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讲,认知失调是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无论何时只要某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不一的两种认知(想法、态度、信念、意见),就会出现这种状态。换句话说,如果分别加以考虑,一种认知的对立面是另一种认知的结果,这两种认知就会导致失调。由于认知失调会带来不愉快,人们便会有目的地去减少它;这一过程与人们因饥渴而引起某种驱力并设法减少这种驱力的过程是大致相同的,只是在这里引起驱力的力量是认知不适,而不是生理上的需求。一个人持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无疑是与荒谬为伍,而且正如存在主义哲学家阿尔伯特·加缪( Albert Camus)所看到的,人类这种生物一生都在努力使自己确信自身的存在不是一种荒谬。
那么,人们又是如何让自己确信自身的存在不是一种荒谬呢?或者说,我们是如何减少自身的认知失调呢?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么通过某种方式改变种或者两种认知,使它们之间更加协调(更加一致),要么增加更多的认知以弥合最初两种认知之间的差距。
*在上一章里我们了解到,信念和态度并不总能很好地预测一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行为并不总是与相关的信念和态度一致。在此我们要说明的是,由于大多数人感到他们的信念和态度应当与他们的行为一致,因此,当自己的行为与某种已有的态度不一致时,他们就要为这些行为辩护。
那么,人们又是如何让自己确信自身的存在不是一种荒谬呢?或者说,我们是如何减少自身的认知失调呢?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么通过某种方式改变种或者两种认知,使它们之间更加协调(更加一致),要么增加更多的认知以弥合最初两种认知之间的差距。
*在上一章里我们了解到,信念和态度并不总能很好地预测一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行为并不总是与相关的信念和态度一致。在此我们要说明的是,由于大多数人感到他们的信念和态度应当与他们的行为一致,因此,当自己的行为与某种已有的态度不一致时,他们就要为这些行为辩护。