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历史

  • 作者:[美]伊娃·霍夫曼
  •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 定价:
  • ISBN:9787305206771
已有条评价
  • 麦兜史努比
    2018-12-11 16:27
    1989年,美籍波兰裔作家伊娃·霍夫曼回到家乡,见证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正在分裂为两个国家的捷克斯洛伐克,与当地各阶层民众展开对话,忠实记录所见所感,遂成此书。<div> <br /></div><div>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作者引用了一位历史学家的比喻:&quot;历史是借贷平衡的复式簿记过程,有所得就要有所失。&quot;民主人士通常会为1989年开始的这场剧变欢呼雀跃,但对于亲历者而言,却并非只是&quot;进步&quot;这么简单。看上去,这些国家告别了极权,但也告别了可能被不屑一顾的稳定。例如,作者暗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作家不再为国家而开始为市场写作时,作品的质量是否就真的会提高?</div><div> <br /></div><div>&nbsp; 五个国家由于传统和现实的不同,在面对时代洪流时表现出了巨大差异,实在不能简单的用&quot;东欧剧变&quot;概括这一地区的这段历史。例如波兰人习惯了体制外的斗争,它的&quot;反对文化&quot;由来已久,异议人士甚至于可以信任这个国家的所有人,工人和知识分子结成了&quot;神话似的联盟&quot;,因此并非如印象中命途多舛、始终动荡不安的波兰,它在1989年反而表现出了奇特的安宁。但是捷克(斯洛伐克)却显得格外谨慎,经历了斯大林时期的苛政和严酷公审,也经历了——布拉格之春。因此国民只能以哈谢克《好兵帅克》中主角的精明、狡诈和世俗应对卡夫卡的情境——在黑暗中挣扎,又在自省中绝望。至于匈牙利的&quot;精神分裂&quot;,罗马尼亚的匮乏,保加利亚的土耳其人问题,都是各国在&quot;告别稳定&quot;后急需解决的问题。</div><div> <br /></div><div>&quot;从外部获得的对一个地方的感受,经常有别于内部人的观感&quot;,东欧剧变已过去将近30年,从80年代末至今,&quot;消息比希望的更好,也比害怕的更坏&quot;。被时代裹挟的普通人看似无权选择,但也会说出&quot;如果我们有机会选择再活一次,通常也会选择和前世同样的生命&quot;这样的话,宁可摆出接纳的姿态,相当于选择了所经历的每件事,否则更无法接纳自己成为荒谬闹剧捉弄的对象。这是普通人的无奈,但也是普通人的力量和救赎。并且,生活都是在继续,生活中的幸与不幸也都是在继续。无论风云怎样变幻,人类的日常它坚不可摧,正所谓&quot;衰败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quot;。</div><div> <br /></div><div>东欧是现代化的后来者,这是它不得不去面对的挑战,但也因为有经验和教训可循,它极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些东西的先锋。历史不应急于下结论,得与失的衡量永远是多维度的,没有论定也是一种幸运,它意味着无尽的可能性。</div>
    最多输入500个字
最多输入30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