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1670

发布书摘:64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10-13

桂花雨

《桂花雨》分为细雨灯花落、镜里朱颜改、浮生半日闲这三个部分,收录了相逢是别筵、话友、遥念、遥远的友情、一对金手镯、金盒子、两条辫子、童仙伯伯、迟来的青春、我没有绿拇指、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琦君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定价:25.00元
  • ISBN:9787539939476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8-03-18 摘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真个是难为父母。当年是“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而今天是“天下没有不是的子女”。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总是做父母的教子无方,而母亲的责任尤重。其实母亲即使恪尽职守,学校与社会是否能完全配合呢?以今日大都市的五花八门,使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难以自制,更使做父母的忧心忡忡,手足无措。我于枨触万端中,再三低唤母亲。母亲、母亲,你如尚在人间你将怎样启示我面对代沟的严重问题,怎样以更大的耐心和爱心,引导孩子安然度过反抗期和忘
    恩期呢?
    这段话写出了作者很感激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我从“再三低唤母亲”看出她很怀念与母亲之间相处融洽的日子。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03-18 摘录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好像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广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
    花与木樨相间。
    小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
    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巨可以闻,还可以吃。“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
    爱桂花
    这段话写出了作者为什么喜爱桂花,我从作者对桂花的外形、味道的描写感受到桂花香气扑鼻,还可以吃,所以作者很喜欢她。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03-18 摘录
    我心里好急,母亲又不许我出门一步,怕我丢了。每天都躲在后阳台的角落里看文言文笔记小说,回想在家乡自由自在的日子,老师虽严厉,却并没要我倒痰盂拖地板,背完了书,还可以跟阿菊阿喜他们满山遍野地跑,没想到到了外路是这个样子的。我用老师教我的调子念着小说里的诗,念着念着,就泪流满面,仿佛自己也是小说里“观花洒泪,对月伤怀”的“薄命佳人”。那一段日子真是好黯淡好黯淡!我真后悔
    不该想当“外路人”,我把小竹箩捧在手里,一样样摸弄着小朋友们送我的纪念品,连阿菊送的嵌银丝缎带蝴蝶结都黯淡无光了
    这段话描写了作者离开故乡在外读书,非常怀念故乡的小伙伴,我从“念着念着,就泪流满面”感受到她孤独寂寞的心情。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03-18 摘录
    父亲安顿了哥哥的灵柩以后,带着一颗惨痛的心归来了。我默勤地靠在父亲的膝前,他颤抖的手抚着我,他早已呜咽不能成声了。三四天后,他才取出一个小纸包说:“这是你哥哥在病中,用包药粉的红纸做成的许多小信封,一直放在袋里,原预备自己带给你的。现在你拿去好好保存着吧!”我接过来打开一看,原来是十只小红纸信封,每一只里面都套有信纸,上面都用铅笔画着“松柏常青”四个空心篆字,其中一个,已写了给我的信。他写着:“妹妹,我病了不能回来,你快与妈」妈来吧!我真寂寞,真想念妈妈与你啊!”可怜的我,那一晚上整整哭到夜深。第二天就小心翼翼地把小信封收藏在金盒子里,这就是他留给我唯一值得纪念的宝物了
    这段话写了父亲将去世的哥哥留下的纪念物交给了妹妹,妹妹伤心难过、怀念哥哥的感情。我是从“那一晚整整哭到夜深”看出来的,觉得兄妹的感情很深。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7-12-24 摘录
    一九四九年刚来台湾时,除了妹妹,没有其他亲人,知己的朋友都留在大陆。台湾当时在我心情上,好像是遥远的海天之涯,陌生孤寂。初到时没有职业,每晚都茫茫然从住处沿着马路,踽踽地散步。路很宽,却是高低不平的黄土与小石子,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真个是“行迈靡靡,中心摇摇”,一种“日暮途远,人间无路”的锥心之感,使人凄然。
    我当时脑海中所留下最深刻的一幕情景是在杭州火车站鹊候班次不定的火车。月台上行李凌乱,人潮汹涌,每个人的神色都是仓皇而悲苦。早春濛濛的夜雾,混合着火车头吐出的煤烟,使月台灯光格外昏暗。在昏暗的灯光中,我一直在人潮里找寻一位好友。她曾斩钉截铁地说要来送我,因而在没看到她以前,再是望眼欲穿的火车来了,我都不肯上车,我一定要和她珍重握别。可是在寒意刺骨的夜风中直盼到天亮,她仍没来,我只好爬上一列煤车,坐在煤堆上,眼看故乡离我而去。凄厉的汽笛呜呜长鸣,浓烟一阵阵吐向黑夜,车头灯照向寒冷的铁轨,照向茫茫前路。故乡日远,故人弃我,默念着顾贞观“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冷否?”之句,不由得泪下沾襟。
    这段话生动地描写了作者离开故乡忧伤孤寂的心情,我从“使人凄然”、“泪下沾襟”这些词语还有对火车站场景的描写感受到她初到台湾满时满怀乡愁的忧郁。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