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跨越边界的社区(修订版)
持续至今的真实“北漂”史。转型中的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经济与社会。北京“浙江村”与“浙江村人”三十年生活记录研究。“浙江村”,20世纪80年代起渐次于北京天安门以南5公里
……
[ 展开全部 ]
的 南苑地 区汇聚成形。30年来,其经济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特殊面貌、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演变,已成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体制、权力与政策的鲜活样本。作者借同乡之便,于90年代中期6年时间里对“浙江村”进行实地调查,深入“浙江村人”的日常生活,以近乎白描的写作手法,细致呈现了“浙江村”这一流动群体的落地、发展和变化中的诸多细节。对于“浙江村”的形成、结构、运作、变迁,“浙江村人”作为“外来人口”在北京的生活、生产经营、乡情民愿、与流入地及户籍所在地管理部门的互动等等,均加以极近距离的分析记录。本书时隔20年后修订再版,除对前版内容进行补充订定外,于新增序言部分特别回顾了“浙江村”和中国社会自2000年以来的变化,对“正规化”及“分割—攫取模式”进行了分析阐述。同时为便于历史比照,增绘了2017年“浙江村”疏解前分布示意图。
[ 收起 ]
作者:项飙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定价:68.00元
ISBN: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序三 2005 年英译版序言(节选)
大一还很清瘦的一十一雨文女开
2020-10-26 16:01:50 摘录
序三:任何提高自治的措施都可能降低犯罪率,但是在长期也可能引起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结构性变化。当政府面临选择:是靠“压”来解决突发性问题,还是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时,政府总偏爱前一种。换句话说,真正的问题出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
浙江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究竟我们在什么程度上可以认为国际流动和国内流动有本质的不同。
一个例子是印度南部安得拉邦,那里是我所研究的全球流动的计算机技术劳工的重要源发地。在当地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卡玛种姓中的年轻人,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然后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机会,又从印度流动到西方。“在安得拉地区(安得拉邦的沿海平原,那里有印度最肥沃的土地)有地,在海得拉巴(安得拉邦的首府,距离安得拉地区300公里)有房,在美国有
工作”,这是他们家庭的奋斗目标。
我在做浙江村”研究的时候(1992年到1998),主导中国知识界的是种精英主义,认为中国是全面落后的,尤其是其人口素质太差,而西方的自由市场模式将是中国唯一的发展目标。“浙江村”研究希望挑战这一意识。
此外,我对印度的研究使我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方面。(在2003年5月份的回访期间我得知“浙江村”南部的大兴区兴建了一个服装工业园,并吸引了四十多家“浙江村”企业入盟。这正是我在1995年大清理之前对北京市政府提出的建议。尽管这一举措有利于打破行政边界,但是这一政策仅仅惠及那些已经聚集了足够财富的大户。而普通的流动工人,包括“浙江村”里的雇工,依然要面对强大的行政藩篱和社会歧视。为一小部分人打破边界,往往意味着剩下的多数人要面临更多的障碍。比如在中国,那些受政府欢迎的成功经济人士的流动,促使大城市的房价激涨,意味着一般的流动群体的生活更加艰辛。我的“浙江村”研究带有自由放任的政策取向,而我现在觉得一个更现实的危险是,政府可能会过分迎合新成功者而损害其也群体的福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大一还很清瘦的一十一雨文女开
2020-10-26 15:49:07 摘录
我希望通过充分的细节来说服读者:自下而上的社会变化是可能的,由此形成的社会自主性是应该被允许甚至得到鼓励的。我当年那么投入地整理记录细节,是觉得一个新的历史在自己眼前形成,我被其鲜活生动深深吸引,强烈希望全世界都知道这些细节。
由于自主性的破坏,体制有了更大的控制能力,但是并不因此有更强的社会吸纳能力。新式精英因此紧随体制,而他们发展群众基础的意愿和能力都不如老的大人物了。
写这本书时,作者和调查对象有超乎寻常的亲密程度。这种熟悉,只有靠开放的,长时间的,不赶任务的浸泡才能获得。
如今的社会研究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基金申请指南、a刊要求、框架、假设,粘稠的术语和雕琢的论证,堵塞了对话,窒息了思考。
近来新兴的底层书写中,底层者多以受害人的面目出现,而不是以多面立体的、群体的、历史主体的身份站出来。多有感人的叹息,少有勃发的生命。要让群众看到饱满的自己,需要直面他们的经验和忧虑,需要解释他们的忧虑从哪来,需要亮出他们的坚韧、顽强、智慧和希望。
序三:2001年10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计划放宽户籍制度。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户籍制度本身并不是造成社会紧张的主要原因,因为户籍制度在改革开放后已经不能阻止人们实际上的流动。
其次,自发人口流动诱发的社会紧张归根结底是由行政体系的总体特征造成的,户籍制度只是这个行政体系中的一小部分。中国
