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
……
[ 展开全部 ]
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这一切的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日本亚马逊2014年度销售冠军,连续300天雄踞销售榜首!★蔡康永、张德芬 陈文茜、曾宝仪、勇气推荐!★张沛超、胡慎之、动机在杭州 作序推荐!★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
[ 收起 ]
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39.8
ISBN: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111 )
评价 (1 )
本书的赞誉
王世否
2021-12-13 00:35:30 摘录
青年:那么,实际上通过先生的改变,您父亲也发生变化了吗?
哲人:我的变化不是“为了改变父亲”。那是一种想要操纵别人的错误想法。
我改变了,发生变化的只是“我”。作为结果,对方会怎样我不知道,也无法左右,这也是课题分离。当然,随着我的变化——不是通过我的变化——对方也会发生改变。也许很多情况下对方不得不改变,但那不是目的,而且也可能不会发生。总之,把改变自己当成操纵他人的手段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王世否
2021-12-13 00:31:14 摘录
哲人:既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将错就错,只是分离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并且,“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王世否
2021-12-12 05:42:23 摘录
我的建议是这样。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
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王世否
2021-12-12 05:39:40 摘录
哲人:分离就是这么回事。你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所以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那么,人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的视线呢?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你还不会进行课题分离。把原本应该是别人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王世否
2021-12-12 05:35:49 摘录
哲人:苦恼于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父母往往容易认为:孩子就是我的人生。总之就是把孩子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总是只考虑孩子,而当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自我。
但即使父母再怎么背负孩子的课题,孩子依然是独立的个人,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孩子的学习、工作、结婚对象或者哪怕是日常行为举止都不会完全按照父母所想。当然,我也会担心甚至会想要去干涉。但是,刚才我也说过:“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王世否
2021-12-12 05:33:50 摘录
哲人:接受心理咨询辅导之后,被辅导者下什么样的决心、是否改变生活方式,这都是被辅导者本人的课题,辅导顾问不能干涉。
青年:不不,怎么能有那么不负责任的态度呢?
哲人:当然,辅导顾问要竭尽全力地加以援助,但不可以妄加干涉。某个国家有这么一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阿德勒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辅导以及对别人的一切援助都遵循这个要求。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青年:辅导顾问不改变被辅导者的人生吗?
哲人: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王世否
2021-12-12 05:31:51 摘录
哲人: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1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王世否
2021-12-12 05:17:01 摘录
人根本不可能一个人活着,只有在社会性的环境之下才能成为“个人”。因此,阿德勒心理学把作为个人的“自立”和在社会中的“和谐”作为重大目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王世否
2021-12-12 05:15:58 摘录
请你这样想,如果在一起感到苦闷或者紧张,那即使是恋爱关系也不能称之为爱。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另一方面,束缚是想要支配对方的表现,也是一种基于不信任感的想法。与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处在同一个空间里,那就根本不可能保持一种自然状态。阿德勒说:“如果想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恋爱中的平等与信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王世否
2021-12-12 05:12:03 摘录
青年:唉?请稍等!先生您是说他们并非不想工作或者拒绝劳动,只是为了逃避“工作方面的人际关系”才不想去上班的?
哲人:本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暂且不论,但核心问题就是人际关系。例如,为了求职而发出简历,面试了却没被任何公司录取,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思来想去便开始怀疑工作的意义。或者,在工作中遭遇重大失败,由于自己的失误致使公司遭受巨额损失,眼前一片黑暗,于是开始讨厌再去公司上班。这些情况都不是讨厌工作本身,而是讨厌因为工作而受到他人的批评和指责,讨厌被贴上“你没有能力”或者“你不适合这个工作”之类的无能标签,更讨厌无可替代的“我”的尊严受到伤害。也就是说,一切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我很赞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王世否
2021-12-12 05:02:25 摘录
哲人:如果遭人当面辱骂,我就会考虑一下那个人隐藏的“目的”。不仅仅是直接性的当面辱骂,当被对方的言行激怒的时候,也要认清对方是在挑起“权力之争”。
青年:权力之争?
