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傅佩荣讲庄子
备受年轻人欢迎的国学导师,傅佩荣教授全新力作!中国四哲经典系列新书,系列重磅作品之《傅佩荣讲庄子》。 老子开创道家思想后,庄子将之发扬光大, 他生于战国时代中期,其思想
……
[ 展开全部 ]
讲求顺应时代变化,随遇而安, 让自己免于外在的干扰和伤害。司马迁称庄子“其学无所不窥”,可见其博学多闻,聪慧异常,对各方书籍多所涉猎,以故事阐述精妙的人生哲理。 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探究庄子的人生哲学与丰富的寓言。强调外化而内不化。内心与道同在,就可以与他逍遥而游。
[ 收起 ]
作者:傅佩荣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价:45.00
ISBN:7559618510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主题一:人间患难深重/ 001
尐婷
2018-09-05 20:16:39 摘录
《庄子·说剑》有人一辈子就为了比剑、找秘籍而活,就像武侠小说写的那样,好不容易练成了武功,却赫然发觉没有武林大会、没有比武决斗,最终活不下去而集体自杀了。很多人将人生目标设定在一个显而易见的外在成就上,最后发现它其实是虚幻的而活不下去。
庄子生于战国中期,因此要与世界保持距离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的哲学思想讲求的是人要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并随之改变,且不让自己受到任何干扰和伤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尐婷
2018-09-02 16:27:45 摘录
庄子喜欢自由自在地幻想,他曾说:“天空看起来是湛蓝色的,非常优美。如果你从天空的高度看地球,也是一样美。”有距离就有美感,平常我们会抱怨这个世界,是因为没有距离,距离太近容易产生压力。天空距离我们很远,我们自然能够加以欣赏。庄子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委屈、非常穷困的,一个人若是生在乱世、生活穷困,却还能活得快乐,是很难得的,一般人如果在那种情境之下,必定会痛苦烦恼,甚至想要自杀。
庄子认为智慧的最高境界是体悟“未始有物”,根本不曾有万物存在。
庄子对乱世有一定程度的观察和体认,而且像他这么有智慧的人,不可能每天浑浑噩噩,他不但过得快乐逍遥,还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让人欣赏,这就是我们想探讨的秘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尐婷
2018-08-27 19:30:38 摘录
我归纳儒家思想为四字诀:“约、恕、俭、敬”,即
对自己要约,对别人要恕,对物质要俭,对神明要敬。至于道家,也有另一套四字诀:“安、化、乐、游”,即与自己要安,与别人要化,与自然要乐,与大道要游。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尐婷
2018-08-27 19:26:58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主题一:人间患难深重/ 001
第一讲:深度虚无主义/ 002
省思痛苦与死亡/ 007
富贵暗藏危机/ 012
但求明哲保身/ 017
第二讲:身体的困境/ 021
追逐生存所需,疲困不已/ 022
钩心斗角,欲望无穷/ 024
情绪复杂多变,难以安顿/ 030
第三讲:心智的茫然/ 039
人类中心的价值观是虚妄的/ 040
本末倒置,轻重不分/ 046
卖弄智巧,错失大道/ 049
主题二:心斋与道契合/ 059
第一讲:心斋的修炼/ 060
以“气”取代耳与心:虚/ 062
虚而待物,唯道集虚/ 069
虚室生白,展现光明/ 073
第二讲:顺从“不得已”/ 080
身体的变化:老、病、丑、怪/ 081
处境的压力:贫穷与萎靡/ 087
算命的难题:吉凶依于欲望/ 092
第三讲:化解一切的执着/ 098
无情:不受好恶的干扰/ 099
无动于衷:天下人的毁誉/ 100
乘物以游心:当下自在逍遥/ 112
主题三:外化而内不化/ 117
第一讲:不与世俗争胜/ 118
和光同尘,不露锋芒/ 120
依循天下之大戒:命与义/ 130
随顺客观形势:顺人而不失己/ 132
第二讲:外化的秘诀/ 136
明白生死的常态现象/ 138
孝顺的初阶:敬,爱,忘亲/ 146
孝顺的高阶:使亲忘我,忘天下人,使天下人忘我/ 148
第三讲:内不化的快乐/ 154
悟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156
虚己以游世:与道为友/ 160
相忘于大道,永不干涸/ 163
主题四:从真实到美感/ 171
第一讲:以身合心:从技术到艺术/ 172
专注熟练而巧夺天工/ 173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178
忘适之适:一切安好/ 186
第二讲:以心合道:静与游/ 189
心如止水,水静则明如镜/ 190
精神生于道:在整体中,一无所碍/ 199
万物无一不可欣赏/ 203
第三讲:美感洋溢的生命/ 208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09
万物平等,依其个体而得到全盘肯定/ 213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225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主题一:人间患难深重/ 001
