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六讲

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可以说,蒋勋在本书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蒋勋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定价:36.00元
  • ISBN:7563391274
第一章情欲孤独
  • Malaimo
    2020-02-15 00:17:16 摘录
    每个人都急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讲完。
    快速而进步的通讯科技,仍然无法照顾到我们内心里那个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KKatherine
    2019-05-21 11:15:52 摘录
    加缪的《局外人》( L'Etranger)中,讲述的是在法国发生的真实事件,L' Etranger这个词中文译为“局外人”,其实就是孤独者的意思。故事叙述一法国青年对一个阿拉伯人开了六枪,被当成谋杀犯送进监牢,但所有的审判都与他开这六枪无关,而是举证他在为母亲守丧时没有掉泪,在母亲的丧礼上,他未依礼俗反而打了一个花哨的领带,以及在母亲丧礼后,他便带女朋友到海边度假,并发生性关系。诸此种种便成为他获判死刑的罪证。
    行刑前,神父来了,告诉他要做最后的祷告和忏悔,灵魂还有机会
    上天堂。这个青年骂了一句粗话,说:“我就是开了这六枪,不要说那
    么多了!”如果大家有机会再去翻这本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就会发现最后一章写得真是漂亮。青年的囚车在黎明时出发,他看见天上的星辰,他说从未感觉到生命是如此饱满,他忽然变成整部小说歌颂的英雄从儒家和群体文化的角度来看,实在很难去认同杀人犯变成英雄的故事,这部小说在国外会得奖,但若是在国内,可能直至今日都无法获得
    肯定,因为它的内容违背世俗的标准。
    有时间读读局外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KKatherine
    2019-05-21 11:15:22 摘录
    加缪的《局外人》( L'Etranger)中,讲述的是在法国发生的真实事件,L' Etranger这个词中文译为“局外人”,其实就是孤独者的意思。故事叙述一法国青年对一个阿拉伯人开了六枪,被当成谋杀犯送进监牢,但所有的审判都与他开这六枪无关,而是举证他在为母亲守丧时没有掉泪,在母亲的丧礼上,他未依礼俗反而打了一个花哨的领带,以及在母亲丧礼后,他便带女朋友到海边度假,并发生性关系。诸此种种便成为他获判死刑的罪证。
    行刑前,神父来了,告诉他要做最后的祷告和忏悔,灵魂还有机会
    上天堂。这个青年骂了一句粗话,说:“我就是开了这六枪,不要说那
    么多了!”如果大家有机会再去翻这本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就会发现最后一章写得真是漂亮。青年的囚车在黎明时出发,他看见天上的星辰,他说从未感觉到生命是如此饱满,他忽然变成整部小说歌颂的英雄从儒家和群体文化的角度来看,实在很难去认同杀人犯变成英雄的故事,这部小说在国外会得奖,但若是在国内,可能直至今日都无法获得
    肯定,因为它的内容违背世俗的标准。
    有时间读读局外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KKatherine
    2019-05-20 20:52:15 摘录
    其实,我母亲和许多母亲一样,手上一直握有一把剪刀,专门剪孩子的头发,比中学时代教官手中那一把更厉害,这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叫做“爱”或是“关心”。因为这把剪刀,母亲成为我走向孤独的最后
    道关卡。
    这段文字让我想起高亚麟讲给焦俊艳的那句话,父母是拦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我们会觉得与死神距离很远很远。这个也有点类似的含义,母亲是我们与孤独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KKatherine
    2019-05-20 20:37:46 摘录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时,学生要他逃走,他在服刑和逃跑之间,选择了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他的死刑是经过民主的投票,他必须遵守这样子的道德意识,接受这样子的结局。这才是道德,非如今日社会中,从上至下,不管是政治人物或市井小民,都在振振有词地指着别人骂:不道德!
