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浪潮之巅(上册)
《浪潮之巅(第2版)(上册)》不是一本科技产业发展历史集,而是在这个数字时代,一本IT人非读不可,而非IT人也应该阅读的作品。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崛起,绝非只是空有领导强人即
……
[ 展开全部 ]
可达成。任何的决策、同期的商业环境,都在都影响着企业的兴衰。《浪潮之巅》不只是一本历史书,除了讲述科技顶尖企业的发展规律,对于华尔街如何左右科技公司,以及金融风暴对科技产业的冲击,也多有着墨。此外,《浪潮之巅》也着力讲述很多尚在普及或将要发生的,比如微博和云计算,以及对下一代互联网科技产业浪潮的判断和预测。因为在极度商业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商机是分不开的。 诚如作者所言:“人的商业知识和眼光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断地、有心地学习。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我认定这样一个规律,就是:科技的发展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现。每一个人都应该看清楚浪潮,赶上浪潮,如此,便不枉此生。” 点击链接进入下册 : 浪潮之巅(第2版)(下册) 点击链接进入套装 :浪潮之巅(套装上下册)
[ 收起 ]
作者:"Wu Jun"
出版社:Posts and Telecom Press
定价:35.00元
ISBN:7115301204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第6 章 IT 领域的罗马帝国—微软公司
A long
2020-03-22 00:55:04 摘录
P131 三记重拳
1.开发自己的应用软件,诞生了word和excel,争夺浏览器领域—诞生了IE,和*windows捆绑*。—微软的垄断是事实,但是除了罚款以外无法拆分该公司。
P134 盖茨本人:保守与冒进的平衡。
对IBM,盖茨以个人名义买下DOS,转手卖给IBM,但是只收版权费,不卖源代码,这样他就依靠IBM的市场控制了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领域。(太可怕了)
P136 盖茨的长远眼光,微软的组织制度,经营方面专注开发有用的产品。在生意方面盖茨是做所有人的生意,聚沙成塔。
P141 微软的保守让它失掉了进军互联网最好的时机
P145 盖茨在1995年就看出来智能家居的发展前景,首先开发的是客厅—娱乐—Xbox。
P148 完成家庭娱乐革命的是Netflix,将商业模式变为在线付费观看,微软、Google和苹果都败下阵来了。后来的Google凭借Youtube和Chrome和Netflie分庭抗礼。
P149 本本纪第二个10年,Google Hone取代了亚马逊的Echo智能系统,紧随其后的是阿里巴巴和小米,而提出智能家庭概念的盖茨没有在这个市场上占据份额。
微软的主要市场在企业级用户,所以失去了开发优秀的个人用户产品的能力,而被苹果后来居上。
P156 新的CEO纳德拉把微软从单纯的软件公司转型为云计算公司。
小结:微软兴起于个人电脑的浪潮,但这次浪潮已经接近尾声,而进入发展的中年期。微软可能很难进入第二次腾飞。
首先你要推出自己的产品,最重要的是培养消费者的习惯,养它们养成依赖,觉得非你不可,然后你就可以在这一基础上扩大,提升自己的产品,等你占据了市场的先机,即使对手有更好的技术,也很难在你的垄断下存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A long
2020-03-22 00:54:18 摘录
## 第七章 微软公司
P122 盖茨和乔布斯;乔布斯让盖茨看到了苹果还没上市的产品,让他意识到未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盖茨的聪明之处在于意识到垄断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就等于简介垄断了整个行业。
P126 免费的Basic和预装的DOS目的是使用户产生对微软的依赖。
P128 由于苹果在技术上的封闭,没有公开自己的计算机技术,使得市面上没有出现苹果的兼容机,为微软在近10年布局中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薄利促销的微软DOS在操作系统占有率上大大的超越苹果,直到后来出现windows3.0。苹果的不兼容性使得很多应用软件制造商无法为其设计软件。苹果基本上软硬件+操作系统都靠自己;甚至苹果自己早期的产品和新开发的产品都不兼容。更深层原因是,苹果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信息领域的摩尔定律和安迪—比尔定律(因为它自产自销)。
P130 微软帝国已诞生,整个生态链上游是微软,下面是软硬件开发商,苹果失去了市场, 只能转型走时尚路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版读者赞誉
第二版出版说明