哲人:例如,孩子有时候会通过恶作剧来捉弄大人。在很多情况下,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他们往往会在大人真正发火之前停止恶作剧。但是,如果在大人真正生气的时候孩子依然不停止恶作剧,那么其目的就是“斗争”本身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云起寄雪
2021-02-04 11:04:17 摘录
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如果按照希腊语言里面对“善”的解释来看,仿佛“不幸”是我们自己主动寻找的?是为了让我们自己获得好处?而我们所感知的痛苦,难道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发现藏在“不幸”里面的好处?我理解能力有限,暂时有点难以接受这个说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云起寄雪
2021-02-04 11:03:19 摘录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不知道我理解是否正确呢?为嘛我想用小麦来举例子呢?????????你可以选择把小麦种下去,通过辛勤劳作来获得更多的麦子,也可以选择把它卖给别人换钱,还可以把它磨成面粉做成不同的面食裹腹,或者你可以送给更有需要的人,获得感谢。都是麦子,但是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就不同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本书的赞誉
推荐序一 勇气的心理学
推荐序二 自我的枷锁和解放
推荐序三 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译者序
引言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第三巨头”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弗洛伊德说错了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
你想“变成别人”吗?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 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浪漫的红线和坚固的锁链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那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人际关系“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
有鼓励才有勇气
有价值就有勇气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信用和信赖有何区别?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年轻人也有胜过长者之处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
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
甘于平凡的勇气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舞 动 人 生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对决“人生最大的谎言”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后记
作译者简介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本书的赞誉
推荐序一 勇气的心理学
推荐序二 自我的枷锁和解放
推荐序三 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译者序
引言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第三巨头”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弗洛伊德说错了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
你想“变成别人”吗?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 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浪漫的红线和坚固的锁链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那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人际关系“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
有鼓励才有勇气
有价值就有勇气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信用和信赖有何区别?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年轻人也有胜过长者之处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
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
甘于平凡的勇气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舞 动 人 生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对决“人生最大的谎言”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后记
作译者简介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本书的赞誉
推荐序一 勇气的心理学
推荐序二 自我的枷锁和解放
推荐序三 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译者序
引言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第三巨头”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弗洛伊德说错了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
你想“变成别人”吗?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 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浪漫的红线和坚固的锁链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那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人际关系“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
有鼓励才有勇气
有价值就有勇气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信用和信赖有何区别?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年轻人也有胜过长者之处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
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
甘于平凡的勇气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舞 动 人 生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对决“人生最大的谎言”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后记
作译者简介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哲人:我的变化不是“为了改变父亲”。那是一种想要操纵别人的错误想法。
我改变了,发生变化的只是“我”。作为结果,对方会怎样我不知道,也无法左右,这也是课题分离。当然,随着我的变化——不是通过我的变化——对方也会发生改变。也许很多情况下对方不得不改变,但那不是目的,而且也可能不会发生。总之,把改变自己当成操纵他人的手段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
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但即使父母再怎么背负孩子的课题,孩子依然是独立的个人,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孩子的学习、工作、结婚对象或者哪怕是日常行为举止都不会完全按照父母所想。当然,我也会担心甚至会想要去干涉。但是,刚才我也说过:“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青年:不不,怎么能有那么不负责任的态度呢?
哲人:当然,辅导顾问要竭尽全力地加以援助,但不可以妄加干涉。某个国家有这么一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阿德勒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辅导以及对别人的一切援助都遵循这个要求。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青年:辅导顾问不改变被辅导者的人生吗?
哲人: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另一方面,束缚是想要支配对方的表现,也是一种基于不信任感的想法。与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处在同一个空间里,那就根本不可能保持一种自然状态。阿德勒说:“如果想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哲人:本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暂且不论,但核心问题就是人际关系。例如,为了求职而发出简历,面试了却没被任何公司录取,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思来想去便开始怀疑工作的意义。或者,在工作中遭遇重大失败,由于自己的失误致使公司遭受巨额损失,眼前一片黑暗,于是开始讨厌再去公司上班。这些情况都不是讨厌工作本身,而是讨厌因为工作而受到他人的批评和指责,讨厌被贴上“你没有能力”或者“你不适合这个工作”之类的无能标签,更讨厌无可替代的“我”的尊严受到伤害。也就是说,一切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青年:权力之争?
哲人:例如,孩子有时候会通过恶作剧来捉弄大人。在很多情况下,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他们往往会在大人真正发火之前停止恶作剧。但是,如果在大人真正生气的时候孩子依然不停止恶作剧,那么其目的就是“斗争”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