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看见声音
没有语言 人要如何思考 如何建立概念 享誉全球的脑神经专家 畅销书作家萨克斯 走进失聪人群的世界 【编辑推荐】: 1、J.K.罗琳、理查德·道金斯敬意推荐。清华大
……
[ 展开全部 ]
学心理学系教授蔡曙山、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精彩解读并撰写推荐序。奥利弗·萨克斯被书评家赞为20世纪难得一见的“神经学专家”,也被《纽约时报》誉为“医学桂冠诗人”。他的这一系列“探索者”读本在欧美畅销近30年,不断再版,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是风靡欧美的经典认知读物。 ·············································································· 2、在这本书中,他探索了失聪人世界的种种面向--访谈失聪人士及其家庭,造访聋哑学校,深究他们的历史。他写道:“如今我必须以新的、种族的观点去看待他们,他们是拥有独特的语言、感知与文化的人。” ·············································································· 3、萨克斯根据自己与失聪人士的交流,将他们特殊又充满坎坷的经历展现了出来,以及手语这种视觉语言的存在,让我们见识到了大脑潜能的丰富。萨克斯说:“我们用眼睛看世界,也用大脑看世界。用大脑看,也就是常说的想象。我们熟悉自己的想象模式,思维方式,它决定我们的行为,并将伴随一生。” ·············································································· 奥利弗·萨克斯TED视频地址: http://www.ted.com/talks/oliver_sacks_what_hallucination_reveals_about_our_minds 【内容简介】: 人,是语言的产物。当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时,他以为凡是人都有思想能力。但是听力“正常”的人却忘了,人是用语言来思想。没有了语言能力,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会是怎样?《看见声音:走进失聪人的寂静世界》带我们进入了失聪人的世界,讲述了他们在语言上所面对的艰酷挑战以及种种困难,探索了这个世界的种种面向,以及人何以为人。萨克斯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异国度之门,他人是一面镜子,从他人身上,我们能更好的看自己。 【媒体、名人评价】: 我从来没有想过变成聋哑人士意味着什么,被剥夺语言的权利,或者拥有另一个非凡的语言、一个社群和文化。到目前为止,这是我对这个群体的了解、想法与他们的难题。 ——奥利弗∙萨克斯 一本非凡的著作,十分具有洞察力,细致并且具有说服力。 —— 《圣路易斯邮报》 任何一个读过萨克斯的作品的读者都会得到一些新的想法,他对于事物理解的宽度似乎是无限的…主题十分吸引人,并且文字的力量十分强大。 ——《堪萨斯城明星报》
[ 收起 ]
作者:奥利弗·萨克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42
ISBN:750866478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二章 人性与语言
留鱼
2018-10-31 14:57:12 摘录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许多聋哑儿童的语言能力和知识程度都不如常人。至于那些语言和视觉能力超强的聋人,其语言功能(以及般性的视觉认知的功能)都转移到发达的左颞叶。两种极端的境遇,让我们不禁怀疑,究竟这些聋人的神经系统出了什么问题?
看到许多聋哑儿童带有“严重的语言缺陷”,拉平医生感到惊骇莫名。尤其是他们不了解“问题”的形式,不懂句子的结构—一不会操作语言符号。施莱辛格进一步指出,这种语言能力的缺陷也会影响智力发展,她表示,能力差的聋人,不仅难以理解问题的形式,而且只会指认眼前环境的事物,思想无法连贯,时间和空间都局限在当前,不会制造假设,没有层次概化的能力,且一般来说,他们的世界观早已定型。在词句或语法的表达层次方面,都显得空洞贫乏,但实际影响的层面可能会更广。
这些涵盖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缺陷,该如何划定?我们必须采取全新的观点来界定语言,超越一般所谓语法、句法、声调的分类方式。戈尔德堡提出的“独立的右颞叶语言”足以解释这些问题。右颞叶的语言专司参照性的关联(指称、标识、这个、这里、现在)——通过语言符号来建立和外在事物的关联—但到此为止,无法进一步进行符号的操控或内在的意义衍生。用比较通俗的说法,右颞叶的功用仅限于功能性的信息组织,无法升到类别化、定义性的架构层次;全然依靠“感官的信息”,不能掌握“词语的变化”。
