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尔,到处都是卡特尔
-
几乎所有由超级大亨控制的香港主要商业事务都有卡特尔的特征——房地产、港口、能源、水泥、混凝土、柏油和连锁零售,这很能说明问题。正如在1984—1993年为李嘉诚管理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的西蒙•莫瑞所观察的:“香港到处都是卡特尔,如果政府要给你垄断权,抓住这个机会。”……自1964年以来的30多年内,香港的银行实行利率卡特尔,银行经理们每周五开会确定利率(政府同样采用特别的方法来控制国外银行的进人,并帮助汇丰银行和它的姐妹银行恒生银行拥有全香港50%的存款)。但是对香港垄断最大的威胁则来自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对通信业所颁布的撤销管制规定。有趣的是,这导致了大批大亨迅速涌入通信业市场,毁坏了所有参与者的利益。这似乎表明了大亨并不习惯在真正的竞争环境中运营。包括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议会在内的国际组织已就香港没能提高岛内经济竞争水平提出了批评。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院长理查德•斯马兰奇教授所言:“香港没有反价格固定法,也没有反卡特尔法,实在令人惊奇。”但是,大企业对政府的影响很大,是不可能改变目前这种状况的。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香港没有竞争法,这里的教父,无论是华裔的还是英籍的,或者是其他国籍的,都从本地的服务业中收取高额的费用。这个世上最繁忙的港口,或许是最大懊恼的来源。香港集装箱的终端运输费用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尽管劳动成本远远低于那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近的国家。中国大陆小型制造企业以及托运人,多年来一直开展反香港的港口垄断的活动,但都没有成功。主宰集装箱终端运输公司的股东都是房地产大亨: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新世界地产、新鸿基地产、怡和集团的子公司香港置地以及九龙仓集团。李嘉诚的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目前拥有香港24个停泊港中的14个泊位,毫无疑问他成了这帮人的领袖。@多年来李嘉诚从港口中获取的现金流量使他得以在房地产市场上投机。投资银行认为,若没有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的港口收入,他早就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房地产风暴中破产了。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香港的殖民者一直与少数“寡头”合作——这再次反映了东南亚本土独裁者需要可信的商业代理官员——这些“寡头”原先是英国商行,管理着从空调到电梯等各行业的卡特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事例:香港殖民政府成功地为本地制造业争得了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配额。这是殖民政府所做的令人钦佩的事,因为这与英国纺织业生产商的最大利益相违背。但在定额分配方面,政府并没有表现出公正。这些官员并没有把商品出口权拍卖给最高的投标人,也没有用其他方案去确定最有效率的生产者,相反,他们直接把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出口配额给了最大的制造商和出口公司。其中许多都是由1949年搬至香港的上海纺织巨头经营的,他们与殖民机构关系密切。香港后来有了配额二手交易市场,那些免费获得出口权的巨头出售自己的出口权,坐收股息。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房地产市场如此高度集中,从经济理论的层面看,一定会是反竞争的。香港一直都有操纵竞标的传说。“几个有钱人投标,做做样子,最终一位得到了。然后去喝茶,瓜分利益。”汇丰银行前董事长威廉姆•蒲伟士爵士如是说。只要有土地收入,只要预算平衡,殖民政府(以及举足轻重的汇丰银行——最大的抵押放款公司、房地产开发商最大的资金提供者)对房地产的这种局面就不会不高兴。这个系统简单,而且维护成本低。就像一位房地产大亨所说:“英国在香港实施的资本主义制度一直偏袒着香港大亨们。”@香港的中产阶级,在名义上交纳的税款很低,但他们所付的租金或者抵押款却是世界上最高的,并还要交纳相当于租金13%—15%的物业管理费。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