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

《见识》是硅谷投资人、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吴军博士首部认知升级类著作,吴军老师认为,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因此在书中,他将自己的经历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吴军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定价:CNY 49.00元
  • ISBN:
第五章 拒绝伪工作者
  • 芊程似锦
    2021-07-28 22:30:33 摘录
    效率高低不取决于开始了多少工作,而在于完成了多少。很多我们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想通了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它们是伪工作。所以,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生活中,提高效率都需要从拒绝伪工作开始。
    一个人的效率很难提高时,自己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少做一点事情,有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了,而不是挤压时间把所有的事情凑合做完。
    任务不定义清楚就开始工作是被禁止的。在执行的过程中目标可以有所变动,但是变动不大。
    动态迭代的过程中,一个人所追求的不应该是完成了百分之几或者百分之几十的工作,而是做完了哪几件重要的事情。
    一个有经验的人,应该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且优先完成它们。(而这是所有新员工都欠缺的技能)
    怎样才能防止员工成为伪工作者呢?首先,管理者要让员工站在“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最大获益”的高度去工作。这样,他们才能在做不完的工作中动脑筋去寻找那些对公司最有帮助的事情去做,而不是简单应付老板派下来的任务,然后向老板交差。员工的主动性很重要。其次,管理者要让员工明白,积极工作(而不是消极完成任务),最大的受益方是自己。
    伪工作做的越多,个人进步就越慢,甚至能力还会倒退。
    当你因为总也干不完的工作而焦虑时,不妨试试先停下来,重新梳理一遍手边的工作:主动地站在对公司业务帮助大的角度,站在提升自己能力的角度,把那些最重要的工作找出来并完成它们。
    从教育下一代的角度上看,一个家庭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
    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误区:一:简单重复。二:习惯性失败(好好高骛远、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教训,脸皮还很薄,不好意思请教);简单地重复失败是永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的。三:狗熊掰棒子(10000小时的努力需要一个积累的效应,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限度地复用第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从头开始。)
    三板斧破困境:第一板斧:确立“愿景—目标—道路”(人要想进步,就必须给自己确立一个合适的愿景。任何一个公司,领导对于这种不断挑战自己往上走的人都是欢迎的。)第二板斧: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这句话的三层意思:第一层,相当于我们说的换位思考。第二层,凡事要习惯回过头来三思。第三层,即使对方真的是胡说八道,也要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 ,找出其中的合理性。如果我们总是能从不中听的话重找到合理性,不仅进步快,而且眼界、气度都会比常人高处很多。)第三板斧,凡事做记录,这样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遗憾的是,大部分人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以为自己能记住,但实际上很快就忘了。做记录的另一个好处是,在记录的过程中又思考了一遍,进步得会更快。欧美人比较喜欢记录,比如工业崛起的时代,当时如何做实验的,今天依然能够找到记录,这样经验也容易积累和传承。相反,不做记录,失传就是个常见的词,以至常常在低水平上重复发明。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愿意开头而不愿意收尾,九十九步都走了,就是懒得把最后一步走完,“凡事差不多就可以了”,总觉得最后一点即使不做也无关大局,但是这样完成事情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走完一百步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做东西,做事情上,还体现在交流和沟通上)。
    看到差距,就提醒自己自我改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