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6-12-22
生活的哲学
我们都在练习,如何和自己相处,和这个世界相处。生活路上,我们带着自己的困惑,等待着答案。《生活的哲学》提醒我们,如果你已经有些迷茫、甚至陷入恐慌的话,不必心急,不妨听听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英] 朱尔斯•埃文斯(Jules Evans)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 定价:48
- ISBN:9787508667713
-
哲学-生活的起点
试图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认识自己并改变自己吗?当然可以。这个回答来自苏格拉底。
本书作者朱尔斯·埃文斯1996年在上大学一年级,就在学习进展顺利时,情绪突然陷入了混乱,恐慌、抑郁、焦虑围绕着他,一度让他的导师怀疑他是否在吸毒。他发现,大学如同一个工厂,批量生产出达标的产品,而常常忽略了学生们是否有着健全的人格。是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朱尔斯虽顺利毕业拿到英国文学的学士学位,然而神经系统却崩溃了:他患上了社交恐惧症、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后来作者自己研究发现,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治疗他的情绪障碍,于是他在治疗下慢慢地好了起来。
后来作者朱尔斯成了一名记者,他调查了认知行为治疗法的起源,在采访了许多认知心理学家之后发现:古希腊哲学对认知行为治疗有着直接的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是艾利斯的ABC情感模型:
A=事件
B=我们对事件的理解
C=理解产生的情绪反应
根据这样的模型,艾利斯提出我们可以通过改变B,从而C。古希腊哲人爱比克泰德也认为:“人不是被事件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
这些对于事物的看法和意见其实就是我们的信念,没错,控制我们情绪的东西,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脑海中的这些信念。朱尔斯的社交恐惧,来源于他总是持有“每个人都必须赞同我,如果没有,那就是灾难”这样有毒的信念,这让他在社交场合变得焦虑,当出现一点不顺利时就会抑郁。
我们可以开始反思这些信念:人人都得赞同自己,这现实吗?别人不赞同我,但我可以自己接受自己,自己喜欢自己呀。在这样的自我质问下,朱尔斯慢慢开始有了更加理性、合理的信念,新的信念让他的焦虑感降低很多,也让他更加自信。 -
生活的哲学,如何用哲学思维控制情绪。本书主要涉及了12位哲学家,就像给了我们12种武器,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武器来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苏格拉底告诉我们可以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爱比克泰德告诉我们不要去想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鲁弗斯要我们抵抗享受;塞内加教我们控制愤怒;伊壁鸠鲁让我们享受当下的快乐;赫拉克利特让我们反思存在的意义;毕达哥拉斯让我们将格言一直放在手边;怀疑主义学派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第欧根尼叫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简单;柏拉图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社会的样子;普鲁塔克教导我们向榜样学习;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幸福要和他人相互帮助。 本书作者朱尔斯·埃文斯自己也曾是抑郁症患者,并且用认知行为疗法治愈,这让他决心将认知行为治疗一路研究下去,因此这本书除了介绍哲学观点外,还加入了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使用感受,使得内容更加具有可行性,而非空谈。 原著在叙述上十分具体,每个概念都论证得十分详细,例子也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翻原书,不过笔者认为必要性不大;但如果在读精简书的过程中对某个哲学学派感兴趣,建议阅读相关的经典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