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人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技术已经让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但关键问题是,该如何进行创新呢?创新是每位高层管理者的职责,它始于有意
……
[ 展开全部 ]
识地寻找机遇。如果你懂得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你就能系统化地管理创新;如果你懂得运用创新的原则,你就能使创新发展为可行的事来。这就是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为我们揭示的重点。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将创意发展可行的事业有何原则和禁忌?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机构成功地孕育出企业家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如何成功地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赢得市场?德鲁克在经典之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首次将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工作,并与我们共同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
[ 收起 ]
作者:彼得·德鲁克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38.00元
ISBN:7111199359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只显示目录
推荐序一(陈春花)
创造性模仿战略就是利用他人的成功。创造性模仿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创新”,因为创造性模仿者并没有发明任何产品或服务,他只不过将原始的创新变得更完善,并对其进行恰当的定位。
总而言之,创造性模仿是从市场而不是从产品入手,从顾客而不是从生产商入手。它既是以市场为中心,又是以市场为导向。
创造性模仿战略是要满足一个业已存在的需求,而不是创造一个需求。p193
下列五种常见的坏习惯可使行业的新进入者成功地采用企业家柔道战略,与已有的实力强大的企业对抗,并获得业内的领导地位。、1.第一个坏习惯是美国俚语所称的“NH”( Not Invented Here),意为“不是业界发明的”。这种自负会使一个企业或行业深信,除非是它们自己想到的,否则任何新发明都不可能有什么价值。2.第二个坏习惯是想从市场撇脂,即眼睛只盯着那些能使公司获取高额利润的顾客。3.第三个坏习惯更糟糕,就是迷信质量。生产商通常认为:一件产品的“品质”是由其生产的难易程度以及成本的高低所决定的,其实不然。客户只会给对他们有用、为他们带来价值的产品买单。4.第四个坏习惯与前述的“撇脂”和“品质”这两个坏习惯相关联,就是对“高价格”的错觉。5.最后一个坏习惯,就是追求最大化而不是最优化。
p196-197
企业家柔道首先瞄准的是占据一个稳固的滩头阵地
将这种产品或服务最优化。
在以下三种情况中,运用企业家柔道战略总能取得特别的成功
第一种情况比较常见,就是原先确立领导地位的企业拒绝对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事件采取任何举措,它们不是完全忽略它,就是将它摒弃门外。
第二种情况是,一项新技术出现了,并且发展迅猛。但是,将它推向市场的创新者却以一个传统“垄断者”的姿态行事:它们利用自己的领导地位从市场“撇脂”,制定“高价格”战略。
最后一种情况是,当市场或产业结构快速变动时,采取企业家柔道战略也非常奏效
企业家柔道战略总是以市场为中心,并以市场为导向。
换言之,新进入者如果仅仅凭借低价格或将产品或服务做得如原有的行业领袖样好,是远远不够的。新进入者必须使自己与众不同。p198-200
以下,我们将讨论三种不同的“生态利基”战略,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局限性和风险。
收费站战略;
专门技术战略;
专门市场战略。
生态利基,在这里,专指蕴含丰富市场机会但规模不大,别人不做的产品或服务市场(小专市场、特定市场)译者注
收费站位置条件
首先,该产品必须是某个流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不使用该项产品的风险必须远远超过产品本身的成本。
而且,这个市场必须非常有限,谁先来,谁就可完全独占。另外,它还必须是个真正的“生态利基”,也就是说它只容纳一种产品,而且又因它是又小又低调的,因此不足以招来其他竞争对手。
采用收费站战略的公司一旦达成了它的目标,公司就已经“成熟”了。它的发展速度只能与自己产品的最终用户的增长速度一样快;但是同样,它也可能迅速衰败。如果有人发现了另一种方式可以满足其最终用户,那么它就会在一夜之间惨遭淘汰。p203专门技术战略
时机是建立专门技术利基的基本要素。它必须要在一个新产业、新习惯、新市场、新趋势刚开始形成之时,就立刻开始行动。
由此看来,专门技术战略有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在新产业、新市场或新趋势形成的早期,就必须抓住时机,有系统地寻找有关专门技术的机遇,然后充分利用时间研发这一专门技术。p205-206
第二个要点是,专门技术战略必须拥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技术。
第三个要点是,采用专门技术战略的企业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必须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不足
首先,占据专门技术利基的厂商往往眼光狭隘。
第二个严重不足是,占据专门技术利基的厂商往往需要依赖他人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
最后,对于占有专门技术利基的厂商而言,最大的危险莫过于它所拥有的专门技术不再是独门秘籍,而变成了一项普及的技术。p206-207
专门市场战略
采用专门市场战略与采用专门技术战略有着同样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对新趋势、新产业或新市场进行系统分析;需要做出一种特殊的创新贡献,哪怕只是一种“新花样”