第一讲:深度虚无主义/ 002
省思痛苦与死亡/ 007
富贵暗藏危机/ 012
但求明哲保身/ 017
第二讲:身体的困境/ 021
追逐生存所需,疲困不已/ 022
钩心斗角,欲望无穷/ 024
情绪复杂多变,难以安顿/ 030
第三讲:心智的茫然/ 039
人类中心的价值观是虚妄的/ 040
本末倒置,轻重不分/ 046
卖弄智巧,错失大道/ 049
主题二:心斋与道契合/ 059
第一讲:心斋的修炼/ 060
以“气”取代耳与心:虚/ 062
虚而待物,唯道集虚/ 069
虚室生白,展现光明/ 073
第二讲:顺从“不得已”/ 080
身体的变化:老、病、丑、怪/ 081
处境的压力:贫穷与萎靡/ 087
算命的难题:吉凶依于欲望/ 092
第三讲:化解一切的执着/ 098
无情:不受好恶的干扰/ 099
无动于衷:天下人的毁誉/ 100
乘物以游心:当下自在逍遥/ 112
主题三:外化而内不化/ 117
第一讲:不与世俗争胜/ 118
和光同尘,不露锋芒/ 120
依循天下之大戒:命与义/ 130
随顺客观形势:顺人而不失己/ 132
第二讲:外化的秘诀/ 136
明白生死的常态现象/ 138
孝顺的初阶:敬,爱,忘亲/ 146
孝顺的高阶:使亲忘我,忘天下人,使天下人忘我/ 148
第三讲:内不化的快乐/ 154
悟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156
虚己以游世:与道为友/ 160
相忘于大道,永不干涸/ 163
主题四:从真实到美感/ 171
第一讲:以身合心:从技术到艺术/ 172
专注熟练而巧夺天工/ 173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178
忘适之适:一切安好/ 186
第二讲:以心合道:静与游/ 189
心如止水,水静则明如镜/ 190
精神生于道:在整体中,一无所碍/ 199
万物无一不可欣赏/ 203
第三讲:美感洋溢的生命/ 208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09
万物平等,依其个体而得到全盘肯定/ 213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225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主题一:人间患难深重/ 001
第一讲:深度虚无主义/ 002
省思痛苦与死亡/ 007
富贵暗藏危机/ 012
但求明哲保身/ 017
第二讲:身体的困境/ 021
追逐生存所需,疲困不已/ 022
钩心斗角,欲望无穷/ 024
情绪复杂多变,难以安顿/ 030
第三讲:心智的茫然/ 039
人类中心的价值观是虚妄的/ 040
本末倒置,轻重不分/ 046
卖弄智巧,错失大道/ 049
主题二:心斋与道契合/ 059
第一讲:心斋的修炼/ 060
以“气”取代耳与心:虚/ 062
虚而待物,唯道集虚/ 069
虚室生白,展现光明/ 073
第二讲:顺从“不得已”/ 080
身体的变化:老、病、丑、怪/ 081
处境的压力:贫穷与萎靡/ 087
算命的难题:吉凶依于欲望/ 092
第三讲:化解一切的执着/ 098
无情:不受好恶的干扰/ 099
无动于衷:天下人的毁誉/ 100
乘物以游心:当下自在逍遥/ 112
主题三:外化而内不化/ 117
第一讲:不与世俗争胜/ 118
和光同尘,不露锋芒/ 120
依循天下之大戒:命与义/ 130
随顺客观形势:顺人而不失己/ 132
第二讲:外化的秘诀/ 136
明白生死的常态现象/ 138
孝顺的初阶:敬,爱,忘亲/ 146
孝顺的高阶:使亲忘我,忘天下人,使天下人忘我/ 148
第三讲:内不化的快乐/ 154
悟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156
虚己以游世:与道为友/ 160
相忘于大道,永不干涸/ 163
主题四:从真实到美感/ 171
第一讲:以身合心:从技术到艺术/ 172
专注熟练而巧夺天工/ 173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178
忘适之适:一切安好/ 186
第二讲:以心合道:静与游/ 189
心如止水,水静则明如镜/ 190
精神生于道:在整体中,一无所碍/ 199
万物无一不可欣赏/ 203
第三讲:美感洋溢的生命/ 208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09
万物平等,依其个体而得到全盘肯定/ 213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225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庄子生于战国中期,因此要与世界保持距离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的哲学思想讲求的是人要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并随之改变,且不让自己受到任何干扰和伤害。
庄子认为智慧的最高境界是体悟“未始有物”,根本不曾有万物存在。
庄子对乱世有一定程度的观察和体认,而且像他这么有智慧的人,不可能每天浑浑噩噩,他不但过得快乐逍遥,还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让人欣赏,这就是我们想探讨的秘密。
对自己要约,对别人要恕,对物质要俭,对神明要敬。至于道家,也有另一套四字诀:“安、化、乐、游”,即与自己要安,与别人要化,与自然要乐,与大道要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