行政体系严格依据地缘边界(尤其是省级)划分权利和责任。比如北京市政府在1995年清除“浙江村”时,发布了一条特别禁令:严厉禁止北京任何区县接纳浙江村人,以期把这些流动人口彻底推出北京的行政边界。
第三个也是更根本性的原因,是国家对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疑虑在地域化的行政体系下,地域和空间界限本身并不重要;地域显得重要,是因为体制相信,把人限定在具有明确行政边界的地域之内是最有效的控制手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目 录
序一(修订新版序)让他们看到饱满的自己
序二 正规化的纠结:北京“浙江村” 和中国社会二十年来的变化
序三 2005 年英译版序言(节选)
第一章 引论:从日常行为的角度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奇怪”的社区
现代和传统
总体和具体
第二章 走进“浙江村”
创造中的社区
系
在互动中认识对方
“温州的大学生”
本书的写法
第三章 周家一日
看图说话:区位与扩张
两拨人
各人的年谱
住房、设备和投资
一天的生活
一天中的来客
两年以后
小姊夫家
第四章 1984:来到北京
史前史
哥伦布的故事
来到北京
松紧两条链
一起干
摆地摊—游击战
第五章 1986—1988:站稳脚跟
登堂入室
进攻
联手:出租和引厂进店之争
执照
发明代销
“无本生意”
能人、自己人和永嘉人
“不宜久留”
第六章 1988—1992:扩张
皮夹克热
定销
边贸
老外进村和发包
批发点
打通:“全国性流动经营网络”的形成
为什么扩散
布料市场
辅料市场
劳务市场
资金市场
“家”还是“家乡”?
改造家族
生活体系
居住格局
纠纷的解决
“打天下”
房东和房客
逃跑
第七章 1992—1995:乱里挣钱
进入大商场:关系的艺术
大转包
小转租
营业员
“京温”故事
市场热和摊位热
新招数
办手续
保护人
生意圈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
大院
多人合作和多向投资
乱极了
自卫组织和公安系统
帮派的形成
帮派组织
帮派和大人物
联络处和联防队
第八章 1995:波折和回潮
建立爱心小组
“搭架子”和合同策略
对弈策略的挫折
刘家大院
风波乍起
突然的变化
自拆阶段
强行拆除
3 个月以后……
大院卷土重来
新热点
第九章 讨论:关系丛
分离和重叠
大小相配——社区的基本格局
“锁住”
亲友锁客户
关系丛
关系中人
比较:开放下的聚合
第十章 未来:新社会空间
新空间
“套”
跨越边界的社区
后记:理解的知识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索引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目 录
序一(修订新版序)让他们看到饱满的自己
序二 正规化的纠结:北京“浙江村” 和中国社会二十年来的变化
序三 2005 年英译版序言(节选)
第一章 引论:从日常行为的角度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奇怪”的社区
现代和传统
总体和具体
第二章 走进“浙江村”
创造中的社区
系
在互动中认识对方
“温州的大学生”
本书的写法
第三章 周家一日
看图说话:区位与扩张
两拨人
各人的年谱
住房、设备和投资
一天的生活
一天中的来客
两年以后
小姊夫家
第四章 1984:来到北京
史前史
哥伦布的故事
来到北京
松紧两条链
一起干
摆地摊—游击战
第五章 1986—1988:站稳脚跟
登堂入室
进攻
联手:出租和引厂进店之争
执照
发明代销
“无本生意”
能人、自己人和永嘉人
“不宜久留”
第六章 1988—1992:扩张
皮夹克热
定销
边贸
老外进村和发包
批发点
打通:“全国性流动经营网络”的形成
为什么扩散
布料市场
辅料市场
劳务市场
资金市场
“家”还是“家乡”?
改造家族
生活体系
居住格局
纠纷的解决
“打天下”
房东和房客
逃跑
第七章 1992—1995:乱里挣钱
进入大商场:关系的艺术
大转包
小转租
营业员
“京温”故事
市场热和摊位热
新招数
办手续
保护人
生意圈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
大院
多人合作和多向投资
乱极了
自卫组织和公安系统
帮派的形成
帮派组织
帮派和大人物
联络处和联防队
第八章 1995:波折和回潮
建立爱心小组
“搭架子”和合同策略
对弈策略的挫折
刘家大院
风波乍起
突然的变化
自拆阶段
强行拆除
3 个月以后……
大院卷土重来
新热点
第九章 讨论:关系丛
分离和重叠
大小相配——社区的基本格局
“锁住”
亲友锁客户
关系丛
关系中人
比较:开放下的聚合
第十章 未来:新社会空间
新空间
“套”
跨越边界的社区
后记:理解的知识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索引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目 录
序一(修订新版序)让他们看到饱满的自己
序二 正规化的纠结:北京“浙江村” 和中国社会二十年来的变化
序三 2005 年英译版序言(节选)
第一章 引论:从日常行为的角度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奇怪”的社区
现代和传统
总体和具体
第二章 走进“浙江村”
创造中的社区
系
在互动中认识对方
“温州的大学生”
本书的写法
第三章 周家一日
看图说话:区位与扩张
两拨人
各人的年谱
住房、设备和投资
一天的生活
一天中的来客
两年以后
小姊夫家
第四章 1984:来到北京
史前史
哥伦布的故事
来到北京
松紧两条链
一起干
摆地摊—游击战
第五章 1986—1988:站稳脚跟
登堂入室
进攻
联手:出租和引厂进店之争
执照
发明代销
“无本生意”
能人、自己人和永嘉人
“不宜久留”
第六章 1988—1992:扩张
皮夹克热
定销
边贸
老外进村和发包
批发点
打通:“全国性流动经营网络”的形成
为什么扩散
布料市场
辅料市场
劳务市场
资金市场
“家”还是“家乡”?