第一版序言
第一版前言 有幸见证历史
第1 章 帝国的余晖—AT&T 公司
1 百年帝国
2 几度繁荣
3 利令智昏
4 外来冲击
结束语
第2 章 蓝色巨人—IBM 公司
1 赶上机械革命的最后一次浪潮
2 领导电子技术革命的浪潮
3 错过全球信息化的大潮
4 他也是做(芯)片的
5 保守的创新者
6 内部的优胜劣汰
7 后金融危机时代
结束语
第3章 “水果”公司的复兴—乔布斯和苹果公司
1 传奇小子
2 迷失方向
3 再创辉煌
4 大难不死
5 十年
结束语
第4 章 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
1 摩尔定律
2 安迪– 比尔定律
3 反摩尔定律
结束语
第5 章 奔腾的芯—英特尔公司
1 时势造英雄
2 英特尔、摩托罗拉之战
3 指令集之争
4 英特尔和AMD 的关系
5 举步艰难
结束语
第6 章 IT 领域的罗马帝国—微软公司
1 双雄会
2 亡羊补牢
3 人民战争
4 帝国的诞生
5 当世拿破仑
6 尾大不掉
7 条顿堡之战
8 客厅争夺战
9 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结束语
第7 章 纯软件公司的先驱—甲骨文公司
1 硅谷老兵新传 — 埃里森其人
2 钻了IBM 的空子
3 天堂下的帝国
结束语
第8 章 互联网的金门大桥—思科公司
1 好风凭借力
2 持续发展的绝招
3 竞争者
4 诺威格定律的宿命
结束语
第9 章 英名不朽—杨致远、费罗和雅虎公司
1 当世福特
2 流量、流量、流量
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4 既生瑜,何生亮
5 红巨星
6 自废武功
7 浪淘尽风流人物
结束语
第10 章 硅谷的见证人—惠普公司
1 昔日硅谷之星
2 有争议的生死抉择
3 最有争议的CEO
4 亚洲制造的冲击
5 峰回路转
后记
结束语
第11 章 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公司
如果我们认为公司之中也有所谓的贵族,摩托罗拉无疑
可以算一个。曾几何时,摩托罗拉就是无线通信的代名
词,同时它还是技术和品质的结晶。
1 二战的品牌
2 黄金时代
3 基因决定定律
4 铱星计划
5 全线溃败
6 回天乏力
结束语
第12 章 硅谷的另一面
1 成王败寇
2 嗜血的地方
3 机会均等
4 硅含量不断降低
5 亘古而常青
结束语
索引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版读者赞誉
第二版出版说明
第一版序言
第一版前言 有幸见证历史
第1 章 帝国的余晖—AT&T 公司
1 百年帝国
2 几度繁荣
3 利令智昏
4 外来冲击
结束语
第2 章 蓝色巨人—IBM 公司
1 赶上机械革命的最后一次浪潮
2 领导电子技术革命的浪潮
3 错过全球信息化的大潮
4 他也是做(芯)片的
5 保守的创新者
6 内部的优胜劣汰
7 后金融危机时代
结束语
第3章 “水果”公司的复兴—乔布斯和苹果公司
1 传奇小子
2 迷失方向
3 再创辉煌
4 大难不死
5 十年
结束语
第4 章 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
1 摩尔定律
2 安迪– 比尔定律
3 反摩尔定律
结束语
第5 章 奔腾的芯—英特尔公司
1 时势造英雄
2 英特尔、摩托罗拉之战
3 指令集之争
4 英特尔和AMD 的关系
5 举步艰难
结束语
第6 章 IT 领域的罗马帝国—微软公司
1 双雄会
2 亡羊补牢
3 人民战争
4 帝国的诞生
5 当世拿破仑
6 尾大不掉
7 条顿堡之战
8 客厅争夺战
9 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结束语
第7 章 纯软件公司的先驱—甲骨文公司
1 硅谷老兵新传 — 埃里森其人
2 钻了IBM 的空子
3 天堂下的帝国
结束语
第8 章 互联网的金门大桥—思科公司
1 好风凭借力
2 持续发展的绝招
3 竞争者
4 诺威格定律的宿命
结束语
第9 章 英名不朽—杨致远、费罗和雅虎公司
1 当世福特
2 流量、流量、流量
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4 既生瑜,何生亮
5 红巨星
6 自废武功
7 浪淘尽风流人物
结束语
第10 章 硅谷的见证人—惠普公司
1 昔日硅谷之星
2 有争议的生死抉择
3 最有争议的CEO
4 亚洲制造的冲击
5 峰回路转
后记
结束语
第11 章 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公司
如果我们认为公司之中也有所谓的贵族,摩托罗拉无疑
可以算一个。曾几何时,摩托罗拉就是无线通信的代名
词,同时它还是技术和品质的结晶。
1 二战的品牌
2 黄金时代
3 基因决定定律
4 铱星计划
5 全线溃败
6 回天乏力
结束语
第12 章 硅谷的另一面
1 成王败寇
2 嗜血的地方
3 机会均等
4 硅含量不断降低
5 亘古而常青
结束语
索引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一版读者赞誉
第二版出版说明
第一版序言
第一版前言 有幸见证历史
第1 章 帝国的余晖—AT&T 公司
1 百年帝国
2 几度繁荣
