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一个结构工程师的视角来解析建筑的形成方式。这里“异规”是指规整的建筑构成相反的建筑表达。作者列举了一系列与建筑结构相关的数学和物理定义以及由此引发的形成种种随意、自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英)塞西尔·巴尔蒙德
  •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定价:128.00元
  • ISBN:9787112096633
  • 2018-02-24 21:38:55 摘录
    在所有层次自我复制的能力,好像是自然的基本需要——我们见证了从一个细胞克隆出整个动物或植物的事实。记忆好像被到处传播。设想一件事物能够
    在所有层次下留下记忆,甚至到达最小的分叉。最细微的以至消失的脉动的模式,它与初始启动的更强烈的节奏相同。
    它,是一个无止境重叠的大合唱。
    随处可见,“意愿”的概念在生动地表现。它在头脑中形成共鸣。我们可能不会忘记它是什么,因为它在驱动并建构我们大脑的纲要时,留下了带有基本特征的印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4 20:44:28 摘录
    依靠数字化的媒体,我们就没有如此的约束。未来是开放的。
    人们要做的,只是选择一个最初的构成,然后就会有更多种可能的实现方案。然而对设计初期的把握却是更为困难的。因为其抽象性、通用性的方案会引发出不同的结果。
    这是条更丰富的发现之路。
    我们的实验,扩充了我们原有的概念—这一形式好象在以自己的意愿生长、缠绕、相互交错、向空间伸展。
    用实验扩展概念的思路值得借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4 20:23:40 摘录
    自然的单元及繁衍,激发出一种更丰富的混合体,一种普通的类型,以及流动的、弱化的几何形态。这样随机却结构完整的图案,与我们自身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因为我们头脑中的思维模式,也是以同样方式运作的——思绪的萦绕,使我头脑们微观世界中的潜意识,与我们外部的宏观世界联系起来。
    我们听到的只言片语,会使我们的直觉更犀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4 20:11:07 摘录
    网格的图形及旋转的角度,因为是已知的,所以就能很自然地得出所有点的排布。如果顶棚被重叠于地面这样一个点阵上,而柱子则必须支撑顶棚上的特定节点,那么我们就可以从顶棚的一个交叉点,连一根线到相对邻近的一个地面网格节点上。
    通过这种方式,就能产生出不同倾斜度且随机排布的柱子。
    “树林”的生长,不是对自然从外部的描绘,而是一种内在的生成,是变换和转译而非复制或模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4 17:52:12 摘录
    坡道是个奢侈物。它穿越时间,收集着到达及离开的时刻,
    它的线条穿过空间,触及其中所有部位,将其邻近事物
    混合起来。
    坡道的本质,是一个拒绝遏制的开敞的载体,它的视野总是在改变。
    坡道的结构肯定不会试图对其隐喻产生禁锢,而应该使它释放出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4 17:50:00 摘录
    四:并置
    从街道进入美术馆之前,你会注意到三根靠得很近的柱子。它们的形状和材料各不相同。一根是混凝土柱子,另两根是钢柱。混凝士柱子的断面是方形的,而两根钢柱的形状却不相同。一根是通常的工字梁断面,另一根则是空腹钢梁状。这些形状常见于许多建筑中,但这些柱子近距离地站立在一起,使它们立即变得不寻常。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十分显著。
    它们有种“干扰”空气的感觉。它们的个性相互冲突。
    这样的结构布置,是为了使不同的屋顶荷载可以分别
    得到直接的支持,而不需通过隐藏的转换结构来把荷载转移到一个支撑点上。这种特殊的方法给建筑入口的设计思想注入了能量。三种不同本质的元素混合并交流,它们表达了一种即兴的“门槛”概念。
    设想一下,三根柱子都是一样的材料和形式,它们的影响力就会减弱。而如果柱子间的空间是有规律的,那么它们的动感就会消失。再设想一下不同的相互冲突的平面通过某些“隐藏”的结构体系来形成,一根柱子以极度纯净的形态呈现出来——这就会是完全的简约。没有什么会剩下。
    没有动感,没有不寻常的脉动。
    “这些柱子象征了:对建筑本身的经历,包括它的分裂感、它内部的滑动和跳跃、不同的材质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4 17:40:08 摘录
    结构不需要一目了然。从来没有什么绝对的教条要求结构必须被当作基本功能骨架,或者高技术机器的证明。它可以很微妙且更暴露一些。如果设置一个拼图游戏或一个模糊层面覆盖对“结构”的解读,那么对我的思维来说,这,会是一次更丰富的经历。
    结构工程师谈结构,反而不像刻板印象中那样僵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24 17:29:19 摘录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尽量压缩屋顶大梁的尺寸,每个毫米都不放过这样才能减小体量。如果我们按施工方的修改建议去做,那么这一关键元素的垂直高度将增加40%。这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然而戏剧化地增加高度夸大了“梁”的概念,它反而趋向于库哈斯的另一个关于招牌”的想法。OMA团队认为,它实际上更好。在我们工作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一个粗暴介入的外因,反而即时地激发了一个新的灵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