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条评价
-
作者在书中用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这五位万历十五年的名臣作为整个明末的历史缩影,指出明朝的衰败是文官政治的僵化和自我强化造成的,即使万历帝想励精图治,也难以施展。这个观点和正史的评价有很大不同。对万历帝的怠政也有独特的观点。
按照作者的观点,万历帝也是个极聪明的人,能想出“既然你们不让我爽,我也不能让你们事事顺心”的消极怠工的办法。好在这是文官当政,如果是秦汉时期,这皇帝早就被权臣干掉,扶植一个儿皇帝了。
历史象个钟摆,这一朝以武力得天下后,害怕武官生乱,于是确立并强化文官治国。若干年后,文官系统的自我强化已经无法从内部进行变革,内部的腐化导致外患以武力打碎旧系统,建立新系统。
满洲的八旗刚刚统治的时候很是威武,但是看看曾国藩时期的八旗,已经腐化堕落到了朽木一般,一碰即碎。曾国藩当时的处境和戚继光何其相似,都是正规军尸位素餐,只能靠农民兵打仗。而农民兵的粮饷还要自筹。
……[ 展开全部 ] -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这是对此书最精辟的概括。<div>说来惭愧,可能我也说不出什么更好的评论,我只想说,黄仁宇对历史细致入微的洞察,在指出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等等历史人物的得失时,对当今社会,对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个人的为人做事都大有启发,也让读者对历史更有共鸣,这也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的意义所在。</div>
登录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