改造家族
生活体系
居住格局
纠纷的解决
“打天下”
房东和房客
逃跑
第七章 1992—1995:乱里挣钱
进入大商场:关系的艺术
大转包
小转租
营业员
“京温”故事
市场热和摊位热
新招数
办手续
保护人
生意圈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
大院
多人合作和多向投资
乱极了
自卫组织和公安系统
帮派的形成
帮派组织
帮派和大人物
联络处和联防队
第八章 1995:波折和回潮
建立爱心小组
“搭架子”和合同策略
对弈策略的挫折
刘家大院
风波乍起
突然的变化
自拆阶段
强行拆除
3 个月以后……
大院卷土重来
新热点
第九章 讨论:关系丛
分离和重叠
大小相配——社区的基本格局
“锁住”
亲友锁客户
关系丛
关系中人
比较:开放下的聚合
第十章 未来:新社会空间
新空间
“套”
跨越边界的社区
后记:理解的知识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索引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浙江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究竟我们在什么程度上可以认为国际流动和国内流动有本质的不同。
一个例子是印度南部安得拉邦,那里是我所研究的全球流动的计算机技术劳工的重要源发地。在当地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卡玛种姓中的年轻人,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然后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机会,又从印度流动到西方。“在安得拉地区(安得拉邦的沿海平原,那里有印度最肥沃的土地)有地,在海得拉巴(安得拉邦的首府,距离安得拉地区300公里)有房,在美国有
工作”,这是他们家庭的奋斗目标。
我在做浙江村”研究的时候(1992年到1998),主导中国知识界的是种精英主义,认为中国是全面落后的,尤其是其人口素质太差,而西方的自由市场模式将是中国唯一的发展目标。“浙江村”研究希望挑战这一意识。
此外,我对印度的研究使我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方面。(在2003年5月份的回访期间我得知“浙江村”南部的大兴区兴建了一个服装工业园,并吸引了四十多家“浙江村”企业入盟。这正是我在1995年大清理之前对北京市政府提出的建议。尽管这一举措有利于打破行政边界,但是这一政策仅仅惠及那些已经聚集了足够财富的大户。而普通的流动工人,包括“浙江村”里的雇工,依然要面对强大的行政藩篱和社会歧视。为一小部分人打破边界,往往意味着剩下的多数人要面临更多的障碍。比如在中国,那些受政府欢迎的成功经济人士的流动,促使大城市的房价激涨,意味着一般的流动群体的生活更加艰辛。我的“浙江村”研究带有自由放任的政策取向,而我现在觉得一个更现实的危险是,政府可能会过分迎合新成功者而损害其也群体的福利。
由于自主性的破坏,体制有了更大的控制能力,但是并不因此有更强的社会吸纳能力。新式精英因此紧随体制,而他们发展群众基础的意愿和能力都不如老的大人物了。
写这本书时,作者和调查对象有超乎寻常的亲密程度。这种熟悉,只有靠开放的,长时间的,不赶任务的浸泡才能获得。
如今的社会研究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基金申请指南、a刊要求、框架、假设,粘稠的术语和雕琢的论证,堵塞了对话,窒息了思考。
近来新兴的底层书写中,底层者多以受害人的面目出现,而不是以多面立体的、群体的、历史主体的身份站出来。多有感人的叹息,少有勃发的生命。要让群众看到饱满的自己,需要直面他们的经验和忧虑,需要解释他们的忧虑从哪来,需要亮出他们的坚韧、顽强、智慧和希望。
序三:2001年10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计划放宽户籍制度。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户籍制度本身并不是造成社会紧张的主要原因,因为户籍制度在改革开放后已经不能阻止人们实际上的流动。
其次,自发人口流动诱发的社会紧张归根结底是由行政体系的总体特征造成的,户籍制度只是这个行政体系中的一小部分。中国
行政体系严格依据地缘边界(尤其是省级)划分权利和责任。比如北京市政府在1995年清除“浙江村”时,发布了一条特别禁令:严厉禁止北京任何区县接纳浙江村人,以期把这些流动人口彻底推出北京的行政边界。
第三个也是更根本性的原因,是国家对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疑虑在地域化的行政体系下,地域和空间界限本身并不重要;地域显得重要,是因为体制相信,把人限定在具有明确行政边界的地域之内是最有效的控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