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
……
[ 展开全部 ]
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它基于TA沟通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讲述了一个抑郁症病人通过十次心理咨询,终于找回快乐和自信的全过程。在书中,可以看到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沟通技巧,也可以看到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流程的模板。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 收起 ]
作者:【英】罗伯特·戴博德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定价:38.00元
ISBN: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83 )
评价 (1 )
第六章 探索童年
1343li
2022-03-03 22:32:54 摘录
蛤蟆愣了一下,说:“你确定吗?我是说,所有孩子不都是依赖着父母吗?在你弱小而无助时,这难道不是很自然的行为吗?”
“是的,”苍鹭答道,“可对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很少有人能完全达成这点,有些人能部
分达成,而很多人则会依赖一辈子。”
“那这跟顺从行为有什么关系?”蛤蟆略带谨慎地问。
“我的意思是,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换句话说,这些人永远都没有真正长大成人。”苍鹭说
转。 什么才是成长?依赖到独立的进步过程,从一生下来,我们就处于依赖父母的心理状态下,我们知道依赖的好处,安心且舒适,安全且开心,所以小时候是依赖父母,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依赖的对象就转移了,转到了另一半身上,我们渴望从另一半得到爱和关怀,似乎是没有错的,但前提你得拥有让自己能够被依赖的能力,否则单方面的依赖是永远无法平衡的天平。
所以小孩的成长过程就会有叛逆期吗?感觉叛逆期就是自主脱离父母依赖最终走向与父母和解的过程在情感关系里。
使用“武力“压迫使人顺从的行为,是一种无法传递爱和阻断分享交流的行为,从而方式不变的情况下,会从童年延续到成年甚至终身,这是一个悲惨的事情。学会用理解的方式去表达传递情感很重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1343li
2022-03-03 22:28:19 摘录
蛤蟆内心因为回忆起久远的往事而感到悲哀与不快,可虽然久远,那些记忆和感受在他的意识里却如此鲜活,仿佛就在眼前。然而他身体里的另一部分却感觉受挑战而保持着警醒,所以能客观而不受影响地思考这些事情。
“我猜,如果你被迫顺从某个人,就意味着你不与他争辩。你照他们说的去做,而且同意他们的想法。”蛤蟆缓缓地说。
“很好,我要把这个写下来,因为我认为你正在觉察某些非常重要的东西。”苍鹭走到白纸板前写了标题“顺从行为”,在标题下写上“同意”。“还有吗?”他问。
蛤蟆沉思了一会儿说:“除了顺从我父母的意愿之外,我还总是想要“取悦”他们。
苍鹭紧紧注视着蛤蟆,他意识到,此时此刻,蛤蟆的声音和样子与说出的话完全吻合。蛤蟆看上去、听上去都那么悲伤,连他的情绪也明显像个极度悲伤的孩子。这种悲伤深深感染了苍鹭,他静静坐着,尽力走进蛤蟆的回忆,去体验蛤蟆的悲伤一一这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这便是所谓的“共情”。蛤蟆也感觉到了,这无声的支持和理解带给他直击灵魂的力量。
苍鹭判断时间该差不多了,便说:“好了,现在我们要继续推进了。之前你说你总想取悦父母,我要把这一条加入顺从行为里去吗?”“你还可以加上另一条:“道歉”
蛤蟆在白纸板上写下了“道歉”一词,接着便转身对苍鹭说:“你知道吗?我开始意识到这些不仅是我的过去,也是我的现在。我在过去学会的事情,和我现在的行为出奇地相似。不知道我该不该觉得惊讶。”
“我想,真正让人惊讶的是我们成年后有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你只要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其实非常明显。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有诗人曾说‘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1343li
2022-03-03 09:44:52 摘录
“我觉得,当我回想早年的日子,我想起的是我父母的愤怒,而不是我自己的。总有人对我指手画脚。父亲经常在我表现不好时冲我发怒。”
“所以父母若是严厉挑剔,这个孩子就必须学习如何应对他们,他会将自然行为调整为最能适应现状的行为。所以这个孩子最有可能做什么?”
“这是说我们又回到‘适应型儿童’的话题上来了吗?”