这正是许多聋人面临的真实困境,他们只会指称眼前的事物,完全掌握不到语言的规律。换句话说,他们的语言纯粹是右颞叶的语言。这种情况和左颞叶损伤或发育不良的情况类似,因为右颞叶的语
言功能无法转移给左颞叶加工处理,只停留在原本的感官层次。
以上推论是否具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早在1967年,虽然当时对两侧颞叶的语言功能没有区分,但列尼伯格提出质疑:许多先天失聪的聋人,其颞叶是否发育不全?奈维尔以神经病理学的角度,也做出以下表示:“假使语言的经验的确会影响脑部发育,则聋人和听力正常的人在阅读英文时,两者使用的大脑部位也不一样。”她发现,许多聋人的左颞叶运作失调,因此她假设,这是由他们的英语语法能力不足所导致。不过,其中4位天生失聪的人,语法能力都很强,其左颞叶的反应也十分“正常”。于是,奈维尔得出结论:“语法能力对左颞叶健全发育确属必须—假使能在早期培养。”
拉平和施莱辛格逻辑化的精辟描述,加上奈维尔所搜集的神经解剖方面的证据,事实摆在眼前:语言经验确实会大幅影响脑部的发育;万一发育不全,或是严重毁损,就会推迟脑部的成熟,阻碍左颞叶的正常发展,使得此人的语言能力只限于右颞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留鱼
2018-10-31 14:46:02 摘录
不过,类似的强化能力甚至达到更高的层次:聋人对物体移动方向的侦测特别精确,尤其是右侧视野的移动,这和其左颞叶顶叶部位反射的脑波上升相符。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父母是聋人、本身听力正常的孩子身上,由此可见,听力无关宏旨,而是年幼时期学习手语导致(因为需要灵敏的视觉感官)。除了视野范围内的侦测功能从右颞叶转到左颞叶,奈维尔和贝鲁吉也证实,每个使用手语的聋人,包括图像辨识、图素位置和脸孔辨识等功能,也由原属的右颞叶转由左颞叶负责处理。
然而,使用手语的聋人最明显的功能强化,竟然是延伸到原本公认为纯粹掌管听觉功能的左下侧颞叶。这一点特别诡异,似乎意味着原本掌管听觉信息的区域会经过重新配置,用来处理视觉信息。人类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针对各种感知模式的适应性实在超乎想象,由此可见一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留鱼
2018-10-30 22:15:42 摘录
这项惊人的发现显然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就神经学的层次而言,虽然手语是看的,不是听的,其组织是空间性,而非序列性,人类的大脑依旧将手语视为一种语言来处理;第二,手语的运作由左叶主控,而左颞叶正是语言处理的机制所在。
依照传统的神经学理论,空间理当由右颞叶掌控,但手语一方面由左题叶掌控,却同时具有空间感。就此推断,人类脑部负责处理语言的区域似乎没那么简单,传统“分区图志”的空间观念大有商植的余地。贝鲁吉以实验证明了上述假设。其中一名研究对象布伦达( Brenda),因大脑右颞叶严重损伤,在她的心目中,左侧空间仿佛完全不存在。每当描述自己房间的内部陈设,她认为每样物品都摆在右侧,堆得乱七八槽,左侧反倒空空如也!在她的脑海中,左侧空间(分区图志的空间)就此烟消云散,一去不返(图2A-B)。但在操作手语时,她的空间感依然健在,左右两侧都能顾及(图2C)由此可见,由于右颢叶功能严重受损,她的具象空间被硬生生地拿掉。但左叶的功能照常运作,她的图志空间(语言能力的空间)还完好无缺。可见,使用手语的人具有某种超凡的空间感知能力。这是另一种形态的空间,和一般所谓的空间不能相提并论。
这种现象反映了其神经系统发育的变质。由此推断,似乎手语操作者的左题叶会通过某种前所未见的方式,“接管”一块视觉空间的区域,改变其中若干的认知功能,并强化其机制的运作,赋予一种精致新颖、高度解析、奥妙抽象的特质。如此这般,可视化语言与视觉认知才得以实现。
脑功能对手语是一种语言而非单纯的空间动作的佐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留鱼
2018-10-30 20:37:23 摘录
如此一来,斯托克认为,手语不仅具有描述和文章体裁的直线性,还包含“电影”的叙事结构。有关他的见解,从手语艺术家、剧作家、演员的直觉反应来观察,都可得到印证。
在一个手势语言中……叙事方式并非直线或文章铺陈的体裁。手语叙述的巧妙之处,宛如从普通视角突然切到局部特写,又换到远镜头,接着又跳到近距离特写等……提到哪个景象,可以立刻向后回转或向前快转,原理就如同电影剪接……不像文字叙述,手语更类似电影剪接。手语操作者的身份就像摄影师,可以任意控制变换视野和视角。对方能够随时掌握手语操作者的视觉方位,知道他在说什么。
就是这样啊!随时切换的视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推荐序1 姬十三
