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条评价
-
市面上写宋词的书不在少数,不过写作的角度多侧重于从宋词形成的宏观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阅历和仕途坎坷等方面。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全书的六十个章节全部是以问号的形式,每一个章节便是一个知识点。如词牌名是怎么来的、词的布局方法有哪些、作词有哪些忌讳、诗词曲的差别是什么、哪些词人因为词写的好而有绰号?
而且在每一个章节最后,作者特意设置了延伸知识的环节,作为对本章节知识点的一个补充,大大的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当然,如果你以为你这六十个章节的排布杂乱无章,那么则大谬矣。前面十六个章节主要侧重于对宋词知识点的介绍;而后面的章节则主要描述形形色色的词人以及他们的作品特点。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在文学史上名声显赫的词坛大家,如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晏殊、范仲淹等人的作品均有所涉及。
下面摘录两个章节为诸君分享一二
本书的二十二章节(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 ……[ 展开全部 ] -
宋词的温和理性:情意不去 余味悠长
——读《宋词背后的秘密》兼论诗词之美
作者/关钥
作者林玉玫在书序中道出与词结缘的点滴往事,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想,我是何时接触宋词的呢?后来大略记起我开始接触的是唐诗,家中有厚厚两本注音的《唐诗选集》,颇类绣像本,因为有风景人物图像,所以满怀兴趣,凭借小学刚学会的拼音功夫,抱着猎奇的心理读上面的诗句。结缘宋词,最早是看到张恨水对“恨水”二字来历的解释:“‘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有限,绝不能让光阴像逝水般白白东去,就截了‘恨水’二字做了笔名。”“林花谢了春红”几句,当时读后有种莫名的感动,之后知道它的作者是南唐李煜,接着将他的词都拿来看,又涉猎辛弃疾、苏轼等人的作品,一发不可收。
然而,到底还是走了弯路。前期我一般是直接吟诵名家作品,直到后来才开始主动了解宋词的渊源,词牌名、小令 ……[ 展开全部 ]
登录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