“完全正确。你要记住,就像是画家调色板上的红黄蓝三原色一样,每一个‘自然型儿童,都具备基本情感。但随后我们必须学习调整自然行为来适应特殊情形。我们会将三原色的色调调暗,使它们看上去柔和,以利于生存,同时也借此保护我们个体的完整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得学会处理愤怒,包括父母的愤怒,还有我们自己的。”苍鹭停顿了一下,又问,“你怎么看,蛤蟆?”“真是难以想象。”蛤蟆若有所思地回答,“我在思考你说的基本情感和三原色,想象要怎样画一幅画来描绘一个正在发展情感和情绪的孩子与他父母之间的纠葛。父母是那么固执地认定是非对错,又远比孩子强大得多。孩子们是怎么在这场战斗中活下来的?”
蛤蟆想了一会儿说:“如果这个人确实没有力量,就必须学习顺从压迫者。不然可能无法生活下去。”
“这样。所以在你还是个孩子时,是不是也一样得学习如何顺从你父母严苛的要求和心愿?”
“那么,那时的你会做什么?”苍鹭问。蛤蟆对此思考了一会儿。他的内心因为回忆起久远的往事而感到悲哀与不快,可虽然久远,那些记忆和感受在他的意识里却如此鲜活,仿佛就在眼前
家长把怒火发到孩子身上,孩子隐忍多,反抗少,一次一次,一颗害怕引起争执的玻璃心养成了,不知道怎么面对争执,就使劲避免争执。让步、让步,愤怒,最终演化成内疚,明明不是自己的错,也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害怕争执、不会解决,活在没有争执的假象里,表现着自己的宽容、大度、无所谓,不关心自己在想什么,不敢说出来真实的想法,还觉得这是艺术技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1343li
2022-03-02 10:47:49 摘录
这些记忆擅自闯入了蛤蟆的脑海里,而在这些记忆底下,一股愤怒正在累积,强烈却无力。无力是因为他不确定他在对谁愤怒,或者对什么事情愤怒。于是就造成了这个结果:他开始为自己的愤怒感到内疚!因为在内心深处,他知道自己对父母是极度愤怒的,这一点可能他连苍鹭都不会告诉。然而这种愤怒给他带来了很难化解的问题。小的时候,父母想必为他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而今他住的漂亮庄园也是从父母那儿继承来的。之后父母还确保蛤蟆的生活费绰绰有余。更让他为难的是,父母都已去世好一段时间了!他们活着时蛤蟆都自觉很难生他们的气,何况现在他们都已不在人世,就更难了!可他内心的愤怒情绪却不肯消退。
你看,悲伤的原因是真实可见的:你想起了不快乐的时光,你自然会有悲伤和不快乐的情绪,所以你哭了。你能接受这个解释吗?应该可以,”蛤蟆哧哧地吸着鼻子说,“可我不喜欢像刚才那样号陶大哭。
“你肯定不喜欢,可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它们,
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转
乔布斯一遇到挫折就喜欢哭,而且不分场合,哭得很狠的那种,其实哭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也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只有发泄完情绪之后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允许孩子正常的情感宣泄,想哭的时候就哭,做父母要学会导孩子宣泄情感,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大人的节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1343li
2022-03-02 10:30:05 摘录
他拾起了遗忘许久的童年往事,记忆犹新的事件更是反复在脑海中上演,而父母和祖父母的样子也从未模糊。他在阁楼找到了一本老相册,里面全是泛黄的家庭老照片。蛤蟆感到一阵巨大的悲伤涌来,不是因为照片里的人都已去世,而是因为他极少是照片里的主角。
蛤蟆记得严苛的父亲,他总觉得自己没能达到父亲的高要求,而且永远也达不到。
蛤蟆记得小时候母亲也曾和自己嬉笑逗闹,可他觉察到母亲是那么在意丈夫的评价,总在看脸色,生怕丈夫不满意。她为了避免惹丈夫不快,便遵循他严格的育儿观,常常对蛤蟆刻意收起慈母的一面。在蛤蟆的记忆里,母亲拥抱他的次数少得可怜。
随着下一次咨询时间的临近,蛤蟆感到从未有过的复杂情绪。主要的情绪是悲伤和抑郁,因为他想起了孤独的童年,其中并没有多少爱或快乐的回忆。即便如此,他还能记起另外一些人,像龙套角色一样在他的人生剧本里一闪而过,他们不经意的举止和唤起的情绪,让他目睹了大
千世界里的各种“异类”。
转:人的自我疗愈,必须要回到童年,重塑原生家
庭带来的影响,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首先关注的一定要是人,其次再是人的行动及行动的产物。就比如为对象送饭到工作的地点,应该首先关注对象来见你了,再关注他为你带来的东西。
父亲的严苛,母亲的软弱,都映射到了自己身上,是面对伤痛时的恐惧,是恐惧下惊慌失措的无助。悲痛的情感是根深蒂固存在着,一直是那个无助的小小孩子拼命挣扎。挣脱束缚认为就是摆脱,是错误的选择逃避来回避直面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恐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Crcsteve丶-ShAne
2021-11-17 22:10:28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今天要早睡
2021-05-15 21:36:34 摘录
