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

当我们遇到生死抉择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常常违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而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可是,当我们口口声声说生命至上时,为什么像福特汽车这样的企业却会给生命贴上价格标签?如果我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迈克尔·桑德尔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价:58.00
  • ISBN:7508625870
绝对命令VS.假言命令
  • 西瓜大王
    2015-12-08 19:50:36 摘录自143-144页
    对于康德而言,自杀以同样的方式违背了绝对命令。如果为了逃避一种痛苦的情形,我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么我就是将自己作为一种解脱痛苦的手段。然而康德提醒我们,一个人并不是一个东西,“不是被仅仅当做手段而加以利用的东西”。我没有权力舍弃那内在于自己的人性,就像我没有权力舍弃内那在于他人的人性一样。对于康德来说,自杀与谋杀之所以错误的原因是一样的。两者都是将人看做物而加以对待,都没有将人性作为目的本身而加以尊重。自杀的例子,凸显了康德所说的“尊重我们人类同胞之义务”的显著特征。对于康德而言,自尊和尊重他人源自于一个并且是同样的原则。尊重的义务是我们亏欠那些作为理性存在物、作为人性的承担者的一种义务。它与这个人实际上是谁并无关系。……康德式的尊敬是尊敬这样一种人性,尊敬一种内在于我们所有人当中的、毫无差别的理性能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我的情形中侵犯它与在他人的情形中侵犯它,是同样值得反驳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康德式的尊敬原则适合于普遍人权的学说。对于康德而言,公正要求我们支持所有人的人权,无论他们生活在哪里以及我们与他们有多熟悉;仅仅因为他们是人类,具有理性能力,就因此而值得尊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西瓜大王
    2015-12-08 19:50:36 摘录自141页
    有些人会发现康德这种形式的绝对命令并不具有说服力。这种普遍法的准则,与成年人谴责那些插队、不合时宜地说话的孩子们时所用的道德陈词滥调,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呢?”如果每个人都说谎,那么没有人会相信其他人的话,我们也都将更加糟糕。如果这是康德所说的,那么,他最终也就是在作一种结果主义的论证——并不是在原则上反对虚假的承诺,而是因为其可能具有的有害效果或后果而反对之。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这样的思想家,对康德提出了这一批评。然而,密尔误解了康德的意思。对于康德而言,弄明白我是否能够将自己的行为准则普遍化并继续依据它而行动,并不是一种推测可能性结果的方式。它是一种考察,以弄明白我的准则与绝对命令是否相一致。一个虚假的承诺,在道德上之所以是错误的,并不是因为它明显会破坏社会诚信。它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在作出这样一个虚假承诺时,我将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对金钱的欲望)置于他人的需要和欲望之上。这种普遍化的考察表明了一种强有力的道德主张:这是一种检验的方式,它力求弄明白——我即将作出的行为是否将我的利益和特殊情况置于他人的之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西瓜大王
    2015-12-08 19:50:36 摘录自139页
    康德将假言命令(总是有条件的命令)与那种无条件的命令(绝对命令)作了对比。“如果一个行为,只是在作为一种达到其他事物的手段时才是好的,”康德写道,“那么,这一命令就是假言命令。如果这个行为本身就代表着善,并因此对意志——这种意志自身符合于理性——来说非常必要的话,那么这一命令就是绝对的。”“绝对”这一术语看起来像晦涩难懂的术语,但它并不是那么远离于自身的日常意义。康德的“绝对”意思是指“无条件”。举个例子,当一名政治家对自己所谓的丑闻发表一个绝对的否认的时候,那么这一否认就不仅仅是强调性的,同时它还是无条件的——不存在任何漏洞和例外。同样的,一个绝对义务或绝对权利,就是一个无视各种环境而普遍适用的义务或权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西瓜大王
    2015-12-08 19:50:36 摘录自138页
    功利主义者们认为人类具有理性能力,但仅仅是工具理性能力。对于功利主义者而言,理性的工作并不在于去决定什么样的目的是值得追求的,而在于弄明白,怎么样通过满足那些我们恰好具有的各种欲望,而使功利最大化。康德反对理性的这种附属性角色。对他而言,理性并不仅仅是激情的奴隶。康德说,如果这就是所有理性所等同的,那么,我们最好还是去掉这一本能。康德的理性观念——与道德有关的实践理性——并不是工具性的理性,而是“纯粹实践理性,它忽视所有的经验目的而设定了一种先验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