3 利令智昏
4 外来冲击
结束语
第2 章 蓝色巨人—IBM 公司
1 赶上机械革命的最后一次浪潮
2 领导电子技术革命的浪潮
3 错过全球信息化的大潮
4 他也是做(芯)片的
5 保守的创新者
6 内部的优胜劣汰
7 后金融危机时代
结束语
第3章 “水果”公司的复兴—乔布斯和苹果公司
1 传奇小子
2 迷失方向
3 再创辉煌
4 大难不死
5 十年
结束语
第4 章 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
1 摩尔定律
2 安迪– 比尔定律
3 反摩尔定律
结束语
第5 章 奔腾的芯—英特尔公司
1 时势造英雄
2 英特尔、摩托罗拉之战
3 指令集之争
4 英特尔和AMD 的关系
5 举步艰难
结束语
第6 章 IT 领域的罗马帝国—微软公司
1 双雄会
2 亡羊补牢
3 人民战争
4 帝国的诞生
5 当世拿破仑
6 尾大不掉
7 条顿堡之战
8 客厅争夺战
9 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结束语
第7 章 纯软件公司的先驱—甲骨文公司
1 硅谷老兵新传 — 埃里森其人
2 钻了IBM 的空子
3 天堂下的帝国
结束语
第8 章 互联网的金门大桥—思科公司
1 好风凭借力
2 持续发展的绝招
3 竞争者
4 诺威格定律的宿命
结束语
第9 章 英名不朽—杨致远、费罗和雅虎公司
1 当世福特
2 流量、流量、流量
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4 既生瑜,何生亮
5 红巨星
6 自废武功
7 浪淘尽风流人物
结束语
第10 章 硅谷的见证人—惠普公司
1 昔日硅谷之星
2 有争议的生死抉择
3 最有争议的CEO
4 亚洲制造的冲击
5 峰回路转
后记
结束语
第11 章 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公司
如果我们认为公司之中也有所谓的贵族,摩托罗拉无疑
可以算一个。曾几何时,摩托罗拉就是无线通信的代名
词,同时它还是技术和品质的结晶。
1 二战的品牌
2 黄金时代
3 基因决定定律
4 铱星计划
5 全线溃败
6 回天乏力
结束语
第12 章 硅谷的另一面
1 成王败寇
2 嗜血的地方
3 机会均等
4 硅含量不断降低
5 亘古而常青
结束语
索引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1.开发自己的应用软件,诞生了word和excel,争夺浏览器领域—诞生了IE,和*windows捆绑*。—微软的垄断是事实,但是除了罚款以外无法拆分该公司。
P134 盖茨本人:保守与冒进的平衡。
对IBM,盖茨以个人名义买下DOS,转手卖给IBM,但是只收版权费,不卖源代码,这样他就依靠IBM的市场控制了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领域。(太可怕了)
P136 盖茨的长远眼光,微软的组织制度,经营方面专注开发有用的产品。在生意方面盖茨是做所有人的生意,聚沙成塔。
P141 微软的保守让它失掉了进军互联网最好的时机
P145 盖茨在1995年就看出来智能家居的发展前景,首先开发的是客厅—娱乐—Xbox。
P148 完成家庭娱乐革命的是Netflix,将商业模式变为在线付费观看,微软、Google和苹果都败下阵来了。后来的Google凭借Youtube和Chrome和Netflie分庭抗礼。
P149 本本纪第二个10年,Google Hone取代了亚马逊的Echo智能系统,紧随其后的是阿里巴巴和小米,而提出智能家庭概念的盖茨没有在这个市场上占据份额。
微软的主要市场在企业级用户,所以失去了开发优秀的个人用户产品的能力,而被苹果后来居上。
P156 新的CEO纳德拉把微软从单纯的软件公司转型为云计算公司。
小结:微软兴起于个人电脑的浪潮,但这次浪潮已经接近尾声,而进入发展的中年期。微软可能很难进入第二次腾飞。
P122 盖茨和乔布斯;乔布斯让盖茨看到了苹果还没上市的产品,让他意识到未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盖茨的聪明之处在于意识到垄断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就等于简介垄断了整个行业。
P126 免费的Basic和预装的DOS目的是使用户产生对微软的依赖。
P128 由于苹果在技术上的封闭,没有公开自己的计算机技术,使得市面上没有出现苹果的兼容机,为微软在近10年布局中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薄利促销的微软DOS在操作系统占有率上大大的超越苹果,直到后来出现windows3.0。苹果的不兼容性使得很多应用软件制造商无法为其设计软件。苹果基本上软硬件+操作系统都靠自己;甚至苹果自己早期的产品和新开发的产品都不兼容。更深层原因是,苹果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信息领域的摩尔定律和安迪—比尔定律(因为它自产自销)。
P130 微软帝国已诞生,整个生态链上游是微软,下面是软硬件开发商,苹果失去了市场, 只能转型走时尚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