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全彩精装】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成于90年代初,二十多年来经久不衰,一直是蒋勋先生的代表作。 “传统文化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蒋勋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定价:88.00
  • ISBN:7108053136
北魏
  • Jocelyn安
    2017-08-19 17:39:10 摘录
    另一个在北魏故事画中常见的题材是萨埵那太子的故事。
    萨埵那太子的故事和尸毗王故事有些类似,描写一个心地仁慈的太子,和两个哥哥一起到森林中去游玩,途中发现悬崖下有一只老虎,刚刚生下七只小老虎。因为没有食物吃,眼看这只母老虎和七只小老虎就要饿
    死了,萨埵那太子心中不忍,就跳下悬崖,把自己喂给老虎吃了。
    这个故事叫做“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也是在宣扬佛教的仁慈和施舍精神佛教认为,我们施舍任何东西都很容易,只有施舍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难的施舍。
    我们在北魏人画的这幅壁画前,看到这个舍身饲虎的佛教故事,被处理成非常感人的画面。
    首先我们看到萨埵那太子投身往下跳的姿态,他双手合十,决心施合自己的身体。下一个动作就是他跪在地上,用竹签刺破自己的脖子,放出血来,让饿得快要死去的老虎舔食。
    最后,在画面的下方,一个横尸谷底的萨埵那太子,身边围着几只正在吃他的老虎在同一个画面上,出现了萨埵那太子三个不同的连续动作,就好像是现代电影用的手法。
    《萨埵那太子本生图》的舍身饲虎故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Jocelyn安
    2017-08-19 17:26:57 摘录
    《鹿王故事画》也是常见的题材。
    这个故事是描述深山中一只有美丽皮毛的鹿王,一天看见一个男人掉到河里,快要淹死,就奋不顾身地从河中把这男子救起来。
    男子跪在地上拜谢鹿王。鹿王嘱咐这个男子,不要把它藏身的地方告诉别人。
    可是,这男子回到城市以后,看到国王正悬赏捉拿鹿王,要用鹿王的美丽皮毛为皇后做衣服。这男子忘恩负义,忘了他的诺言,就带领国王的大军去捕杀鹿王。结果恶有恶报,这男子结果是全身生疮而死。
    这也是佛教宣扬佛法的故事,被画家画成了很长的一幅连环画,是敦煌壁画中最长的画幅之一,总共有595厘米长。
    《鹿王本生图》的故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Jocelyn安
    2017-08-19 17:25:10 摘录
    最早期的敦煌壁画,有不少是宗教故事画。
    例如,尸毗王“割肉喂鹰”。
    尸毗王是印度一个国王,有一天,他坐在宫中,忽然看见一只凶恶的老鹰追逐鸽子。鸽子十分惧怕,就躲在尸毗王怀中。
    尸毗王因为怜悯鸽子,就答应老鹰,从自己身上割一块同等重量的肉,来换回鸽子的性命。
    在北魏的尸毗王壁画中,我们看到尸毗王盘膝而坐,旁边一位侍者正在用刀,从他左腿上割下一块肉来。
    壁画上方有一些v字形的“飞天”。“飞天”是佛教中的一种神,他们飞在天上,当佛说法时,就从天上撒下花来。
    尸毗王的故事,在敦煌壁画中,常常被拿来做画画的题材。那些壁画目的都在表扬尸毗王的仁慈,为了救一只鸽子,不惜施舍自己的身体。
    《尸毗王本生图》的割肉喂鹰故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魏可可
    2016-01-07 15:21:56 摘录
    敦煌壁画颜色丰富而且强烈,画面被各种颜色布满;而顾恺之的人物画,基本上还是以线条勾勒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魏可可
    2016-01-07 15:09:09 摘录
    一般来说,汉代以前,中国绘画的画面比较简单,很少用这么长的连环图来说一个故事。受到印度这种故事画的影响,后来中国的绘画中,也出现很长的长卷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魏可可
    2016-01-07 15:08:07 摘录
    北魏敦煌的壁画,不太重视线条,不过色彩倒是比原来中国的绘画强烈大胆多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魏可可
    2016-01-07 14:57:04 摘录
    顾恺之在南方画画的时候,在中国北方,由于外来的少数民族信仰佛教,佛教的宗教内容变成北方绘画最主要的题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