    我相信,有一天,孤独感会帮助我们重新回过头来检视道德意识,当其时道德情操才会萌芽。就像阮籍不在母亲丧礼上哭,让所有的人说他不孝,而看到他吐血的只有一个朋友,便把这件事写在《世说新语》。他不是没有道德,而是他不想让道德情操变成一种表演。
    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作假,就会变成各种形态的演出,就会让最没有道德的人变成最有道德的人,语言和行为开始分离。
    应该如何评估道德,在内心要有一个衡量标准。在这个表面上娱乐至上的时代,娱乐圈的种种污浊风气带给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人不良的思维导向。多读些书,不要让自己的思想被浊化成曾经看不起的样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无糖怪
    2019-04-23 19:26:57 摘录
    每一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因
    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
    当你在暗恋一个人时,你的生命正在转换,从中发展出完美的自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执白听风
    2017-10-14 10:14:04 摘录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在群体文化中,婚礼丧礼都是表演,与真实的情感无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楠呗
    2017-08-05 13:33:49 摘录
    孤独感的探讨一定要回到自身,因为孤独感是一种道德意识,非得以检察自身为起点。群体的道德意识往往会变成对他人的指责,在西方,道德观已经回归到个体的自我检视,对他人的批判不叫道德,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才是。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时,学生要他逃走,他在服刑和逃跑之间,选择了饮下毒汁而死,因为他认为他的死刑是经过民主的投票,他必须遵守这样子的道德意识,接受这样子的结局。这才是道德,非如今日社会中从上至下,不管是政治人物或市井小民,都在振振有辞地指着别人骂:不道德!我相信,有一天,孤独感会帮助我们重新回过头来检视道德意识当其时道德情操才会萌芽。就像阮籍不在母亲丧礼上哭,让所有的人说他不孝,而看到他吐血的只有一个朋友,便把这件事写在《世说新语》。他不是没有道德,而是他不想让道德情操变成一种表演。
    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作假,就会变成各种形态的演出,就会让最没有道德的人变成最有道德的人,语言和行为开始分离。
    共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楠呗
    2017-08-05 13:30:42 摘录
    这里面有个很好玩的现象,到今天还是如此。美如果加上特立独行,就会变成罪,记得小时候头发稍跟别人不一样,就会受到指责,因为大家应该遵守共同的标准。例如我家有鬈发的遗传,常被误会是烫发,爸爸还曾经写了一封信让我带给教官,证明鬈发不是烫的,但教官把信揉了,大声说「你们还说谎。」那是我记忆中很深刻的事,为什么头发不一样有这么严重?大家有没有发现,要求群体规则的社会,第一个害怕的歧异就是头发,不管是军队或是监狱,第一个要去除的就是头发,犹如神话中的大力士参孙,一剪了头发就没有力气,头发是一种象征,是个体追求自由最微未的表现。
    看到这段的时候想到了大张伟的绿毛。这个世界几乎从来没有接受过大张伟内心最真实的样子,现在连他的头发也不愿放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小黄黄
    2017-07-21 10:21:27 摘录
    所有你认为简化的东西,其实都很难简化,反而需要更多时间与空间。与自己对话,是使这些外在的东西慢慢沉淀,你将会发现,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你的另外一半。因为你会从他们身上找到一部分与生命另外一半相符合的东西,那时候你将更不孤独,觉得生命更富有、更圆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JoyceL_欣欣
    2017-05-16 17:26:24 摘录
    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作假,就会变成各种形态的演出,就会让最没有道德的人变成最有道德的人,语言和行為开始分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JoyceL_欣欣
    2017-05-16 17:14:38 摘录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鼓励特立独行,让每一种特立独行都能找到存在的价值,当群体对特立独行做最大的压抑时,人性便无法彰显了。我们贡献自己的劳动力给这个社会,同时也把生命价值的多元性牺牲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JoyceL_欣欣
    2017-05-15 18:16:08 摘录
    儒家文化是最不愿意谈孤独的,所谓五伦,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都是在阐述一个生命生下来后,与周边生命的相对关系,我们称之為相对伦理,所以人不能谈孤独感,感到孤独的人,在儒家文化中,表示他是不完整的。如果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那麼在父子、兄弟、夫妻的关系裡,都不应该有孤独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JoyceL_欣欣
    2017-05-15 18:09:07 摘录
    当你被孤独感驱使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法时,会处於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感觉到巨大的虚无感,会让你告诉自己:「我是孤独的,我是孤独的,我必须去打破这种孤独。」你忘记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