专门市场战略的局限性也与专门技术战略相同。它最大的威胁就是它的成功,也就是当这种专门市场变成了大众市场p209
创造客户—这是企业的目的,事实上,也是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它们通过以下四个不同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
创造效用
定价
适应客户的社会和经济现状
向客户提供所需的真正价值。p211-212
“革命”并不是一项成就,也不是新时代的黎明。它源于年迈腐朽,源于思想和制度的枯竭以及自我更新的失败。p221
从创新的定义上说,它必须分权,必须有自主权,必须具体而且要进行微观经济分析。创新最好是从小规模做起,一边试验一边灵活地进行。事实上,就整体而言,创新机遇只有越贴近具体事件,方可发现。p222
社会创新的需要
在一个企业家社会中,有两个领域需要大量的社会创新1.第一个领域是制定政策以安置剩余劳动力。2.第二项所需的社会创新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彻底改革,但实施起来更加困难,那就周有组织、有系统地放弃已经过时的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机构。p224-225
一个企业家社会所需要的,是一套能够鼓励公司将资本从保护昨天的旧事物转创造明天新事物的税制,而不是我们现行的阻止,甚至惩罚这种行为的税制。
因此,在最初几年中,成长中的新企业(无论是一家独立企业,还是现有企业诸多事业中的一个)都不应该缴纳所得税。如果政府认为这样做太“激进”,那至少也应当缓征新企业在初创时期的所得新企业应该能够保留所赚取的现金,而政府既不施以处罚,也不征收所得税的利息,直到企业渡过这段现金流周转压力较大的困难时期。总而言之,企业家社会和经济需要能够促进资本形成的税收政策。p227
业免受政府监管、
新企业(不论是一家独立企业还是现有企业的一部分)为应付政府的监管、报告和文书而产生的成本,如果超出新企业总收入的一定比例(比如5%),它即可向政府要求补贴。p228
彳聿
//
十七章至结论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4-24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6
条书摘
点击查看
推荐序二(邵明路)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推荐序三(詹文明)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译者序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序言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引言企业家经济
(苏联尼古拉·康德拉杰耶夫:长波理论。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该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平均长度为50-60年的经济长周期波动。经济长周期波动的根本原因不是生产技术的变革、战争和革命、新市场的开发等,而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所固有的因素,特别和资本积累有密切关系。)p1
“企业家”,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Say)在1800年前后曾经这样说过:“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较高的领域。”p19
萨伊注意到资本家和“承办者”的作用与职责是不同的,即使在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萨伊不满意于以前使用的“承办者”( undertaker)和“促进者”( promoter)这样的词语,于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表达方式“企业家”( entrepreneur)。p19
亚当·斯密,《国富论》,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 Keynesians)是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为思想基础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弗里德曼货币学派( Friedmanites)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货币学派在理论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
供给学派( Supply-ider)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p24
企业家视变化为健康的标准。通常,他们自己并不引发变化。但企业家总是寻找变化(这一点也定义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对其做出反应,并将其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p25
奥古斯特·博尔西希,“师傅”“学徒制”p28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1469—1527),意大利,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代表作《君主论》,他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政治、残暴、伪善、谎言和背信弃义等,只要有助于君主统治就都是正当的。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里主义”。p29
因此,“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术语,而非科技术语。我们可以用萨伊定义企业家精神的方式来对它下一个定义: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或者,我们可以按照现代经济学家的习惯,用需求术语而非供给术语对它加以定义: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p30
