算清楚这辈子还有多少天可以做事情。其次,我把要做的事情,从最重要的开始,列一个单子,然后从单子上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做。有些事情看似很重要,但是仔细想一想,其实也是可有可无,站在一生的角度看,放弃了也并无大碍。至于什么事情必须做、什么事情可以不做,我常常与他人的想法不同。那些要占据我很多时间,但是对社会、对历史并没有什么太多增益的事情,我便舍弃了。

    绝大多数人都过分看重最后的一两周,而忽视前面的几十年。在健康的几十年里,人们浪费掉的时间又何止两周呢?子女们把喝酒聊天刷手机,或者无所事事的时间省下来1%陪父母,多尽孝道的时间就能有几个月之久。父母们把自己忙工作的时间抽出5%陪子女,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无形中多了不知多少。甚至只要每天开车和坐车时想着系安全带,人均寿命就能延长两到三周。因此,珍视生命,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就等于延长了我们的寿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王小道
    2019-08-02 22:23:03 摘录
    事实上,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社会都是分层的。稍微好一点的社会不过是有个上下层之间的通道,让人员可以流动而已。
    没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会每过两年就把现有的金字塔打碎,然后随机地再建造一个,那样的社会被称为动荡不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芙蓉之都
    2018-12-16 18:38:01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芙蓉之都
    2018-12-16 18:37:36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芙蓉之都
    2018-12-16 18:36:54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芙蓉之都
    2018-12-16 18:36:27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芙蓉之都
    2018-12-16 18:35:44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芙蓉之都
    2018-11-18 16:33:53 摘录
    从以上这三种情况可以看出,即使选对一只或者几只股票,也未必能够带来财富长期稳定的增长,因此做投资从一开始就应该放弃这种自己选股的想法,而应该立足于通过投资获得长期复合增长的回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找到能够受益于经济增
    长的“工具车”( vehicle)。比如我们讲,股票整体上是分享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而债券也会对资本带来一定的回报,因此无论是股指基金还是债券,都是好的投资工具。其次,在股市低迷的时候,要有钱能够买入股票;在股市高涨的时候,要知道拿回多少利润。懂得这两条,即使是傻子做投资,也差不到哪里去。最后,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比如,有些人有闲钱可以放在那里30年不动,而有些人5年后要结婚则需要用掉大笔钱,这两类人在投资时要考虑的因素肯定是不同的,目标也就不同。再比如,有人对风险的承受力较高,有些人资产少了5%都睡不着觉,那么他们投资的方式也会不同。
    就这么简单,但注意,这紧紧是在金融投资这一个纬度上。如果是家庭理财还要看资产投资,保险投资等等各个方面。真想把这事弄系统了。哪本书呢?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芙蓉之都
    2018-11-18 16:07:48 摘录
    事实上,任何在媒体上讲市场趋势的人,有一半时间是错的。要知道世界上最糟糕的预测不是100%错了,而是错了一半,因为前者反过来用还是有价值的,而后者从信息论的角度讲毫无意义。很多人认为,专业人士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有更强大的信息分析工具,因此一定比我们个人做得好。但是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带反馈的系统,大机构的任何行为(无论是购买还是出售种有价证券)都让市场朝着与它的期望值相反的方向走(比如某大基金要买一只股票,它刚一开始买,这只股票就会上涨,使得它付出的成本要高于原来的期望值)。在美国,65%的基金当年的回报率要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5年回报率和10年回报率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基金,比例更是高达79%和81%。如果大家做不过那些机构,不是它们做得好,而是你自己做得太差。
    一半对的信息毫无价值。投资回报这个事可以看了,我不知道现在公司很多做投资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盈利了,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和公司公认的炒股牛人谈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芙蓉之都
    2018-11-18 16:03:10 摘录
    总的来讲,风险低的投资,回报肯定不会高,但是风险高的,回报未必高。很多基金经理鼓吹什么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那是天方夜谭。在金融学上
    有一个夏普比率,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教授提出来的,它是一个综合考虑回报和风险的量化指标,其计算公式:
    如下
    夏普比率=(投资回报一无风险回报)÷波动性的标准差
    其中无风险回报可以理解成银行存款或者国库券的回报。夏普比率越高越好,因为它说明投资相对而言回报高、风险低。
    夏普比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芙蓉之都
    2018-11-18 15:13:00 摘录
    钱的本质是什么?它实际上是对各种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量化度量,而资源本身又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的资源。
    1.钱是上帝存在你那里的,不是给你的,回头你要还
    给他。
    2.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
    3.钱和任何东西,都是为了让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给
    你带来麻烦。
    4.钱是靠挣出来的,不是靠省出来的,而挣钱的效率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
    5.钱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投资、投机)光。
    吴军对钱的定义和他的金钱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