毕竟你也同意,愤怒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基本情感之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章 整个人都不太好
第二章 挚友前来相助
第三章 初见咨询师
第四章 抑郁的原因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第六章 探索童年
第七章 愤怒的表现
第八章 意外访客
第九章 秘密协议
第十章 午餐聚会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第十二章 说出人生故事
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第十四章 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第十五章 最后一次面谈
第十六章 道别与新生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章 整个人都不太好
第二章 挚友前来相助
第三章 初见咨询师
第四章 抑郁的原因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第六章 探索童年
第七章 愤怒的表现
第八章 意外访客
第九章 秘密协议
第十章 午餐聚会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第十二章 说出人生故事
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第十四章 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第十五章 最后一次面谈
第十六章 道别与新生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一章 整个人都不太好
第二章 挚友前来相助
第三章 初见咨询师
第四章 抑郁的原因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第六章 探索童年
第七章 愤怒的表现
第八章 意外访客
第九章 秘密协议
第十章 午餐聚会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第十二章 说出人生故事
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第十四章 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第十五章 最后一次面谈
第十六章 道别与新生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是的,”苍鹭答道,“可对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很少有人能完全达成这点,有些人能部
分达成,而很多人则会依赖一辈子。”
“那这跟顺从行为有什么关系?”蛤蟆略带谨慎地问。
“我的意思是,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换句话说,这些人永远都没有真正长大成人。”苍鹭说
转。 什么才是成长?依赖到独立的进步过程,从一生下来,我们就处于依赖父母的心理状态下,我们知道依赖的好处,安心且舒适,安全且开心,所以小时候是依赖父母,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依赖的对象就转移了,转到了另一半身上,我们渴望从另一半得到爱和关怀,似乎是没有错的,但前提你得拥有让自己能够被依赖的能力,否则单方面的依赖是永远无法平衡的天平。
所以小孩的成长过程就会有叛逆期吗?感觉叛逆期就是自主脱离父母依赖最终走向与父母和解的过程在情感关系里。
使用“武力“压迫使人顺从的行为,是一种无法传递爱和阻断分享交流的行为,从而方式不变的情况下,会从童年延续到成年甚至终身,这是一个悲惨的事情。学会用理解的方式去表达传递情感很重要
“我猜,如果你被迫顺从某个人,就意味着你不与他争辩。你照他们说的去做,而且同意他们的想法。”蛤蟆缓缓地说。
“很好,我要把这个写下来,因为我认为你正在觉察某些非常重要的东西。”苍鹭走到白纸板前写了标题“顺从行为”,在标题下写上“同意”。“还有吗?”他问。
蛤蟆沉思了一会儿说:“除了顺从我父母的意愿之外,我还总是想要“取悦”他们。
苍鹭紧紧注视着蛤蟆,他意识到,此时此刻,蛤蟆的声音和样子与说出的话完全吻合。蛤蟆看上去、听上去都那么悲伤,连他的情绪也明显像个极度悲伤的孩子。这种悲伤深深感染了苍鹭,他静静坐着,尽力走进蛤蟆的回忆,去体验蛤蟆的悲伤一一这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这便是所谓的“共情”。蛤蟆也感觉到了,这无声的支持和理解带给他直击灵魂的力量。
苍鹭判断时间该差不多了,便说:“好了,现在我们要继续推进了。之前你说你总想取悦父母,我要把这一条加入顺从行为里去吗?”“你还可以加上另一条:“道歉”
蛤蟆在白纸板上写下了“道歉”一词,接着便转身对苍鹭说:“你知道吗?我开始意识到这些不仅是我的过去,也是我的现在。我在过去学会的事情,和我现在的行为出奇地相似。不知道我该不该觉得惊讶。”
“我想,真正让人惊讶的是我们成年后有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你只要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其实非常明显。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有诗人曾说‘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父母若是严厉挑剔,这个孩子就必须学习如何应对他们,他会将自然行为调整为最能适应现状的行为。所以这个孩子最有可能做什么?”