他们决不会仅仅满足于对现有事物加以改进或修正,他们试图创造出全新且与众不同的价值和满意度,试图将一种“物质”转换成一种“资源”,试图将现有的资源结合在一种新型的、更具生产力的结构里。变化( changes)为新颖且与众不同的事物的产生提供了机会。因此,系统的创新存在于有目的、有组织地寻找变化中,存在于对这些变化本身可能提供的经济或社会创新的机遇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中。p31
具体而言,系统化的创新就是指关注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前四大来源存在于机构内部
这四个来源是: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部事件;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
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第二组创新机遇的来源(后三种来源)涉及机构或产业以外的变化:·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新知识。p32
这些来源的讨论顺序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们是按照可靠性和可预测性的递减顺序依次排列的。p32
彳聿
//
摘录自:引言及一二章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4-2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一篇 创新实践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章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认为,在社会中,特别是在经济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做与众不同的事,而非将已经做过的事情做得更好。
鲤鱼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9-19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2章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3章创新机遇来源一:意外事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4章创新机遇来源二:不协调的事件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5章创新机遇来源三:程序需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6章创新机遇来源四:产业和市场结构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7章创新机遇来源五:人口统计数据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8章创新机遇来源六:认知的变化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9章创新机遇来源七:新知识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O章聪明的创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1章创新的原则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二篇 企业家精神的实践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2章企业家管理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3章企业家企业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4章服务机构的企业家精神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5章新企业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三篇 企业家战略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6章“孤注一掷”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7章“攻其软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8章生态利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19章改变价值和特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结论企业家社会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推荐阅读书籍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推荐序一(陈春花)
推荐序二(邵明路)
推荐序三(詹文明)
译者序
序言
引言企业家经济
第一篇 创新实践
第1章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
第2章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
第3章创新机遇来源一:意外事件
第4章创新机遇来源二:不协调的事件
第5章创新机遇来源三:程序需要
第6章创新机遇来源四:产业和市场结构
第7章创新机遇来源五:人口统计数据
第8章创新机遇来源六:认知的变化
第9章创新机遇来源七:新知识
第1O章聪明的创立
第11章创新的原则
第二篇 企业家精神的实践
第12章企业家管理
第13章企业家企业
第14章服务机构的企业家精神
第15章新企业
第三篇 企业家战略
第16章“孤注一掷”
第17章“攻其软肋”
第18章生态利基
第19章改变价值和特征
结论企业家社会