推荐序2 蔡曙山
作者序
第一章 走入寂静
第二章 人性与语言
第三章 无声的怒吼
延伸阅读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推荐序1 姬十三
推荐序2 蔡曙山
作者序
第一章 走入寂静
第二章 人性与语言
第三章 无声的怒吼
延伸阅读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推荐序1 姬十三
推荐序2 蔡曙山
作者序
第一章 走入寂静
第二章 人性与语言
第三章 无声的怒吼
延伸阅读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看到许多聋哑儿童带有“严重的语言缺陷”,拉平医生感到惊骇莫名。尤其是他们不了解“问题”的形式,不懂句子的结构—一不会操作语言符号。施莱辛格进一步指出,这种语言能力的缺陷也会影响智力发展,她表示,能力差的聋人,不仅难以理解问题的形式,而且只会指认眼前环境的事物,思想无法连贯,时间和空间都局限在当前,不会制造假设,没有层次概化的能力,且一般来说,他们的世界观早已定型。在词句或语法的表达层次方面,都显得空洞贫乏,但实际影响的层面可能会更广。
这些涵盖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缺陷,该如何划定?我们必须采取全新的观点来界定语言,超越一般所谓语法、句法、声调的分类方式。戈尔德堡提出的“独立的右颞叶语言”足以解释这些问题。右颞叶的语言专司参照性的关联(指称、标识、这个、这里、现在)——通过语言符号来建立和外在事物的关联—但到此为止,无法进一步进行符号的操控或内在的意义衍生。用比较通俗的说法,右颞叶的功用仅限于功能性的信息组织,无法升到类别化、定义性的架构层次;全然依靠“感官的信息”,不能掌握“词语的变化”。
这正是许多聋人面临的真实困境,他们只会指称眼前的事物,完全掌握不到语言的规律。换句话说,他们的语言纯粹是右颞叶的语言。这种情况和左颞叶损伤或发育不良的情况类似,因为右颞叶的语
言功能无法转移给左颞叶加工处理,只停留在原本的感官层次。
以上推论是否具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早在1967年,虽然当时对两侧颞叶的语言功能没有区分,但列尼伯格提出质疑:许多先天失聪的聋人,其颞叶是否发育不全?奈维尔以神经病理学的角度,也做出以下表示:“假使语言的经验的确会影响脑部发育,则聋人和听力正常的人在阅读英文时,两者使用的大脑部位也不一样。”她发现,许多聋人的左颞叶运作失调,因此她假设,这是由他们的英语语法能力不足所导致。不过,其中4位天生失聪的人,语法能力都很强,其左颞叶的反应也十分“正常”。于是,奈维尔得出结论:“语法能力对左颞叶健全发育确属必须—假使能在早期培养。”
拉平和施莱辛格逻辑化的精辟描述,加上奈维尔所搜集的神经解剖方面的证据,事实摆在眼前:语言经验确实会大幅影响脑部的发育;万一发育不全,或是严重毁损,就会推迟脑部的成熟,阻碍左颞叶的正常发展,使得此人的语言能力只限于右颞叶。
然而,使用手语的聋人最明显的功能强化,竟然是延伸到原本公认为纯粹掌管听觉功能的左下侧颞叶。这一点特别诡异,似乎意味着原本掌管听觉信息的区域会经过重新配置,用来处理视觉信息。人类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针对各种感知模式的适应性实在超乎想象,由此可见一斑。
依照传统的神经学理论,空间理当由右颞叶掌控,但手语一方面由左题叶掌控,却同时具有空间感。就此推断,人类脑部负责处理语言的区域似乎没那么简单,传统“分区图志”的空间观念大有商植的余地。贝鲁吉以实验证明了上述假设。其中一名研究对象布伦达( Brenda),因大脑右颞叶严重损伤,在她的心目中,左侧空间仿佛完全不存在。每当描述自己房间的内部陈设,她认为每样物品都摆在右侧,堆得乱七八槽,左侧反倒空空如也!在她的脑海中,左侧空间(分区图志的空间)就此烟消云散,一去不返(图2A-B)。但在操作手语时,她的空间感依然健在,左右两侧都能顾及(图2C)由此可见,由于右颢叶功能严重受损,她的具象空间被硬生生地拿掉。但左叶的功能照常运作,她的图志空间(语言能力的空间)还完好无缺。可见,使用手语的人具有某种超凡的空间感知能力。这是另一种形态的空间,和一般所谓的空间不能相提并论。
这种现象反映了其神经系统发育的变质。由此推断,似乎手语操作者的左题叶会通过某种前所未见的方式,“接管”一块视觉空间的区域,改变其中若干的认知功能,并强化其机制的运作,赋予一种精致新颖、高度解析、奥妙抽象的特质。如此这般,可视化语言与视觉认知才得以实现。
在一个手势语言中……叙事方式并非直线或文章铺陈的体裁。手语叙述的巧妙之处,宛如从普通视角突然切到局部特写,又换到远镜头,接着又跳到近距离特写等……提到哪个景象,可以立刻向后回转或向前快转,原理就如同电影剪接……不像文字叙述,手语更类似电影剪接。手语操作者的身份就像摄影师,可以任意控制变换视野和视角。对方能够随时掌握手语操作者的视觉方位,知道他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