“这是说我们又回到‘适应型儿童’的话题上来了吗?”
“完全正确。你要记住,就像是画家调色板上的红黄蓝三原色一样,每一个‘自然型儿童,都具备基本情感。但随后我们必须学习调整自然行为来适应特殊情形。我们会将三原色的色调调暗,使它们看上去柔和,以利于生存,同时也借此保护我们个体的完整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得学会处理愤怒,包括父母的愤怒,还有我们自己的。”苍鹭停顿了一下,又问,“你怎么看,蛤蟆?”“真是难以想象。”蛤蟆若有所思地回答,“我在思考你说的基本情感和三原色,想象要怎样画一幅画来描绘一个正在发展情感和情绪的孩子与他父母之间的纠葛。父母是那么固执地认定是非对错,又远比孩子强大得多。孩子们是怎么在这场战斗中活下来的?”
蛤蟆想了一会儿说:“如果这个人确实没有力量,就必须学习顺从压迫者。不然可能无法生活下去。”
“这样。所以在你还是个孩子时,是不是也一样得学习如何顺从你父母严苛的要求和心愿?”
“那么,那时的你会做什么?”苍鹭问。蛤蟆对此思考了一会儿。他的内心因为回忆起久远的往事而感到悲哀与不快,可虽然久远,那些记忆和感受在他的意识里却如此鲜活,仿佛就在眼前
家长把怒火发到孩子身上,孩子隐忍多,反抗少,一次一次,一颗害怕引起争执的玻璃心养成了,不知道怎么面对争执,就使劲避免争执。让步、让步,愤怒,最终演化成内疚,明明不是自己的错,也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害怕争执、不会解决,活在没有争执的假象里,表现着自己的宽容、大度、无所谓,不关心自己在想什么,不敢说出来真实的想法,还觉得这是艺术技巧。
你看,悲伤的原因是真实可见的:你想起了不快乐的时光,你自然会有悲伤和不快乐的情绪,所以你哭了。你能接受这个解释吗?应该可以,”蛤蟆哧哧地吸着鼻子说,“可我不喜欢像刚才那样号陶大哭。
“你肯定不喜欢,可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它们,
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转
乔布斯一遇到挫折就喜欢哭,而且不分场合,哭得很狠的那种,其实哭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也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只有发泄完情绪之后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允许孩子正常的情感宣泄,想哭的时候就哭,做父母要学会导孩子宣泄情感,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大人的节奏。
蛤蟆记得严苛的父亲,他总觉得自己没能达到父亲的高要求,而且永远也达不到。
蛤蟆记得小时候母亲也曾和自己嬉笑逗闹,可他觉察到母亲是那么在意丈夫的评价,总在看脸色,生怕丈夫不满意。她为了避免惹丈夫不快,便遵循他严格的育儿观,常常对蛤蟆刻意收起慈母的一面。在蛤蟆的记忆里,母亲拥抱他的次数少得可怜。
随着下一次咨询时间的临近,蛤蟆感到从未有过的复杂情绪。主要的情绪是悲伤和抑郁,因为他想起了孤独的童年,其中并没有多少爱或快乐的回忆。即便如此,他还能记起另外一些人,像龙套角色一样在他的人生剧本里一闪而过,他们不经意的举止和唤起的情绪,让他目睹了大
千世界里的各种“异类”。
转:人的自我疗愈,必须要回到童年,重塑原生家
庭带来的影响,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首先关注的一定要是人,其次再是人的行动及行动的产物。就比如为对象送饭到工作的地点,应该首先关注对象来见你了,再关注他为你带来的东西。
父亲的严苛,母亲的软弱,都映射到了自己身上,是面对伤痛时的恐惧,是恐惧下惊慌失措的无助。悲痛的情感是根深蒂固存在着,一直是那个无助的小小孩子拼命挣扎。挣脱束缚认为就是摆脱,是错误的选择逃避来回避直面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