推荐阅读书籍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推荐序一(陈春花)
推荐序二(邵明路)
推荐序三(詹文明)
译者序
序言
引言企业家经济
第一篇 创新实践
第1章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
第2章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
第3章创新机遇来源一:意外事件
第4章创新机遇来源二:不协调的事件
第5章创新机遇来源三:程序需要
第6章创新机遇来源四:产业和市场结构
第7章创新机遇来源五:人口统计数据
第8章创新机遇来源六:认知的变化
第9章创新机遇来源七:新知识
第1O章聪明的创立
第11章创新的原则
第二篇 企业家精神的实践
第12章企业家管理
第13章企业家企业
第14章服务机构的企业家精神
第15章新企业
第三篇 企业家战略
第16章“孤注一掷”
第17章“攻其软肋”
第18章生态利基
第19章改变价值和特征
结论企业家社会
推荐阅读书籍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推荐序一(陈春花)
总而言之,创造性模仿是从市场而不是从产品入手,从顾客而不是从生产商入手。它既是以市场为中心,又是以市场为导向。
创造性模仿战略是要满足一个业已存在的需求,而不是创造一个需求。p193
下列五种常见的坏习惯可使行业的新进入者成功地采用企业家柔道战略,与已有的实力强大的企业对抗,并获得业内的领导地位。、1.第一个坏习惯是美国俚语所称的“NH”( Not Invented Here),意为“不是业界发明的”。这种自负会使一个企业或行业深信,除非是它们自己想到的,否则任何新发明都不可能有什么价值。2.第二个坏习惯是想从市场撇脂,即眼睛只盯着那些能使公司获取高额利润的顾客。3.第三个坏习惯更糟糕,就是迷信质量。生产商通常认为:一件产品的“品质”是由其生产的难易程度以及成本的高低所决定的,其实不然。客户只会给对他们有用、为他们带来价值的产品买单。4.第四个坏习惯与前述的“撇脂”和“品质”这两个坏习惯相关联,就是对“高价格”的错觉。5.最后一个坏习惯,就是追求最大化而不是最优化。
p196-197
企业家柔道首先瞄准的是占据一个稳固的滩头阵地
将这种产品或服务最优化。
在以下三种情况中,运用企业家柔道战略总能取得特别的成功
第一种情况比较常见,就是原先确立领导地位的企业拒绝对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事件采取任何举措,它们不是完全忽略它,就是将它摒弃门外。
第二种情况是,一项新技术出现了,并且发展迅猛。但是,将它推向市场的创新者却以一个传统“垄断者”的姿态行事:它们利用自己的领导地位从市场“撇脂”,制定“高价格”战略。
最后一种情况是,当市场或产业结构快速变动时,采取企业家柔道战略也非常奏效
企业家柔道战略总是以市场为中心,并以市场为导向。
换言之,新进入者如果仅仅凭借低价格或将产品或服务做得如原有的行业领袖样好,是远远不够的。新进入者必须使自己与众不同。p198-200
以下,我们将讨论三种不同的“生态利基”战略,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局限性和风险。
收费站战略;
专门技术战略;
专门市场战略。
生态利基,在这里,专指蕴含丰富市场机会但规模不大,别人不做的产品或服务市场(小专市场、特定市场)译者注
收费站位置条件
首先,该产品必须是某个流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不使用该项产品的风险必须远远超过产品本身的成本。
而且,这个市场必须非常有限,谁先来,谁就可完全独占。另外,它还必须是个真正的“生态利基”,也就是说它只容纳一种产品,而且又因它是又小又低调的,因此不足以招来其他竞争对手。
采用收费站战略的公司一旦达成了它的目标,公司就已经“成熟”了。它的发展速度只能与自己产品的最终用户的增长速度一样快;但是同样,它也可能迅速衰败。如果有人发现了另一种方式可以满足其最终用户,那么它就会在一夜之间惨遭淘汰。p203专门技术战略
时机是建立专门技术利基的基本要素。它必须要在一个新产业、新习惯、新市场、新趋势刚开始形成之时,就立刻开始行动。
由此看来,专门技术战略有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在新产业、新市场或新趋势形成的早期,就必须抓住时机,有系统地寻找有关专门技术的机遇,然后充分利用时间研发这一专门技术。p205-206
第二个要点是,专门技术战略必须拥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技术。
第三个要点是,采用专门技术战略的企业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必须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不足
首先,占据专门技术利基的厂商往往眼光狭隘。
第二个严重不足是,占据专门技术利基的厂商往往需要依赖他人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
最后,对于占有专门技术利基的厂商而言,最大的危险莫过于它所拥有的专门技术不再是独门秘籍,而变成了一项普及的技术。p206-207
专门市场战略
采用专门市场战略与采用专门技术战略有着同样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对新趋势、新产业或新市场进行系统分析;需要做出一种特殊的创新贡献,哪怕只是一种“新花样”
专门市场战略的局限性也与专门技术战略相同。它最大的威胁就是它的成功,也就是当这种专门市场变成了大众市场p209
创造客户—这是企业的目的,事实上,也是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它们通过以下四个不同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
创造效用
定价
适应客户的社会和经济现状
向客户提供所需的真正价值。p211-212
“革命”并不是一项成就,也不是新时代的黎明。它源于年迈腐朽,源于思想和制度的枯竭以及自我更新的失败。p221
从创新的定义上说,它必须分权,必须有自主权,必须具体而且要进行微观经济分析。创新最好是从小规模做起,一边试验一边灵活地进行。事实上,就整体而言,创新机遇只有越贴近具体事件,方可发现。p222
社会创新的需要
在一个企业家社会中,有两个领域需要大量的社会创新1.第一个领域是制定政策以安置剩余劳动力。2.第二项所需的社会创新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彻底改革,但实施起来更加困难,那就周有组织、有系统地放弃已经过时的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机构。p224-225
一个企业家社会所需要的,是一套能够鼓励公司将资本从保护昨天的旧事物转创造明天新事物的税制,而不是我们现行的阻止,甚至惩罚这种行为的税制。
因此,在最初几年中,成长中的新企业(无论是一家独立企业,还是现有企业诸多事业中的一个)都不应该缴纳所得税。如果政府认为这样做太“激进”,那至少也应当缓征新企业在初创时期的所得新企业应该能够保留所赚取的现金,而政府既不施以处罚,也不征收所得税的利息,直到企业渡过这段现金流周转压力较大的困难时期。总而言之,企业家社会和经济需要能够促进资本形成的税收政策。p227
业免受政府监管、
新企业(不论是一家独立企业还是现有企业的一部分)为应付政府的监管、报告和文书而产生的成本,如果超出新企业总收入的一定比例(比如5%),它即可向政府要求补贴。p228
推荐序二(邵明路)
推荐序三(詹文明)
译者序
序言
引言企业家经济
“企业家”,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Say)在1800年前后曾经这样说过:“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较高的领域。”p19
萨伊注意到资本家和“承办者”的作用与职责是不同的,即使在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萨伊不满意于以前使用的“承办者”( undertaker)和“促进者”( promoter)这样的词语,于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表达方式“企业家”( entrepreneur)。p19
亚当·斯密,《国富论》,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 Keynesians)是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为思想基础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弗里德曼货币学派( Friedmanites)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货币学派在理论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
供给学派( Supply-ider)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p24
企业家视变化为健康的标准。通常,他们自己并不引发变化。但企业家总是寻找变化(这一点也定义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对其做出反应,并将其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p25
奥古斯特·博尔西希,“师傅”“学徒制”p28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1469—1527),意大利,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代表作《君主论》,他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政治、残暴、伪善、谎言和背信弃义等,只要有助于君主统治就都是正当的。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里主义”。p29
因此,“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术语,而非科技术语。我们可以用萨伊定义企业家精神的方式来对它下一个定义: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或者,我们可以按照现代经济学家的习惯,用需求术语而非供给术语对它加以定义: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p30
他们决不会仅仅满足于对现有事物加以改进或修正,他们试图创造出全新且与众不同的价值和满意度,试图将一种“物质”转换成一种“资源”,试图将现有的资源结合在一种新型的、更具生产力的结构里。变化( changes)为新颖且与众不同的事物的产生提供了机会。因此,系统的创新存在于有目的、有组织地寻找变化中,存在于对这些变化本身可能提供的经济或社会创新的机遇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中。p31
具体而言,系统化的创新就是指关注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前四大来源存在于机构内部
这四个来源是: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部事件;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
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第二组创新机遇的来源(后三种来源)涉及机构或产业以外的变化:·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新知识。p32
这些来源的讨论顺序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们是按照可靠性和可预测性的递减顺序依次排列的。p32
第一篇 创新实践
第1章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
第2章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
第3章创新机遇来源一:意外事件
第4章创新机遇来源二:不协调的事件
第5章创新机遇来源三:程序需要
第6章创新机遇来源四:产业和市场结构
第7章创新机遇来源五:人口统计数据
第8章创新机遇来源六:认知的变化
第9章创新机遇来源七:新知识
第1O章聪明的创立
第11章创新的原则
第二篇 企业家精神的实践
第12章企业家管理
第13章企业家企业
第14章服务机构的企业家精神
第15章新企业
第三篇 企业家战略
第16章“孤注一掷”
第17章“攻其软肋”
第18章生态利基
第19章改变价值和特征
结论企业家社会
推荐阅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